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說起來即便很熟悉。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因著學習、工作、興趣而讀相關之書,譬如哲學、歷史、地理、生物、語文、化學、物理、趣味、雜談。個人偏愛于文哲類,也涉獵實用之讀物。
讀書一般有這幾種公共認同。(一)掃讀。即以盡量快的速度,一目十行的閱讀。(二)默讀。指看書時,只顧看便是,忌讀出聲音來。(三)看書須保持姿態坐立端正。
首先,據個人歷史經驗及事實觀察,我是個讀書的“慢人”。有時讀書特慢。確切而客觀的說,應該是低于平均速度。但我極力贊同在一般情況下的掃讀,即快速閱讀。原因是它使人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及敏銳的洞察思維。這都是多寶貴的能力與修養呵!至于默讀,與掃讀一樣。一般情況下我是極力贊同的。當然,所謂非一般情況,即是指當讀到喜歡并十分認同的文字段落時,個人認為并極力鼓勵大聲朗讀出來。然后摘錄之,以便后用。然若此時不將之讀出,似乎即無法切身體會其中。而讀出,似乎便可釋放彼時刻心中之感受。亦益于記憶。況宋明理學之集大成者朱熹亦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夫君子,何不為瀟灑之事哉?
對于所謂公共認同之第三條者,看書須保持姿態坐立端正。我不甚認同,亦無所反對。昔有古人“正襟獨坐而嘯歌”,可謂瀟灑。然個人頗認為平躺身體,仰視而讀書,效果奇佳。好處有三。一來,可保持大腦之清醒、明晰。二來,即便看書不甚睡著了去亦可當作休息罷!豈不快哉!三來,君不妨試之。
關于讀書,試看先哲有言:
“讀書使人充實”——培根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培根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云云。那么怎樣的書算得上是好書?答案因人而異之。所謂人各己成。先由其性,而讀書導之,后成其人。故書自古種類即繁多,人自古“千奇百怪”不在少數。個人認為,讀書當讀有用之書。有用之書即是好書。何為有用之書?同理也。當然,這是一般情況,一般境界。境界高者則博聞而強記,無有其所不涉獵者。或林木、花卉、草本,或古文、醫藥、冶鐵。談吐間見溫雅,交流時顯博學。
關于寫字,并無太多觀點。有一言說的棒“清理了野蠻的混沌,心靈才會蕩起純凈的清波。掃除了愚昧的灰塵,思想才會綻放美麗的花朵”。寫字,首推靜心。莫著急!忌急于求成。凡心焦急者作,不成文章。
自然次之。曰:刻意無文章。所謂文本天成。雖不全然茍同,但據個人自身體會,此言確有得當之理。凡經世之作,無不如行云流水,無不如清水芙蓉,無不如臘月梅花。清新,雋永而自然。
耐心為關鍵。書曰“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強大,而是由于它日夜不舍的滴墜”。縱觀歷史,古今中外,蓋大成者,皆秉恒心。或治學,或從政,或理財。書法寫字亦是如此。
關于練字,倒還有一言必須說。寫字有此一神奇階段。即寫字時,越發覺得字寫的越丑,眼見案頭挪成團之稿紙已成堆如山,仍不見字有起色。常常于此時,只好做其他事去。有時倔犟上,偏寫到亂涂亂畫為止。甚可惡!
曾文正公亦曾坦言“寫字寫到手愈拙,字愈丑,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小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讀書,寫字,作文,陶冶真性情者也!個人不妨大膽斷言“每一個真誠、善良、美麗的靈魂都是愿意并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熱愛寫字、熱愛作文的”。最后以靖節先生之言與諸君共勉。“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是故無論讀書、寫字、作文,不可不勤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