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們特別喜歡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而且是千方百計的折騰制造。
記得從前科技大學辦過少年班,據說不是很成功。
中國自己有一句成語拔苗助長。還有一句是欲速則不達。
我們看看那些不容置疑的天才們是否就是神童:愛迪生、愛因斯坦、丘吉爾,哪個是?小時候都是笨蛋,全是讓大人們絕望的家伙。
比爾蓋茨是嗎?沒聽說有過什么祥瑞傳說。但是他的父母肯定是讓孩子自然成長,鼓勵他思考實踐勇氣踏實勤奮。至少人們覺得比爾蓋茨做人似乎沒啥問題,心智情商很正常,否則人們可能就不會知道比爾蓋茨是誰了。
毛澤東是不是?據說也不是。小時候離家出走,轉了幾天,韶山的小山頭都沒有翻過去。
我們都知道,早熟必早衰。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是非失敗不可的。家長的急功近利就像傳染病,讓孩子們無形中接受了惡劣的價值觀,后患無窮。
讓孩子們成天搞這個那個,據說能讓他們出眾,將來出位云云。
孩子們必須首先要自己事情自己做,知道勞動知道尊重,知道踏踏實實而不是天經地義的享受。
做家務,學習一些航模制作,當然天性喜歡音樂畫畫的就好好培養。了解學習方法,開闊思維,學習怎么待人接物。只有多做事情,才會出真正的能力,才能學會擔當。
為什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他們必須踏踏實實的生存。巴菲特就是窮孩子,他必須自己想辦法去掙零花錢。
驕縱是毀滅,拔苗助長同樣是毀滅。
那些所謂的神童有什么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嗎?幾乎沒有。偉大的人物偉大的事業,杰出的人物杰出的成就從來都是通曉實踐通曉社會的實際,才能做出做到的。
填鴨式的教育,強迫強制的,而且非科學的教育,從來都是成為別人奴才的不二法門。從來不可能建立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思想思考,成為獨立的自我。
世界是矛盾組成的,矛盾必然存在斗爭,但是斗爭的方式方法是豐富多彩的,是十分不同的,是千姿百態的,還存在著階段的考慮。人活著就必須解決矛盾,而不是想當然的,因此,只有通過和社會實際實踐相結合的培養,通過實際實踐來認識世界社會人事物,通過實踐解決問題,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人,才能做出杰出偉大的成就。
不去認識世界的矛盾,沒有認識社會實踐實際的思想準備,而是愚昧天真的以為能夠如何有本事生存,必然是徹底的錯誤。必須記住,人的本事,人的最終的成就,最終的收獲,是必須依靠認識社會、認識世界、通過實際實踐才能做到的。
比如不勞而獲的想法是普遍的,但發展到極端典型就是盜竊。魏永康媽媽也是極端典型,本來她在社會底層不如意,她就是典型的認為多學課本考高分就能出人頭地,因此偏執極端的讓孩子遠離實際和社會實踐,這一點是單純愚昧的人的普遍通病。這都不能讓孩子成為社會的主人,只能接受別人的統治擺布。
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在社會實際中有“兩下子”的人,都是暗自思索如何人上人的,都思考人際關系的,都是思考社會實際中如何處理問題的,都是暗自思索在社會如何言談舉止做事情才能出位的。從來都不是老老實實的單純認識社會人事物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就是比爾蓋茨上大學和創業也是這樣。
而一些愚昧單純的人,卻糊涂的以為只有用填鴨式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有本事。殊不知,這是成為奴才的方式方法的更加極端化,甚至能讓孩子成為傻子,如魏永康。這樣的孩子不要說能夠在社會生存,就是正常生活都不可能。
早熟必早衰,神童教育也從來都沒有成功過。愛好可以廣泛,也應該有廣泛的愛好,但是不能成為包袱,對人的全面成長得不償失。
歷史上,恰恰是偉大的人物,杰出的人物都是大器晚成,都是兒童時期的看似不佳不成器的。可是恰恰是這樣的人通過實踐考驗的成長,超越平庸。
據說美國西方教育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解決能力,這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認識科學的哲學觀念,人的能力從哪里來的科學真理,認識世界的本質,相信真正的社會主義先進性的人們必將做出科學性的教育學造福人類。
全世界必須反思反省教育的嚴重愚昧愚蠢,必須思考人類成長的客觀規律。
為什么許多優秀的人,子女不一定優秀?
還有富不過三代這些說法?優秀的基因遺傳下來就是優秀的嗎?究竟是基因優秀,還是勞動實踐創造了優秀?科學的認識這些至關重要。
記得周總理和尼克松有一個共識,一個人的成就是看他克服多大的困難決定的。
重求有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確和全面,這可不是謙虛,是需要繼續驗證的。優秀的人,往往不能讓孩子從平凡日常的社會生活開始,有一些眼高手低,因此生活的感悟實踐少了。因為優秀都是實踐中造就的。
重求有個體會,人如果不能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體會,會是一個心智不成熟的人。不接觸社會不接觸實際的生活是不行的。如果站在父母的庇護下養尊處優,哪里會有優秀成長,往往還有別人的敬畏羨慕,有什么事情人家也不敢難為,就造成一些自高自大。富不過三代不僅僅是以上這些原因了,還有就是既得利益階級社會大環境讓人惡性膨脹。
洛克菲勒就讓孩子干零活、去學校住宿舍,據說把孫子從背上摔下來,說讓孫子知道誰也不能相信、不能依靠。西方和現在中國一些父母也是讓孩子從基層做起。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優秀的老漁夫的兩個兒子卻平庸,有人認為老漁夫是因為只告訴兒子們經驗不說教訓。感到這樣說是錯誤的,感覺越是這樣有一些成功經驗的,容易出現一些自負和自滿的潛意識,告訴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結果規矩多了,反而孩子被扼制了。西方的父母不怕孩子跌跤,一位阿姨說美國媽媽不害怕孩子女孩子從馬背上摔下來等。告訴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還有不要盲目的扼制和給孩子下規矩。
父母優秀孩子為什么不優秀,其實這是拿孩子與其父母比較而言。總地來說,父母優秀父母水平不同的孩子大多數還是有差距的。重求看到,父母有文化的與沒有文化的,孩子還是能夠看出差距的。
一個感覺,現在的年輕人高的多了,但是某些發育不如從前,不信比較一下指甲的發育。是否感覺他們的精力不如前人充沛. 可能是運動少了,學習工作壓力重了。不過,是不是熬夜玩樂造成的?
2009年2月2日 的光明日報第10版:我國青年的創業能力為什么不強?原因之一是她他們所受的培訓主要是聽講、閱讀、記憶,考試也是考這些東西,而不是做事、思考、敘說,這些才是創業所需要的能力。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武夷山認為,目前我們的主導教育思想存在著缺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