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文化積淀不能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溫床。西方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是建立在基督教原罪論以及契約精神上的。而中國的民族文化中,提倡的是天人合一,安守本分,德化教育,知足常樂,與市場經濟的弱肉強食,消費文化,追逐利潤最大化是格格不入的。另外,中國幾千年來,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才形成了團結互助,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的民族精神。而一旦將大眾推向市場經濟,為了各自的利益,這種堅強的共同體轟然倒塌,這正是如今之中國散沙一盤,不能跟陌生人說話,見死不救的根本原因。有人會說,既然文化不適應,就學西方去改被。說得輕巧,幾千年留下的文化基因說沒就能沒嗎?如果真沒了,其后果是什么樣的了,恐怕伴隨的就是國家滅亡。
2.中國沒有原始資本積累和人多地寡的國情不支持市場經濟。西方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市場的是通過掠奪他國資源和在本國實行圈地運動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后形成的。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為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財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美國,意大利等都對外進行過過殖民和侵略。而中國了,只有被搶而沒有搶的份。一窮二白,人口眾多,人均資源貧乏。這樣一個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搞市場經濟。大家看過動物世界,不論猴子也好,獅子也好,當食物充沛時,個體間平安無事,一旦食物短缺,就互相爭斗甚至殘殺。如今的中國,人不就像動物一樣嗎?為了有限的資源相互爭斗,兄弟可以反目,朋友可以出賣,政府與民爭利,老板拖欠工資等等。舉幾個例子來說吧。比如說房地產,有些不要臉的所謂專家說,高房價源于土地國有。簡直放屁!我國憲法寫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條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全民所有也就是只要是人民都有土地所有權。而如今了,我們不但被剝奪了所有權,還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這還是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嗎?因此,當今的高房價是全民所有的土地被少數人無情瓜分的結果,即私有化的結果,要想沒有高房價,必須實行真正的土地全民所有,而不是假國有。正因為土地資源的稀缺以及貪官和奸商的造勢,中國進入了全民搶房的時代。為了搶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什么道德倫理,什么禮義廉恥,什么理想夢想,統統一邊去,到頭來了,獲利的是誰?還是貪官和奸商,財富和土地資源越來越像他們集中。那些鼓吹土地私有化的專家們,就是貪官和奸商及其他們背后利益集團的走狗,他們無非是想土地的私有化,可以明目張膽的,所謂“依法”的占有更多資源,占有更多財富,而人民大眾特別是還有一份土地權利的農民連最后一點權利也沒有了,圈地運動的悲劇也許在中國就要上演,不要忘記資本是帶血的,金錢是可以讓鬼推磨的。任志強這類人,干了吃人的事情還要罵人,與禽獸又有什么區別了?試想一下如果把有限的資源合理的公正的有序的分配,要減少多少內斗和內耗。比如房子,據保守估計,中國近幾年蓋的商品房不知1億套,按一套房子住4人,就是4億人,而中國城市人口6點多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實行社會主義的免費分房,至少80%的城市人能實現住有所居,能解決大多數城市人心中的痛,雖然國家財力可能會少一些,但是它帶來的無形財富是不可估量的。而現實是什么了,不但沒有實現住有所居,還拉大了貧富差距,制造了社會的矛盾,道德的滑坡,經濟的失衡,資源的浪費,官員的腐敗,斗志的消磨......。難道,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所謂能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市場經濟嗎?絕對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中國絕對是真理。比如,山西的煤炭資源,他仍然是全民所有即國有的,而它一旦對私人開放,偷采濫采不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而卻沒有體現它全民所有的性質,山西真正富起來的人只是少數,而更多沒有富起來的人還要飽受污染之痛,這難道是我們希望的市場經濟嗎?絕對不是。這些先富能帶動后富嗎?絕對不會,說能的只不過是想當然罷了。當今,我們把食品安全問題,高房價問題歸罪于道德,真是很幼稚。這些問題就是歸結于有限的空間和資源眾人來奪的結果,如果小商小販生活有保障,他們的生存空間不被擠壓,他們何嘗不想規規矩矩做生意,歸根揭底就是分配制度的不公平,經濟制度的不合理。由此看來,中國的這30年,就是自己人搶自己人,這一代人搶下代人的戰爭,是透支了未來發展的無序發展。中國要實施公平地有序地發展,必須走人民民主專政下的公有制經濟道路,也是和諧社會的出路。
3. 中國的市場經濟不是自發的,而是通過行政命令甚至是一句口號強行推進的。好比,人本來在路上走著,突然有人告訴你,只能從海里游過去了。不管你會不會游,能游多遠,就是要你游過去。不會游的就只能等死,都是人,為什么非要強迫不會游的去游了,不會游是它的錯嗎。可是,中國就是這樣的,還沒有教會所有人在市場中游泳,甚至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要過海時,就被一股腦的推向市場大海,什么都交給市場,管你死活,不會游是你自己的事情。這就說明,當國人被推向市場經濟時,各人的起點就是不一樣的,市民和農民的起點不平等,知識分子和普通人民群眾的不平等,當官的和老百姓的起點不平等,老實人和奸詐小人的起點不平等。這么多的不平等必然不能形成公平正義的社會,對于弱勢的群體就是不平等(這里的弱勢群體不僅僅是指那些生活極度貧困的人,而是包括大多數農民,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只會造成更多的社會矛盾,這正是中國當今的寫照,窮人和富人有矛盾,干部和群眾有矛盾,城里人和鄉下人有矛盾,知識分子和老百姓有矛盾,同事與同事之間有矛盾。這些矛盾的來源就在于起點的不平等。
綜上所述,在中國實行市場經濟會造成一個矛盾重重,貧富懸殊,道德敗壞,文化逐漸消亡,無序發展的社會。
以上論述來自本人,一個工科80后小伙子之手,政治經濟理論知識缺乏,僅是有感而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