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風華正茂

“破土”創辦者左楠:小時代里的利他主義試驗

陳軼男 · 2016-04-2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北京五環外,一處不足100平方米的兩居室里,擠著住下了4個年輕人。左楠就是其中之一。

  兩年前從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后,左楠選擇在這因位置偏遠而租金低廉的房子里落腳。這里是她的家,也是她的辦公室。

  3名舍友兼同事分別畢業于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他們在裝修簡單的客廳里上班,在油膩的餐桌上開會。

  從北五環外的這棟居民樓里,有關“鄉村鑼鼓隊中的女性”或“印度種姓制度”等關注社會議題的文章,被發布到名叫“破土”的網站、豆瓣小站和新浪微博,并到達微信公眾號3萬多名訂閱者的手機。

  正如這團隊的名字,他們屬于當下中國在互聯網上破土而出、致力于知識生產與傳播的青年社群。他們普遍受過良好教育,善于通過社交網站等平臺傳播新知,組織沙龍,針對公共事務發表各式見解。他們規模不大,缺乏盈利前景,往往要自掏腰包,但卻樂此不疲。

  出現更早的“政見”致力于將社會科學的思想資源介紹給普羅大眾,現有微信粉絲16萬,微博粉絲近8萬,網站日訪問量數千人次,再加上頭條號、郵件訂閱等渠道,能夠直接抵達的讀者估計達到二三十萬人。

  “他們的崛起已成為過去兩三年里最重要的網絡景觀之一。”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者胡泳、吳丹彤在新近的論文中指出,他們的青少年時期恰逢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期。

  “比他們的前輩更幸運的是,他們是伴隨著信息的大規模民主化而長大成人的。”

  “這一群體致力于不同方向的嘗試,盡其所能地記錄并介入這個時代”

  在校的時候,創立“破土”的念頭就已經在左楠的心里破了土。

  就讀于社會工作專業的她以勞工為研究對象。周末她常去北京的工地轉悠,到了寒暑假,她就租房駐扎到南中國的工業園區。

  在一次關于工傷的調研中,左楠走進了工業區一家社區醫院。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這個城市女孩。醫院的其他樓層都很空,唯獨4樓“連走廊里都躺著人”,鮮血滿目,哀嚎遍布。

  那是她之前從來沒聽說過的科室——手外科,被送來就醫的都是在流水線上被絞斷了手指的工人。

  在一間病房里,左楠甚至遇到來自同一個工廠同一個車間的兩名工友。一天之內,他們在同一臺故障機器上先后出了事。

  這些血淋淋的故事就發生在當今幾乎人手必備的智能手機的另一端,卻好像與現代社會分隔在兩個世界。

  當她回到北京,又一次出發去工地前,聽到舍友叮囑,工地很亂,很多農民工找不到老婆,你可千萬要注意安全。

  這分好意讓左楠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她心疼自己熟悉的群體被污名化,另一方面,她沮喪自己周圍的同齡人“怎么會離底層那么遠”。

  她發誓要讓承受著欠薪、加班、工傷、職業病之苦而又維權乏力的弱勢人群更多地進入公共的視野。

  2014年夏天,碩士畢業找了一份社工工作的左楠,跟幾位同門師姐創建了微信公眾號“破土工作室”。這個名字既接地氣,又有著“破土而出的力量感”。

  她們基于自己的調研撰寫文章,為社會底層和工人群體發聲,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在校大學生,以及初入社會還沒有變成“老油條”的年輕人。

  相對而言,“政見”在對象群體上并沒有特定的傾向。

  2011年,時任《南方周末》時政記者的方可成參與籌辦的政治學研究新欄目流產,他索性帶領已經組好的團隊“單干”,“政見”就此成立。

  在這位前記者看來,大眾媒體上的觀點性內容良莠不齊。一些高產的評論作者,學識水平和思想深度其實有限,有時甚至連事實都沒有搞清楚,抓住一句話就大做文章。

  “比起大眾傳媒提供的快餐,學界的研究有著嚴格的學術規范。”正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讀博士的方可成說,“基于豐富的研究材料,經過了理性的邏輯推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接近真相,是更值得參考的信息。

  而“政見”所要做的,就是將有價值的思想資源從僅有專業人士津津樂道的學術期刊、報告、會議中發掘出來,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大眾。

  “用一個英文世界里的概念來說,這對培養‘知情的’(informed)公民是極有益處的”,方可成介紹,“我們可以告訴你如何認識我們所身處的社會,為你解析這個世界上發生的種種事件,粉碎那些與政治、社會有關的謠言。”

  就在“政見”起步的3個月前,一個多語種編譯項目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誕生。

  受到“7·23”動車事故的激發,阿爾巴尼亞語專業的大四學生康夏決定建立一個平臺,將一些大事件的素材集中起來。

  他和同伴組成了涵蓋9個語種的編譯團隊。

  “我們的目標是消除語言的障礙”,康夏說,要讓那些不會外語的讀者也可以知道世界其他角落都發生了什么。

  他覺得身上有一分責任。“初衷就是對信息偏差和信息霸權的挑戰。”

  胡泳等人的那篇論文中概括:“這一群體致力于不同方向的嘗試,盡其所能地記錄并介入這個時代。”

  那邊臥佛寺,這邊城中村,她們之間剛好隔了一座山

  左楠自己也認為,在同學眼里,她“一直是個奇葩”。

  她被認為觀點“激進”,時常在大家心平氣順的時候拍案而起。

  今年3月,趕著新款手機發布的時機,“破土”發文呼吁大家關注手機工廠患白血病、噪聲聾的工人。

  “這文章寫得——那你吃飯的時候應該想想農民,在家的時候應該想想建筑工人!”有人在后面評論。

  左楠迅速回復:“難道不應該嗎?”

  即便是在求職季,當身邊的同學們紛紛穿上正裝和高跟鞋,化上精致的妝容,優雅地出入寫字樓,知道自己“八成會當社工”的左楠依然素面朝天泡在工地,曬得滿臉通紅,熱得大汗淋漓。

  社會工作專業全班共20人,除了她,沒有一個做社工。

  對同學們有吸引力的是一些能掙錢的、穩定的、特別是能提供北京戶口的單位。

  左楠不是沒有嘗試過這些選擇。

  作為家中的獨女,父母希望她回到家鄉廣西工作。她參加了不少事業單位的面試,一路暢通,卻總在最后一關的門前主動止步。

  “還是不甘心!”左楠笑著說。

  還有一回,一家全球知名的外企到北大招聘,會場設在“高大上”的光華管理學院。左楠套上她唯一的那身正裝,也跟著同學去湊了熱鬧,卻敗興而歸。

  “哪會錄取我這種張口就說中文的人呀。”自嘲為“又破又土”的她開玩笑地說。

  畢業前一年的中秋節,左楠的3名舍友結伴到“據說很靈”的臥佛寺——該寺廟因與英文“Offer”諧音而受年輕人歡迎。而左楠獨自到城中村里調研。舍友們都求到了滿意的結果——最終一個進了銀行,一個去了房地產公司,一個考上了公務員。

  左楠還清楚地記得,那天她去的村子和她們去的臥佛寺之間剛好隔著一座山。

  他們人生的路好像越走越遠。在她看來,同學們的“轉行”有些可惜,他們受到國內頂尖的社工教育,卻放棄了社工服務弱勢群體的職責和使命。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曾公開評價,“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

  左楠對此頗有同感。她注意到,把與底層的有限接觸作為跳板,已是學校里廣為人知的秘密。在實踐活動中去村里風風火火地張羅修一座沒有用的橋、開一個不盈利的店,沾上“公益”的名頭,就能為簡歷增加光輝的一筆,在雇主面前包裝出一顆熱忱的社會責任心。

  左楠希望,有更多“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真正地去關懷社會底層。

  她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與她的學長、“政見”創始人方可成在燕園重合。

  2004年,方可成以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一等獎的身份保送北大,懷著“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社會進步”的新聞理想,踏入了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門。

  然而,他很快發現,多數同學對讓他熱血沸騰的事情漠不關心,并沒有相似的使命感。

  大一時思想政治課,老師讓大家談論精英主義的話題。發言學生的觀點出奇地相似,都是對“精英”一詞進行諷刺和批判,表示自己不過是普通人。

  “你考上了北大,你不是精英誰是精英呢?”方可成對這樣的說法頗有微詞,“回避‘精英’這個身份,真正回避的是精英背后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思索國家的命運、承擔社會的責任,這些事情總得有人站出來。

  在“破土”的網站上,左楠和同事們寫道:“鬧不清或許也不愿鬧清這些宏大話語的人們,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自己的‘小時代’,似乎遺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急劇變革時代的參與者與塑造者。”

  他們跨越國界,跨越時差,通過郵件組和微信群并肩奮斗,盡管互相甚至未曾謀面

  北京五環外那套繁忙的兩居室,很久沒迎來一個完整的周末了。

  每一天,左楠和同事們都為了讓文章更加“吸引年輕人”而費勁,他們絞盡腦汁擬出有意思的標題,推敲風格輕快的語句,或者加入時下流行的網絡表情包。

  微信公眾號創立半年后,在大學老師的研究經費——也是迄今唯一一筆資助的支持下,他們創建了“破土網”。相比從前,對內容的需求驟增。

  單是左楠負責的“時事”板塊就要每天更新5篇文章,她必須積極地向專家學者約稿、爭取轉載授權,并招募志愿者。

  志同道合者來自四面八方。從100多封申請信里,她和同事選拔了散布在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廣州等地的十幾名志愿者,為他們制定讀書計劃,訓練調研能力,把他們變成“破土者”。

  目前,“破土”爭取到了國內外20位高校教授加入顧問委員會,微信公眾號的點擊率時常過萬,并引發讀者熱烈討論,但她自認為“破土”的受眾主要限于學術圈子內部,還沒“打出去”。

  “政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目前,“政見”團隊已從最初的個位數增加到60人。他們多是海外名校的留學生,跨越國界,跨越時差,通過郵件組和微信群并肩奮斗,盡管互相之間甚至未曾謀面。

  一位名叫陳鐸川的高中生,針對農民工子女教育、貧血對農村兒童發育的影響、計劃生育和人口素質的復雜關系等議題,為“政見”撰寫了文章。

  盡管如此,“政見”對于公眾來說,仍有一道壁壘。

  方可成用“能力不夠”來解釋這一現狀。學術上的資源非常富裕了,在大眾傳播上的技巧還是緊缺,如何讓學術文章足夠通俗和大眾化是“政見”正在攻堅的難點。

  此外,這個沒有收益的純志愿者團隊,沒有人能夠全職為之工作,也被他視為“政見”將來的瓶頸之一。

  不過,已有不少受眾的反饋讓他欣慰。有人把“政見”分季度的文章合輯打印下來,裝訂成精美的手工書。

  前不久,“政見”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當整個社會都在宣揚母乳喂養的好處時,種種原因無法哺乳的女性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文章發出不久,一個師姐告訴他,看到有人把文章分享到一個微信群里。很多媽媽表示,壓力一下子就減輕了好多。

  “這個正是我們的初衷,真的是讓人非常高興的事情。”方可成說,“能讓一些人獲得知識,一定程度上減輕社會偏見和社會壓力,對我們來說就足夠了。”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徐睿(應受訪人要求化名)是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被“破土”團隊“捉住”的。

  有著9年田野調查經歷的他先是被約稿,后來加入這個令他感慨“太有戰斗力了”的團隊。

  現在,這個拒絕對外透露姓名的年輕人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同時為“破土”兼任編輯。他說:“最感動我的一點是,團隊里沒有人去想什么5年之內要在北京買房,每天腦子里裝的都是那些工人的事情。”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芳草地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到底誰“封建”?
  6.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到底誰“封建”?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日本一本亚洲最大 | 偷偷碰偷偷鲁免费视频一区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 欧美亚洲日韩另类中文字幕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