少年老成,中國稱人之語,老而不衰,歐美人相勉之辭。幾字之差,即東西民族思想差異所在。青年人之于社會正如活潑細胞之于身體,青年人越有精神,社會至國家必愈強健。
新中國成立至今,村莊、城鎮及都市不可謂不隆盛,物質代謝無比神速,稍有保守即是陳腐。然而,新一代青年人的價值與責任則表現為無所適從,甚至出現類似陰陽失調的生理性病變。
我們常聽見:青年要運動了,青年要自立了,青年要懂得奮進了。
我們又常認為:青年是未來的希望,青年需要生機勃勃,青年應該擔當責任。
很可惜!幾十年的惡習薰染太厲害,魔鬼般的誘惑太有力量,唯利是圖的前輩,思想昏亂的師友,似是而非的宣教,已經致使許多青年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純潔,個體的力量無法同化環境,奄奄被復雜社會環境所同化。
中國的事,要青年做,中國的青年,要學會做事,青年要學會做事,必先要學會做事的方法,要學會做事的方法,必先要學會讀書,學會實踐。
全世界各國,所有的文明代謝都必從青少年始,青少年接受的東西便是他們人生必然要結出的產物,一個文明的國家,給青少年灌輸的一切文明成果應該考慮其對后續文明新陳代謝的影響。
李大釗26歲時高呼:吾族今之存于世界,不在于茍延殘喘之帝國,而在于青春中國之投胎復生,而在于活青年之歷史。
毛澤東20歲寫《心之力》,文中有講:故當世青年之責任,在承前啟后繼古圣百家之所長,開放胸懷融東西文明之精粹,新研奇巧技器勝列強之產業,與時俱進應當世時局之變幻,解放思想創一代精神之偉烈……
新青年,你們應該擁有維新覺醒的功力。
中國文化受歌頌之處最為耀眼的便是所謂5000年的文明不斷,于當下而言,最為受熱捧的莫過于“傳統文化進教材”。作為中國新青年,自然是中國人的傳承,其文化基因絕無可能缺少中國的傳統文化,即算是死了,火葬場的儀式也得按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收尾。
然而,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中國進步的萬能鑰匙,甚至不是校準中國未來文明秩序的最好衡器,幾千年歷史,在幾十年前卻還處于挨打受欺的狀態,幾千年歷史,被西人幾百年超越……幾千年的文化,到底是武裝了中華民族還是桎梏了中華民族?或者說哪部分桎梏了國家強大?不愿意創新的傳統文化能有多大力量?新青年應該思考這些問題。
以維新派自居的康有為自夸“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國,讀外國書”,結果,仍用“封建君主體制”的牢籠鎖死了自己。新青年們,你們不可重走歧路,切不可誤信“以《春秋》折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古話,切不可誤信“破壞舊禮法、破壞舊倫理、破壞舊秩序是中國道淪喪根源”的簡單結論。
新青年們,你們應該打破“天經地義”、“自古如斯”的陳見,繼承傳統可以,絕不能過猛。
新青年,你們應該懂得民主法治的文明價值。
曾經有人問我:世界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么?
我回答:民主,法治,共富。
毛澤東,孫中山,陳獨秀,周恩來,在對中國走向文明大國的制度思考中,從來都沒有回避過民主與法治,世界多樣化,文明有差異,但文明的內核經時間滌蕩,慢慢會沉淀出一定量的共同瑰寶,民主與法治就是這些瑰寶的兩個突出物。資本主義世界追求私有至上與競爭分化,社會主義國家主張共同富裕,“共富”取舍將兩種制度區分開來,民主與法治都是實現不同追求的制度保障,只不過,不同制度下,民主和法治的模式與內涵有本質差別。
亂世之下,必出妖孽,妖孽叢生,必亂人心,民國初立,由一群“不革命卻霸占革命成果”的遺貴和政客組成的所謂憲政派,在制定憲法初稿的時候,公然要求加入“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的條款,希望立一部《孔子憲法》,這就如同用一把大鐵錘猛砸在革命者的頭顱上,其命能久?
專制與民主互不相融,這里面還包含兩種文化的不相融。
專制與強權時常會被青年人混淆看待,其實兩者完全不同,專制主要之于個人,強權主要之于國家,國家可以有強權,個人不可以有專制。
新青年們,你們不應該只有洞察五年、十年的思維能力,你們應該看得更遠,未來的文明進程不允許你們做任何“朕即天下”的設想,你們的開放心態決定了你們駕馭中國在未來世界的地位和受尊重指數。
新青年,你們應該熱愛活著的“今天”。
守舊主義者喜歡活在過去,空想主義者喜歡活在未來。
守舊者,把“繼承優秀遺產”錯誤地理解成“堅守歷史套路”。優秀遺產既包括實踐層面,也包括思想層面,遺產無論多優秀,今天都不能簡單機械地照搬,唐朝再好,今天不可能效法唐律,漢武帝再偉大,今天也沒有復制條件。
空想者,把“理想和目標”錯誤地理解成“不合我意即非法”。未來是確定的,那就是必須前進,未來又是不確定的,因為前進多少和前進曲折性并不一定完全可控,很多理想和目標有實現不了的可能性,不達目標,并不意味著執政者犯有主觀錯誤。
再守舊,歷史也不能倒轉,再空想,未來也未必屬于你,只有今天,才是你的觸手可及。
討厭“今天”不外乎這些人,對現在的一切都表示不滿,不客觀地回味分析過去,“學習好思想”扭曲成“重復老辦法”;還有一些人,對過去不滿,對現在也不滿,只對自己心中的那個“未來”很期待。他們心中的未來是虛無縹渺的,是無法企及的,最終全是阻礙事業發展的。
新青年們,活在今天,最大任務是珍惜今天,珍惜今天,絕不是飽淫思欲,絕不是歌舞升平,絕不是卑躬屈膝,珍惜今天,最好的做法莫過于:
改革自己,改革他人,改革現實,改革今天一切的不足;
珍惜自己,珍惜他人,珍惜生活,珍惜今天一切的美好。
新青年,你們應該避免“愛國”的集體自大。
有些人可能不是很愛聽“中國人集體自大”的說法,然而,不承認,并不表明事實的不存在,中國人的“集體自大”確屬歷史慣性,至今仍未見任何改觀。一群中國人到了哪里都很威武,一個中國人到哪里都畏首畏尾,一群中國人隨時可以喊出“我愛中國”,一個中國人經常是到了哪國就喊效忠哪國,如果有那么少數幾個中國人敢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把自己的祖國置于最高點,那他們必定是中國的驕傲,也是民族的幸運。
愛國,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責任,它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條件。但是,愛國不能演變成一種集體自大的虛妄,你講中國的不足,他講世界各國都有,你講世界的進步,他講中國也差不多,你講文明的相同點,他強調文明的差異性,你講不文明的獨特性,他講不文明的世界性,你把中國拿來跟強者比,他要拿中國跟弱者比……“我總是最大贏家”的想法不過一劑自煎自服的毒藥。
這些人,仍處于非自覺性愛國,甚至可認為是集體性的精神麻木,這種披上“愛國”外套的自大基本上都是害國害民害己的,這類庸俗的愛國整體上屬于對文明的心理宣戰,這類國人不比古時的道學儒生、五行道士和煉丹仙人新鮮多少。
新青年們,愛國的最基本理念是:讓個體體魄與精神的強大足以影響到讓國家受人尊重和敬畏,思想上,要有容人共存的雅量,要有自信獨守的堅操。“自大加自虐”的集合體絕不能從人格上征服世界。
新青年,你們應該有敢于談問題和主義的革命思想。
在上個世紀,胡適,魯迅,陳獨秀,李大釗,等等,展開了一場有關“問題”與“主義”的尖銳爭論,最后,只有個“不了了之”的結果,今天又再延續。
胡適不談主義,不講政治,最后還是感嘆:我不想惹主義,不想搞政治,它們都圍著我,壓著我,躲不開。胡適還是從了政治。胡適口里談問題,但他談的問題,蔣介石沒解決一個,只講問題的胡適從來沒有幫中國解決什么問題。
實際上,問題要談,主義也要談,問題不談,永遠就在那里,它會成為前進的絆腳石。主義也要談,主義是理論,問題是實踐,解決實踐問題,需要理論指導,主義就是指導問題朝不同方向解決的理論基礎,用資本主義理論和用社會主義理論來解決同一問題,結果完全不一樣。
主義還有很多,經驗主義,實驗主義,實用主義,軍國主義,和平主義…….
新青年們,你們到底信仰哪種主義?只要堅持信仰,就多談點自己信仰的主義吧!用自己信仰的主義多解決點中國的現實問題吧!
新青年,你們應該有珍愛勞動者的偏好。
人類的進化總過程,其中也伴隨著退化的局部,“勞動光榮”轉化為“勞動不光榮”就是這種退化的表現之一。
有些富人,一天到黑,一點事不做,吃喝賭博玩女人,不用勞動,有人替他付支票,他便認為勞動沒有用,他不知道,他逛的窯子是勞動者蓋起來的,他坐的車子是勞動者造出來的,他吃的好菜是勞動者種出來的,他以為,只要自己能扔票子,“國民老公”的位置就坐定了,他以為,只要自己想要什么,天上就可以掉下來。
富人,玩也是一種苦,玩也是一種精神折磨,不然,他們怎么會吸毒?
種糧的不賺錢,打漁的不賺錢,掃地的不賺錢,上生產線的不賺錢…..
這印證了“勞動不光榮”的新道理,也做實了青年人不愛勞動的心理基礎。
無論時代怎么變,無論文明怎么發達,我只知道:人活著,就是吃穿住行,而吃穿住行,無一能離開勞動。
新青年們,你們的任務就是要改變這種新的“舊秩序”,你們要改變“勞苦者不說苦,不勞而獲者怨苦”的不合理狀態。
新青年,你們應該少點森嚴的等級思想。
如果有人問我打破舊秩序的核心是什么,那我毫不猶豫地會說:打破等級制度是打破一切制度的核心之核。不打破森嚴的等級差別,所有的所謂新制度都還是舊制度。官僚制度是封建制度的延續,需要打破,私有制是等級形成的原因,也要分階段打破。
不管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誰的等級差別小,誰就是比較良性的社會,誰的等級差別大,誰就是要被改造的社會,社會的優劣并不與絕對物質的多寡直接關聯,而是與平等關聯。
等級思想重,意味著等級之間的思想鴻溝大,貴族通常看不起平民,他們會嘲笑平民無修養、無氣質、無品味。被繁忙的勞動占據著生活空間的平民沒有心情喬裝高貴,沒有金錢去給自己打扮高貴,沒有時間去展示高貴。
新青年們,幾十年的兩極分化導向已經讓中國人自然分化成多種等級,這是新中國面臨的一個新的“特殊狀況”,不破除這個“特殊狀況”,未來很難有和諧,內部問題太特殊,外部就會有借力的可能。
新青年,你們應該用世界眼光勇敢地開創中國新時代。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莫過于送舊迎新,人類,一直以來的軌跡就是創造新生活。
生物的進化,依靠的全部是競爭,人類的進化呢?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競爭仍是人類主題,科技發展越快,競爭的世界性特征越明顯,競爭的殘酷性也越明顯。十四億人的中國若不怕競爭,就需要青年人勇敢地走向世界,一代代青年人都能平視世界各大民族,中國的新時代就到來了。
人類,只有人類,才宣稱自己有文明,在文明的世界,競爭恒理嗎?
也不一定。除了競爭,應該還有互助,競爭是手段,互助是目標,競爭取得的成果應該用于互助,一個理想社會,應該讓互助站上文明的主舞臺,共存,共富,共未來,最需要的一定是互助,競爭只是互助中的包含。
未來中國的新時代應該是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勞動愉快的、互助互愛的幸福社會。
新青年們,靠你們了!
寫于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