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青年摸索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今天凌晨,一位九零后小網友發來幾張照片。照片中的他們,手捧紅寶書、臂戴紅袖標,模仿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眾的肢體語言。在他們稚嫩的臉龐上展現著肅穆的容貌,從那里我能感覺到他們內心深處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有說不盡的好奇。九零后們學知識時接受的是新時期教育,他們必然對新中國歷程中的那件新鮮事物好奇。大眾媒體上的相關信息越少,他們越是要尋找。
“文革”,是新中國大地上發生過的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史無前例的新鮮事物、是偉大的導師毛主席一生干了兩件事中的一件。他老人家對這件事認定為“三七開”,七分是成績。但是,毛主席離開我們后的幾十年來,大眾媒體上很少有“文革”的相關信息,就是有也是負面為多:什么“十年浩劫”、“動亂”啊;什么“精英住牛棚”、沒有“走資派”啊;什么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啊,等等不一而足。文革后三十多年過去了,怎樣評價這件事,從現在起開始步入社會活動的年輕人自有他們的結論。
明天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發表45周年。當年經歷過、見識過文革的人們逐漸老去。他們將退出歷史舞臺,不得不把中國交給年青人。毛主席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毛主席把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而我們年輕時卻辜負了毛主席的期望。九零后的新一代年輕人即將步入社會活動,中國的未來什么樣?世界的未來什么樣?世界上人剝削人的罪惡還能存在多久?面對這些問題他們怎樣回答,相信他們能夠答得成績高一些。
他們身穿綠軍裝、臂戴紅袖章,在偉大的導師毛澤東主席像前的照片,應小網友的要求就不貼在這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