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在一年前羈押的一篇文章。如今,我馬上就要出國深造了。到了美國,我恐怕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在烏有之鄉發表文章——請原諒我的自私和軟弱,我不敢讓自己的前途連同父母省吃儉用攢下的幾十萬元血汗錢化為泡影。
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就是由太多書沒有來得及讀或讀完。今后在美國讀這些電子書是要藏著掖著的。
=============================================================
民主的本質是一種精神,而非一種制度
從2008年接觸烏有之鄉以來,接近3年的時光里,我的思想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只知道追動漫打游戲的年輕人的水平了。盡管這3年來,我失去了太多東西,但是我得到的思想上的進步使得我不曾后悔過。或許這種進步相對于博聞強記的高手大師們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終歸還是有點收獲的。在潛水半年多之后,我出來冒個泡,曬一曬我在民主這個概念上的一些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一、民主的本質是一種精神,而非制度。
如果有人問我:何為民主?我會回答:民主乃一種精神。那接下來的問題便是:一種什么精神?
我個人的觀點是:平等發言,自由討論,敢于質疑,求真務實。
前三句話大家都很容易接受,但是最后一句可能大家會有不同的看法:求真務實?怎么不是求同存異呢?因為,“求真務實”和“求同存異”是有著本質區別的。真理不由接受者的多寡決定。在我看來,所謂的“求同存異”只是“求真務實”的表象而已,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部分人其實還是理性的。你只要肯講道理,只要你的道理說得通,大多數人是會接受的。現在大多數人不接受你的道理,要么是你的“道理”有問題;要么就是你沒有把道理講明白,或者你練講道理的機會都沒有。偽右派的一些極端主張不得民心,原因是前者;而我們左派應者寥寥的原因則是后兩者。
也有人可能會問:“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難道不足以概括民主精神的全部嗎?這一點,我仍然在思考中。因為越是簡單的話,往往其內涵越復雜。我不敢說我完全讀懂了主席的這八個字。當然,或許,民主精神也不需要用一個死板的定義去摳字眼。
二、民主精神和科學精神相輔相成。
我是學工科的,不是理科。我不敢說我能夠概括科學精神的全部,我只能說:按照我上面對民主精神的定義,民主精神和科學精神是有很大交集的。甚至說得更直白些:民主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同樣,民主精神也不能脫離科學精神獨立存在。
由此推論:民主和科學在本質上不是對立的。
許多人之所以認為民主和科學是對立的,是因為他們錯誤的將科學理解為一種結果。而實際上科學是一個過程——民主也是一樣。科學作為一個過程,在探尋真理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要對各種觀點和假設進行討論,討論的過程就必須遵循民主精神,不能迷信權威,搞一言堂;同樣的,民主作為一個過程,她是要追求結果的,要“求真務實”,既然如此,那么討論問題的時候就必須實事求是,你可以發表自己的主張,你可以反駁他人的觀點,但是一切必須有理有據。
三、制度是死的,精神是活的。
民主精神,可以無處不在:小到家庭會議,課堂討論,學習小組和科研小組,大到國家大事,都可以也都應該本著民主精神來討論。同時,民主精神也沒有必要用一種僵死的固定的制度將其捆綁住,這種捆綁本身就是有違民主精神的。
美國在全世界推行“民主政治”,其實是把民主綁架在她自己的制度上,并且通過語言霸權強行灌輸一個觀念:民主是制度。這種洗腦確實很奏效,許多右派甚至左派都把民主當成制度來崇拜了,由此形成了一張可笑的“制度拜物教”,認為制度可以解決一切。
宣傳“制度拜物教”最起勁的是中國的偽右派,而宣傳的最虛偽的也恰恰就是他們。許多將民主制度的口號喊得震天響的家伙,他們自己卻容不得任何反對。你反對他,就是反對“民主”,你就應該“滾出去”;他可以在課堂上大罵毛澤東,可是你敢在課堂上質疑他的說法,他就對你冷嘲熱諷,甚至威脅給你“不及格”。一個老師,手中只有給學生“不及格”的那點權力,他就敢如此使用權力,等這號人將來掌權了,他們會做什么?民主精神在他們身上還找得到嗎?
四、左派的當務之急是奪回話語權,高舉民主精神而非民主制度的大旗。
無論是右派還是偽右派,他們都不曾對民主的本質解釋過,也不曾解釋過何為民主精神。右派不解釋,因為他們是被洗腦的;偽右派不解釋,是因為他們壓根不民主,所以刻意避實就虛。
這恰恰給了我們左派一個機會,一個向人民詮釋民主本質的機會。右派沒有講、偽右派不敢講的東西,我們要大膽的講。
今天中國的左右兩派的較量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的階段。今后的斗爭是長期的艱苦的。而奪回我們失去的話語權,是我們今后長期斗爭的關鍵。面對強大的敵人,今后我們的策略應該由針鋒相對轉為順水推舟,要抓住對方的盲區開火。而民主精神恰恰是敵人的最致命的盲區,抓住了這個弱點,就抓住了我們未來的勝券。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愚見,還請大家多指點,O(∩_∩)O謝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