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8日,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范銳平在達州市調研時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省委關于扶貧開發的部署要求,努力探索適合當地特點的扶貧攻堅、富民強市新路子,讓人民群眾在推進扶貧開發的過程中有更多獲得感。(人民網2015年5月11日)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從1986年我國第一次大規模調整了扶貧開發政策以來,各級政府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和劃分貧困縣的標準,并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隨著扶貧政策和標準的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增至592個。
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由于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根據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1月提供數據,全國共識別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達到了8862萬人(中國經濟網2015年1月30日)。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說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力爭讓最后20多萬無電人口都能用上電。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鳳凰網2015年3月5日)。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準來確定。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多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改變著貧困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雖然在扶貧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如貧困縣大興土木建樓堂館所、部分腐敗份子貪污扶貧資金等不和諧的音符,但總體效果還是在向著好的方面發展。特別是各級黨組織和大多數黨員干部,勇于擔負起扶貧攻堅的政治責任,經常深入基層,到群眾中去訪貧問苦,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改變貧困條件的路子,為困難群眾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受到了人民的愛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黨發展的堅強基礎。解決人民的困難,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富裕的生活,走上幸福健康之路是黨的奮斗目標。如范銳平所說,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切實擔負起扶貧攻堅的政治責任,進一步拓寬思路、轉變作風,動員和組織群眾積極參與、共同奮斗,推動扶貧攻堅工作取得最終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