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富士康
為什么要去打工?這曾是我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周邊親友大多無法理解這種行為,面對種種質疑我也常以“完成社會實踐”、“趁年輕想多走走看看”或“瞎搞的暑期調研”等理由搪塞之。然而,坦誠地說這次打工之旅并不是所謂的“說走就走的xx”,也不是閑來無聊去作死,暑期打工的想法由來已久,這確實是一個花了數個月準備的計劃。
圖片來自網絡。
筆者就讀于北方某大學,今年大二。之所以決定去富士康打工,簡單地說就是為了出去見見世面,漲漲知識,鍛煉一下自己。學校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那些不在教室里的同齡人在干嘛?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倒是沒那能耐,那就“行萬里路”吧,說不定還能順便再學習一下富士康的“先進經驗”呢。
作為一個還沒步入社會的傻白甜,要去打工,當然得做相應的準備。為了積累打工經驗,我曾在某個小長假時到位于郊區的工業區打黑工。那時候上夜班,十分酸爽,從街邊拉人的包工頭,到客貨混載深夜漂移的面包車,到公然招黑工的“模范印刷廠”,再到嘈雜而充滿灰塵的車間和被無理克扣的工資……雖然只是一晚,但卻刻骨銘心,具體內容在此不多贅述,總而言之,為富士康之行積累了異常寶貴的經驗。
那么為什么選擇去富士康而不是其它工廠呢?一方面是富士康比較典型,透過它可以大體了解現代工廠生產的特點;另一方面,富士康作為一個大型企業,在工人權益方面相比小廠確實更有保障,簡而言之,對于我這樣從未接觸過社會的學生,富士康更安全。
圖片來自網絡。
二、應聘
在坐了二十多小時的硬座之后,我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深圳。廣東的夏天炎熱而潮濕,烈日下的我滿頭大汗,原本打算下火車后就去位于龍華新區的富士康龍華廠應聘,但由于當天人已招滿,且第二天是周日,不招工,因此只能等周一。
周一,我來到富士康龍華廠區南門招工點,在門口被告知不招暑期工。據我了解往年似乎并沒有不招暑期工的規定,今年之所以這樣可能是因為考慮到學生開學需要離職,工人流動性太大不利于生產穩定,然而實際上富士康每天都有數百人離職。
前來應聘的人們先在等候區等待,觀看了富士康的宣傳視頻(工作環境佳、員工福利好云云),同時被告知全程禁止拍照。接下來是填寫面試單,查完這些以后我們被帶到一間教室考試,每個應聘者都有對應的座位號,桌上擺著平板電腦用來答題。“監考員”們神情嚴肅,煞有介事地強調著考場紀律。考試內容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和社會常識、文明禮儀以及簡單的心理測試等,題目非常簡單。至于心理測試,似乎是為了篩查應聘者有無自殺傾向,你懂的。
面試和體檢后,我成功通過了招聘。中午富士康提供免費午飯,但是真的很難吃。午飯過后HR給應聘者們分配了部門,我被分配到iDSBG事業群(類似于分公司???),據周圍工友說是生產iPad的。分配完部門,這一天的流程就走完了。
三、培訓&簽訂勞動合同
第二天是培訓,地點是富士康IE學院。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天和第二天雖然沒有正式上班,但都算正常工資。培訓內容無非是富士康的企業文化、龍華廠區基本情況,以及薪資、升遷制度等等。可以看出富士康的HR們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研究得非常透徹,無論是基本工資的制定,還是加班工資的計算方法,在法律上都沒有漏洞。培訓的同時還發放了廠牌,類似校園卡,出入廠區門禁需刷卡,也可用來消費。
IE學院樓下就有餐廳,中午我興奮地拿著廠牌去用餐。富士康的伙食很不錯,我要了清蒸魚和紅燒肉,不算上可樂一共16塊,這價格和學校差不多。然而在吃完之后我才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我現在是一名月收入只有兩千出頭的產線工人,16元一餐的午飯對于我這種收入的人來說簡直是奢侈,更別提喝可樂了。想到這里我連忙看了看周圍,用餐的似乎都是富士康的白領們,并沒有看到和我們一起培訓的工友。
下午簽訂勞動合同,三四百人一間的教室,每人一式兩份的合同,所有人在工作人員的催促下于規定位置快速填寫個人信息并簽名,我沒有時間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當然更談不上“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勞動合同法》)。簽完之后傳來一張表格,被要求逐一在上面簽名,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自愿加班同意書”。就這樣,當天的培訓結束了,我們被告知第二天早上開始正式上班。
四、流水線之初體驗
第三天開始正式上班,早7:50打卡、集合,發防塵服、防靜電鞋(其實就是拖鞋)、防塵帽等等,隨后手機被統一收走,過金屬探測,進車間。
我所在的車間專門組裝13寸版本的MacbookAir,車間有四條流水線,每條每天可組裝1700臺左右。電腦的零件都來自各硬件供應商,富士康只是將高度模塊化的零件組裝成整機,甚至不少生產設備都是某果提供的,這就是所謂的代工。
我在流水線上負責將電腦左右兩側的揚聲器安裝在機殼上,流水線上的每一個零件都有其獨立的二維碼,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用掃碼器掃碼驗證,因此除裝配外還需要掃三次碼。工作很簡單,從初學到熟練并不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工作時不允許走神,每臺電腦我只有15秒來完成工作,稍不留意就會導致堆積。在連續裝幾百臺之后感覺大腦對于這工作已經沒什么用,有一雙手就夠了。
早上10點流水線會停下來,工人們有10分鐘來上廁所、飲水。到了12點,有一小時吃飯時間。工人吃完飯后大多會趴在流水線上小憩,或靠著墻根睡一覺。流水線下午1點準時開工,3點時休息10分鐘,之后一直干到5點下班。
上班的第一天沒那么難熬,至少周圍的一切都很新鮮。下午5點,流水線準時停止,可是并沒有人離開,我問是不是可以下班了,旁邊的女工笑著說:“沒有通知下班就說明要加班啊”。相對于深圳的高消費水平,富士康一線工人的的基本工資真的很低(每月2120元),如果不加班,那可能基本生活都沒法保障,因此工人們都“自愿”加班,確切地說是“渴望”加班。在這里,“五天八小時”是線長(流水線負責人)常用來懲罰工人的一種方式。
隔壁工位的老司機(其實跟我差不多大)負責用電動螺絲刀給主板上的ssd上螺絲,他曾經興致勃勃地給我介紹這款電腦,雖然說的基本都不對。
“這電腦已經生產兩年多啦(其實是四年),也不曉得為什么蘋果還不換代……”
“……你知道嗎?我聽說這電腦得七八千一臺呢,哈哈,雖然每天要裝那么多,可是我們一臺也買不起啊……”
圖片來自網絡。
$CO裝配完成的電腦會被送上位于流水線之間的傳送架,開始自動寫入數據和操作程序,并運行自動檢驗程序。傳送架有五層,每層上都是一臺接一臺的MBA,密密麻麻,它們以緩慢的速度前進。
中午休息的時候車間會關閉照明燈,幽暗的空間里,疲憊的工人們或躺在地上,或縮在角落,傳送架上那幾千個發著白光的蘋果徽標在慢慢移動,驚悚,詭異。寫數據的進度條在跳,我感覺它好像在吸血。
五、從“ok”到“duang”
幾天下來,我逐漸適應了富士康的節奏,早上六點半起床,上班路上到處都是邊走邊吃包子的工人,當然也有我。
每個工位旁都擺著一張作業指導圖,為了讓工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序,富士康的工程師們顯然絞盡了腦汁。對于我的工位,即便是安裝揚聲模塊這樣簡單的工作,指導圖上也詳細規定了作業的手法,哪幾個手指握零件,哪個手指摳開雙面膠,怎樣快速地用單手扣上零件并用一只手指壓實……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給一臺機器裝揚聲器需要掃三次碼,掃碼后顯示屏旁的喇叭會發出聲音,前兩個碼是“ok”(嬌滴滴的女聲),第三個是“duang”,表示這臺機器就搞定了。那幾天我常常做夢,夢境里全是掃碼器的“滴”、工序完成的“duang”,以及那個叫了幾千次的“ok”。
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天工作10小時(8小時+2小時加班),每上四天班休息一天,由于《勞動法》中有關于工人加班的限制,四天工作日中有一天是不能加班的,寶貴的8小時工作日對于我這個好吃懶做的人來說當然是福利啦,然而這對于工人來說可并不是好事,因為不加班就意味著這一天只能拿到少得可憐的基本工資。富士康對于工資的計算嚴格依照法律,上班時間精確到15分鐘(0.25小時),每天的兩小時加班計1.5倍工資(相當于三小時)。
車間分為白班夜班,流水線晝夜輪換。富士康在大陸39個廠區,共有一百多萬普通工人,他們只是那一條條流水線上的一個又一個廉價的部件而已。而他們的汗水,除去自己得到的那一點點不值一提的工資,最終又變成了設備、生產線,讓富士康在大陸遍地開花,再迎來一批批在此用青春換工資的農民工......
六、傳送帶上的字
環境中充斥著令人煩躁的空氣,工作節奏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像是要把人給抽空。唯一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似乎就是傳送帶上的涂鴉,墨綠色的傳送帶不知疲倦地移動著,上面有漫畫,有句子,有對話,甚至有詩,好似初中生的課桌,這都是工人們在休息時偷偷寫的。
“終于要離開產線了哈哈哈!”
“玩弄工人哪家強,中國深圳富士康。”
“不讓我加班,還不讓我罷工。”
“感覺身體被掏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回家是最好的禮物”
“我也想”
“笨人就是用來幫聰明人賺錢的。”
“從前年少輕狂,現在好后悔……”
“這城市車水馬龍,卻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傳送帶上的每一個涂鴉都代表了工人當時的情緒、思想,在這樣壓抑的氛圍中,情感的郁積當然需要用一定的方式去宣泄,由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富士康會出現許立志這樣的打工詩人。
流水線上的雕塑
許立志
沿著流水線,筆直而下
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汩汩流動,如血般地
主板,彈片,鐵盒……一一晃過
手頭的活沒人會幫我干
幸虧所在的工站賜我以
雙手如同機器
不知疲倦地,搶,搶,搶
直到手上盛開著繁華的
繭,滲血的傷
我都不曾發現
自己早站成了
一座古老的雕塑
注:許立志曾為富士康工人,2014年10月跳樓自殺。
七、夜班
富士康白夜班交替,一個原因是客戶(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某果啦)催得緊,另一方面,流水線停止也會有損耗。白班和夜班每月一換,上班一個多星期后便是月底,所以我開始上夜班。
夜班是晚8點到第二天早7點,11點時停線一小時(吃飯),2:30休息20分鐘,5點休息10分鐘。那么問題來了,上夜班會困嗎?至少我不會,因為流水線在流,必須全神貫注地工作,稍不注意就會堆積,干部們(就是那群不用坐在流水線前的人)就會發火,根本沒辦法犯困,只有在中間休息和下班以后才會“感覺身體被掏空”。
流水線從左往右流,我必須在裝電腦的盤子溜走前裝好左右揚聲器并掃完三個碼。可能是由于“時差”還沒完全調過來,在裝了上千臺之后,休息吃飯時,我一直感覺餐盤在往左移動。
實際上,相比稍微舒適的白班,很多工人更喜歡上夜班,因為夜班每天比白班多8塊錢補助,算下來每月可以多拿200多塊。然而,當壓抑而枯燥的流水線作業遇上夜班時,總是會出現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狀況。夜班的工人們似乎戾氣都很重(不要去惹一個犯困的人),很容易發生沖突。某天早上臨近下班時,親眼目睹一名工人當著所有人的面和干部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原因似乎是因為點名時干部的一個眼神(Excuse me???)讓工人覺得很不爽,進而頂撞了幾句,最終為發展成激烈的沖突,這件事后來在線長的調解下不了了之。
八、廠區半日游
在工作兩個星期后,某日中午我終于拿到了工資卡,非常開心。由于銀行卡需要激活,而且我跑路的日子也快到了,卻還沒仔細了解過龍華廠區,于是就在廠里四處走了走。
富士康龍華廠區真的太大了,甚至海關還專門在這里為老郭建了一個保稅區。此外,廠區里還有一條繁華的商業街,超市、酒吧、咖啡廳一應俱全,這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的小鎮,也難怪郭臺銘被戲稱為“富士康市市長”。在入職培訓的時候HR就一直在強調廠區的生活是多么的好,好吃的好玩的全都有,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等等都是免費的。我當時滿懷希望地進來,然而只有在真正開始工作之后才意識到這些福利并不屬于一線工人,流水線上干了10個小時之后再去游泳去健身不是相當于自虐嗎?每天就賺幾十塊誰還敢去咖啡館和酒吧?想想當時還是圖樣圖森破,說到底,有些東西只有自己經歷過才能體會。
富士康的商業街當然也少不了某果的專賣店啦,我走進去看了看,一眼就認出了那款我裝了上萬臺的13.3寸Macbook Air……
“有什么可以幫您的嗎”
“我在線上就組裝這個的,我就看一……”
還沒等我說完店員就走開了。
九、離職
根據之前簽訂的勞動合同,工人在試用期(即入職頭三個月)內若要離職,需提前三天向廠方提出書面申請,若試用期已過,則需提前一個月。在富士康,工人需先向線長提出離職要求,一般情況下線長會在三天內將一份離職單交給工人(這三天仍需正常工作),而工人則需要持離職單去找部門主管以及人資部門一一簽字,之后找總務部門退回廠牌和防塵服、拖鞋等物品后才可離職。工人們把這一流程稱為“跑單”,百度上有很多關于富士康跑單的攻略,在離職過程中最常遇到問題是線長不給離職單或是拖延,我推斷工人離職數量有可能是線長的考核指標之一,或許離職人數太多會影響他們的績效?
當然工人也可以選擇自離,富士康規定無故連續曠工3天視為自離。但是員工若選擇自離,那么就意味著當月工資無法拿到,廠方給出的說法是離職工人需要回廠辦完手續后才可拿到離職當月工資,自離職之日起兩年內有效。由于富士康每月工資是次月7日發放,這就意味著工人若選擇自離,也需要至少工作4天再曠工3天,如此才能保證上月拿到工資,而當月工資一般情況下就拿不到了,因為自離后需要等待一個月才能辦理離職手續,進而才能結清當月工資,而工人們多是外地人,在離職后往往會選擇立即離開,不然住哪呢?那么誰又會選擇為了那四天的工資再等一個月呢?
線長拖延了好幾天也沒給我離職單,我選擇了自離。
十、回家
兩個多星期以后,深圳寶安機場,我結束了暑期的打工之旅。淺嘗輒止,談不上什么收獲,不過倒是有一些新的感受。
認識世界終究不是靠刷知乎刷出來的,真實的社會也不是在學校里所能想象的。總而言之,今后看問題應當少一些“何不食肉糜”的天真和“學生氣”。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忍不住要吟兩句詩啊: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