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了,很多人都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繼續讀研。
半年前,我決定本科畢業后不再讀書了,很多人都覺得奇怪。
半年來有很多關心我的朋友問我:“你為什么不讀研呀?”可能熟悉我的人都覺得我是個適合讀書的人,因為我是一個一沒事就會看書的人,如果兩天不看書,我肯定覺得很不自在。在朋友們的眼里,像我這樣書蟲,不繼續讀書(讀研)實在是太可惜了。
今天,我就把所有朋友的疑問都作一個解答。
我為什么不讀研?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愛讀書學習,所以我不選擇讀研。
曾經我也是想要讀研的,可是當我到了大學后,我對所謂的“研究”有了更深的了解。可能是因為我有偏見,我看到的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就跟研究沒什么關系。老師像老板,學生像打工仔。老師去要了項目,和學生一起賺錢。老師好點的,會分點好處給學生;老師要是不厚道,學生就成了免費的勞動力。學習是按項目的進度來安排的,有的老師為了項目招了很多的學生,加上自己很忙,跟本沒什么時間教授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體制下,作為研究生的我們是很難學到什么東西的。
當然,也有很多老師是踏實作科研的。但是這樣的老師往往不是什么名家大家(盡管他們完全有名家大家的實力),因為他們不重名不重利,一心放在科研上,可正因為這樣,他們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反而不被重視。作他們的學生你又很難有所建樹。
其次,我不想再受騙了。
讀所謂的研究型大學的學生其實是很苦逼的,因為是“研究型大學”,所以學校的教學重點都在研究生的教育上。在我的學校,有名的有實力的老師是不怎么給本科學生上課的。他們要么在開會、要么在科研、要么在游學、要么在訪問,反正就是沒在學校,實在不行了就讓自己的研究來濫竽充數一下。導至的結果就是:給本科生上課的都是新晉的講師或將退休的老師。前者經驗不足,后者思想落后,他們都不能給本科學以最好的教育。最后,我們本科生就只能混完大學四年本科,如果們想讀研的話,前面三年你可以盡情的玩樂,只要在最后一年發奮背書就行了。要是你英語很好并且記憶力不錯,三個月就足夠考一個重點大學的研究生了。如此可知:學校在本科是放了我們鴿子,還想讓大家繼續為某老師打工三年,這不是騙人是什么。
第三,我不希罕什么研究生文憑。
這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在我看來現在的絕大多數的研究生都是徒有虛名。首先研究生的括招使得研究生的整體質素走低;其次,雖然入學時要經過全國統考,但研究生文憑的取得并不難,有學分并通過最后的論文答辯,就可以得到那一紙文憑了,至于科研水平怎樣,我們只能說“今天天氣真好”了;最后,研究生的招考只是某些學校和個人創收的一個途徑,我看到學校有的專業早已沒有什么前景了,授課老師們也豪無水準可言,可他們還是大批的招進研究生,原因是教育部規定這里是“XX學位授予點”,他們可以通過這個招牌堂而皇之的賣文憑,我不愿意把自己賣了還幫別人數錢。
第四,我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得不說,有很大一部分考研的人是因為擔心找不到工作。由于近些年就業形勢特別嚴峻,很多的本科畢業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以被逼無奈又選擇自我“深造”。很多人并不想搞什么科研,可能也不希罕什么研究生文憑,可是找不到工作也只能讀下去,畢竟用三年時間混個更高的文憑也不是什么壞事,至少比失業強。我理解這些人的想法,但我同時認為這是一種逃避,是懦弱的表現。我志不在科研,就不會因為工作難找而逼自己讀研,我也不是那種眼高手低的人,我愿意從基層干起,我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而不會因逃避眼前的困難,再去意淫自己三年。
最后,我認為學習知識不一定要在學校里。
我讀了18年的書,人生前22年基本都在學校渡過。我越來越覺得知識不只是在學校,相反,我認為在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在學校里反而學到的東西更少,學校的教學大綱規定了學習的內容和進度,并試圖把學生都打造成樣一個模樣。花樣繁多的考試只是讓大家學會了何如去死記硬背,它最多只能培養一群有知識的人,卻很難讓人學會學習知識和愛上知識愛上學習。甚至在學的圖書館里,很多有思想的書都是借不到的,這種思想的不自由是很難培育出智慧之人的。相反,如果在社會上,我倒覺得自己會自由得多,沒有那么多的清規戒律,我可以更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不再為考試和學分擔心,我可以更享受學習的樂趣。同時,信息技術的進步也可以讓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了解到最為前沿的學術動態,只要是一個樂于學習的,離開學校了同樣可以學得很好。
我不再讀研,只是個人的選擇。許多對教育的看法也只是一家之言,我不想去咒罵什么、批評什么。我只是從我的個人經歷得出了自己的基本判斷,研究生學生的利弊是因人而異的。我只是想說,讀研不適合我。
我離開學校,但離不開學習;我不要文憑,但我要學力和能力;我不搞學術科研,但我關心科學本身;我不發表論文,但我會為正義和良心發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