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再思考
——讀《共產黨宣言》的思考
紅色89后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曾經滿懷信心地描述到:“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的滅亡同樣是不可避免,無產階級的勝利和資產階級的滅亡同樣是不可避免的。”但直至今天,資本主義仍然沒有滅亡,雖然不可避免地屢次陷入經濟危機,但卻仍然在世界上占據著絕對統治地位。因此,有人高呼:馬克思是錯的,資本主義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是歷史的終結。
那么,我們要問:果真是如此么?
馬克思當年之所以能夠作出這樣堅定的判斷,其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1)勞動者創造資本,但卻被資本家不斷剝削剩余價值,最終不得不依附于資本,同時資本主義創造了自己的掘墓人——無產階級;2)資本逐利的天性使得資本家不斷剝削勞動者,低工資造成消費不足,生產結構失衡從而導致經濟危機;3)資本不斷膨脹,不斷吞并,大吃小,強吃弱,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愈來愈顯著,從而社會主義化水到渠成。馬克思這三條依據,都被后世的經濟學證明是正確的,這毋庸質疑。但為什么資本主義垂而不朽呢?結論就是資本主義透過各種手段弱化了“階級斗爭”。
馬克思說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存所有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史。”封建社會時期,封建君主大權獨攬,天下大事無不決于上,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必然用它來獲取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肆意掠奪其他人的財產。然而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個新事物的產生必將伴隨著另一與之相對立的事物。由于物質力量的發展,(如戰爭技術等)貴族階層的迅速崛起要求分享君主的權力,權力不再是一人獨享,權力也開始受到了制約(如君主與貴族訂立盟約,君主賞賜土地,貴族諸侯要效忠于君主),但同時也必然伴隨著對其他民眾剝削的加深。這時候,由于統治領域的擴大,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君主和貴族統治的維系需要有一批龐大的行政官僚來管理日常事務,官僚階級(士大夫)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隨著對他們的依賴愈來愈大,官僚階級也要求瓜分君主與貴族的權力,并最終完成了王亞南先生所描述的“官僚貴族化和貴族官僚化的轉變”,形成了官僚專制主義。統治的圈子進一步擴大,由一開始的君主獨尊到龐大的官僚階級支配權力,這體現了歷史的進步。這時候,由于生產技術的進步,同時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資產階級這個新生事物的誕生,隨著商品經濟的日益發達,官僚階級對資產階級的依賴程度愈來愈大,因為資產階級可以創造大量稅收,一方面資本主義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官僚階級對其剝削愈來愈深,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官僚階級的統治,確立了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完成了這一歷史轉變。
到此為止,資本主義正式登上了政治歷史舞臺的中心。按照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推論,資本主義的生產伴隨著無產階級的誕生,由于上述的三個原因,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必將展開一場階級斗爭,最終由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資本主義宣告滅亡。然而,令馬克思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所抨擊的資本主義竟然透過各種手段避開了他的預言。
首先,資本主義透過對外戰爭完成了向帝國主義的轉變。這是列寧的經典闡釋,資本主義自15世紀開始透過殖民掠奪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到了20世紀,資本主義又通過發動世界性戰爭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其統治秩序,從而很好地轉移了階級斗爭矛盾,將對本國民眾的剝削轉嫁給他國,掩飾和削弱了本國內的階級斗爭。
其次,資本主義利用海外掠奪的財富對內確立勞工福利制度,緩解了勞資矛盾,更重要的是,資本主義逐漸通過完善所謂的“民主”和“法制”,賦予了民眾形式化的各種權利,如選舉投票權,允許成立工人組織,新聞監督等,將權力的轉移限制在資產階級的不同政黨之間,這一創建推動了歷史的發展,讓民眾有了選擇的權利,但卻只能在資產階級政黨內作出選擇。如美國的兩黨制,只允許你二選一,候選對象只有一個,如果兩個都不喜歡,就只能像顧準先生所說的那樣“你就只能‘打光棍’”。
侵略戰爭轉嫁了國內階級矛盾,巨額掠奪所得的財富削弱了階級斗爭,“民主”與“法制”一定程度限制了腐敗,使得資本主義制度仍然得以發展,但勞動人民仍然不能當家作主,仍然要接受資本家的剝削。同時,資本主義全球性的掠奪,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斗爭與反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帝在全球范圍內的失敗就是例證,再加上由于資本主義其本身固有的矛盾——消費不足,生產過剩,導致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地周期性爆發,嚴重打擊者資本主義體系,同時,資本主義不得不調整其生產關系,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化”現象,逐漸在改良中向社會主義過渡。
歷史總是辯證的,每當資本主義遭遇危機,作一次調整,煥發一次青春的同時,也意味著他愈來愈接近滅亡,因為其愈來愈接近馬克思所說的社會主義。隨著戰爭武器規模的擴大,網絡的普及,資本主義是否還會像當年馬克思預言的那樣被暴力革命推翻呢?我只能說,暴力革命的幾率將大大降低,或許,假如真的有暴力革命,那也是社會主義所有特征都已具備的前提下的最后一擊。但無可否認的是,正是歷史上各種各樣的暴力革命迫使資本主義作出調整。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句話至今仍沒有過時,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未來資本主義或許不會讓無產階級以暴力的形式將其掃地出門,也將無可避免地自動地踏入無產階級為其挖好的墳墓。
(此系作者大學一年級時的馬哲作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