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篇紀念偉大的政治戰略家毛主席
我于1982年3月,農歷驚蟄前一天出生于一個工人階級之家,父親是重慶市一區縣地方集體企業第一建筑公司職工,母親是重慶第四棉紡織廠職工,他們在七十年代末當知青時認識并戀愛的,父親還是當時知青隊文工團的臨時演員。父母回城后結婚并和爺爺婆婆住在一條小巷的平房里,我的童年就是在這條小巷里成長的,記得小時,經常和鄰里小孩聚集一起在這條小巷玩耍,我最喜歡給他們講故事,我把巷里的小孩召集起來,在我面前坐一排,然后手舞足蹈講些故事,笑話,把大家逗樂,我喜歡把自己快樂傳遞給大家。我小時候和其他小孩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樣的工人家庭,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地區還是讓很多的,經過前30年的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城里已經有很多集體企業,我的父母都有穩定的收入和福利,從90代初到2010年,這些集體企業在“抓大放小”的政策下逐漸“被虧損”“被破產”“被收購”,到2011年,中國經濟已被私營企業占據了大半壁江山。
1989年我進入小學,由于我喜歡畫畫,美術老師也挺喜歡我,我從小學到初中就“承包”了班里黑板報的業務,1993年參加合川青少年書畫比賽中獲得三等獎,這是我人生中真正意義第一個獎項,當時我無比高興!我小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本縣的重點中學,并且被分在了尖子班(當時中學定了分數線,考試分數高的就被分在尖子班,剩下的就被分在平行班,教育的精神是體現公平,而當時我們的基礎義務教育居然人為的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把等級觀念植入天真的孩子腦中,我們繳納的學費都是同樣多,而教育資源卻根據成績高低人為分割,這是教育制度的倒退,這是在1992年),在我讀初中時,家里發生了可以說是改變我人生的事件。1996年,我的父親下崗了,他們公司稱企業改制,把大多數職工買斷工齡,分流下崗,而設備卻閑置在那里,或出租給私人建筑隊。同時我母親也得了腰間盤突出,由于病情很重,不得不向廠里申請病退,每月只有很少的退休費。這時,我的父母經常吵架,曾經恩愛的父母,現在一吵架就鬧離婚。我看見這一幕很傷心很傷心,上課精力也不集中,成績也直線下滑。原來我不懂父母為什么下崗后經常吵架,現在初為人父的我知道他們有多大的壓力了:工作了盡半輩子的單位,突然要他們失業,他們為自己集體企業的發展奉獻了那么多汗水和心血,在這一刻都被無情拋棄了,他們并沒有埋怨他們的領導,也沒有埋怨這個社會,他們把痛苦都藏在心里,他們都是當時中國下崗大潮里三千萬工人中普普通通的一對。父母當時一無多余的資金,二無社會關系,三無現在所謂的文憑,也沒有做生意的經驗,做過幾次小生意都失敗了。父親從此就東西奔波打些零工,供我上學和養家。
在初中,我確立了我人生第一個志向,緣由是我在家里看一本雜志,看見其中一篇文章講南京大屠殺里一群日本兵讓幾個中國老太太脫光了衣服在街上游行取樂,我當時就震驚了,人類社會還有如此野蠻毫無人性的事件發生,為什么我們中國在近代屢遭帝國強列入侵,我們的人民屢遭屠殺,書里寫我們的中國不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文化悠久的強國嗎,為什么還會發生南京大屠殺等等這樣讓神鬼同泣血淚歷史,我沒看完就流淚了,想想那個時代我們的人民都被遭遇了怎樣的折磨,我們國家為什么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民,我記得當時我哭得很傷心,發誓要好好學習,今后做科學家研制出最先進的導彈,保護我們祖國和人民。但這個愿望隨著我成績的下降,從年紀前10名下滑到年紀倒數幾十名時,我迷失了,本來我還可以去考四川美術學院,也因父母鬧離婚沒有了這個打算,當時只想就考中專,早點工作,有了收入可以減輕家里的負擔,1998年我稀里糊涂地考入了重慶電子學院。在中專時,開始關注時事政治。當時,香港和澳門也回歸了,中國城市也發展得很快,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發展速度在全世界保持了N年的第一,我那時和媒體一樣對鄧小平很崇拜(這時我對毛主席的印象主要來自教科書和社會媒體宣傳的那樣:晚年錯誤,只懂軍事不懂經濟),對小平同志幾乎到信仰的程度,電視報紙雜志上都是他偉岸的身影,他設計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富裕起來,感覺中國要不了多久就會發展成超級強國,人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我開始憧憬小學教科書上寫的那個幸福富強充滿高尚風氣的社會主義就要建設完成了,我充滿了飽滿的熱情準備找工作的時候,電視報紙等媒體卻突然宣布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不動搖,最后我拿起放大鏡找初級階段結束時間:等一百年!歷史老人跟我開了個與國際接軌的大玩笑。80后真是生不逢時,他們即沒有50后60后經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沒有90后00后基本接受西方自由文化的洗腦教育,難怪網絡上調侃80后是唱著《社會主義接班人》走進了《春天的故事》的一代人。
2001年,我在重慶電子學院畢業,一些企業到學校招工,我選了一家四川電子廠, 在這家廠里當技工,這是我人生真正踏入社會的一步,在工廠里面我知道了人情世故,知道這家廠的老板也是重慶人,了解到我們老板的發家史,原來他的學歷比我還低,就是進入社會早,乘著改革春風下海摸爬滾打很多年,社會經驗和閱歷很豐富,在重慶起家辦過歌舞廳,積累了原始資本后殺到成都,吞并了當地一家電子廠,形成現在擁有一千多名員工規模的電器廠。我當時驚訝:為什么我從小學到中專的教科書里都沒寫這些有趣的知識,老師在講臺上也從來不傳授我們什么社會經驗,哈哈,我們教育太逗了,我們的教科書里還讓我們當《社會主義接班人》,而我生活的社會已演化到《春天的故事》了,不是我思想太落后,就是這社會變化化太快,居然草民20年里不知外面的世界還有那么多規則和故事,每學期只知道考試考試還是考試,后來學校里開始流行讓學生去當狀元,像我這樣當不起狀元的,只有當個壯士,如果連壯士都考不上就只有成剩斗士了。早知道我也不讀這勞什子的鳥書,父母早生我個10年什么的,也乘著改革春風下海像我們老板一樣去努力地進入先富行列鳥。
回到重慶,恰好重慶一家百貨公司在招人,我就應聘,因為我從小擅長畫畫就被選到這家公司市場策劃部做美工,這時公司給我們合同里有了一筆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但都是最低檔次的,工友說這是公司應付勞動局來檢查的(工友的覺悟比我高?。_@個策劃部的主管是個女強人,只要我們工作稍不注意,就會招來在如今西方發達國家法律里都被認為幾乎是人身攻擊的訓斥和諷刺,而我們小學教科書里描寫的那個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的時代消失了,現在完全反了,這個女強人把她下屬當敵人了。后來這個女強人應聘到一家外資百貨公司去了,那里才是她向往的小資世界。中國的精英在國內爬上去后,怎么都喜歡投入洋大人的懷抱呢?我們重慶本土的百貨公司難道不能做大做強為自己的人民服務嗎?
在這家百貨公司的我對未來仍然迷惘,也就是在這時,一位鄰家大姐幫助了我,這位鄰家大姐就是和我在童年那條小巷里一起成長的姐姐,她也來聽過我小時侯講的故事。她幫我介紹到了一家通信公司里工作。這是家正兒八經的中央企業,待遇自然比以往我的工作待遇豐厚,在這里我要真心感謝這位鄰家大姐的真誠幫助。2005年進入這家世界500強公司后,接觸了比以往更多的中產階級和上層社會的人,在這6年來又積累了一些中層社會經驗和閱歷,看到了中產階級及上流社會普遍的生活現象,深刻體會到《馬克思選集》里那些描寫資本社會近乎教條的詞匯原來濃縮的是社會精華。像這樣的央企,張宏良老師說得比較準確,就是半個官場,這些央企就像一個個大觀園,有賈母一樣最高權力的統治者(我們的LZ在2011年因貪污受賄巨款被捕),也有鳳姐一樣精明強干的女強人(寫到這里想起刀郎的一首歌《你是我的情人》,當然這個“我”不是筆者,而是那個被捕的),還有更多的像晴雯丫鬟小廝一樣的雇員,法律上稱勞務工,全國央企共有2000多萬這樣的勞務工,公司里等級分明,大家可以看看《紅樓夢》和《金瓶梅》里面的描寫,這兩本書里描寫的社會雖然過去幾百年了,但一點都沒有脫離現在的社會現實,不知是我們社會進步太慢,還是這兩位作者看到了歷史的規律?這兩部小說不愧是中華文學里的名著,書中深刻地把這個民族的個性鮮明生動地記載下來,留給后人評說。
2006年湖南衛視播出了《恰同學少年》,我當時看了一集后,就被少年毛澤東的人格魅力震撼了,那不正是我們現在社會最缺少的文化嗎?這部電視劇表達的思想不正是我這二十年來渾渾噩噩冥思苦想要找到的答案嗎?我把全集看完不過癮,又看了一遍,通過《恰同學少年》我知道了烏有之鄉這個網站,就再也離不開烏有之鄉了,這5年來幾乎一有空就看鄉里的文章和他們相關網站的文章,在這個過程中也看完了《毛澤東選集》共5卷,感悟毛主席一生都站在人民的立場學習知識,改造社會那種知行合一的境界。我在烏有之鄉注冊名是國殤1976,以此紀念以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為代表的為國家和人民奉獻自己一生才華和生命的革命老前輩,雖然我的文章寫得不好,但也當作對毛主席精神信仰的一種虔誠,那就是像主席一樣把讀書和實踐聯系起來,在實踐中提高認識,在認識中指導實踐,站在人民的立場活到老,學到老,用這個理念堅定自己的信仰,努力改造自己,心中的人生志向要求自己做一個實在的人,做一個對社會主義建設有點貢獻的人,雖然我本人還有一些缺點比如愛睡懶覺,不愛鍛煉身體,但在思想上我愿意自我批評,接受別人批評,從而改正自己錯誤觀點,達到進步的目的。我從小就喜歡繪畫,表演,也喜歡地理和人文知識,曾經夢想當一名文工團里的話劇演員,原來也希望在藝術領域發展,但后來自己在思想上的認識有了改變后,心中就一直在向往和尋找如今的“延安”圣地。
從2001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十年中,經歷了工廠里工人,百貨公司策劃部里美工和現在的工作,在這幾年中跑遍了我們區縣的30多個村,深入農村基層接觸了各級群眾和干部,在工作中運用無產階級唯物觀和辯證法觀察社會,積累了一些社會經驗和閱歷,比較了解當代社會思潮,這是我人生中積累第一筆寶貴的“財富”,如今在區縣鄉鎮做銷售經理,工作較穩定,月薪在3000元水平,還有一些福利保險,這十年我通過自己努力和長輩朋友對我關心幫助,買了間房子,找到心愛的人,有一個才幾個月大很可愛的女兒,如今我的父母都已退休,他們都是毛主席時代的工人,才有了這個社會保障,我父親的企業在今年已經宣布破產,還有三百萬的資產,這個地方集體企業十幾年前,資金雄厚,設備先進,擁有技術嫻熟的職工幾百多人,就這樣一個好端端的國有集體企業,卻被當時管理層宣布市場競爭太大,企業需要改制,讓包括我父親在內的幾百職工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如果真是企業要參與競爭不會大量裁掉這些勤勞吃苦的員工,而管理層的責任應該大于這些工人,但現實是這些管理層高管肥得流油,被下崗失業的工人卻哀鴻遍野,有些弄得妻離子散。如果不是企業經營不善,那就是國有資產流失到私人錢包里去了。 我母親的單位在十幾年前也是讓人羨慕的企業 ,是重慶四大棉紡織企業之一,家屬職工上萬人,基本都分配了住房,有很完善的醫療保險,有工人俱樂部,各種生活配套設施完善 ,而這家企業如今早已改名換姓成為股份制企業了 ,職工待遇也大不如前 。 ,
我有了這段成長經歷后,再對照如今中國現實,我對毛主席晚年的思想有了更深刻認識和感悟。毛主席才是真正為工人農民謀利益的偉大政治家,我在烏有之鄉感悟到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的人生真諦,改革開放的中國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毛澤東思想才不會被新自由主義利用,才不會走上邪路,堅持毛澤東思想,我們的國家才能統一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風氣和道德才會積極向上,中華文化才能吐故納新生生不息的世代傳承下去。 今天我們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大多數老百姓感謝改革開放,但他們不知道如果不是毛主席在二戰末頂住蘇美分裂中國的壓力下帶領百萬雄師打過長江,統一大陸,建國后又在美國的封鎖下,領導團結全國人民同甘共苦艱苦樸素把百年積弱的中國建設成一個獨立自主的有工業體系國家,那么今天的中國就跟半獨立性的印度一樣,南北分裂,物質生活比印度還要落后,印度連一架自主的戰斗機都研制不出,而我們已經有殲20,核潛艇,宇宙飛船,太空站等等無數的尖端科技成就。毛主席不僅是新中國建設的奠基人更是改革開放后物質生活豐富飛速發展的奠基人。
主席晚年發動的文革就是為了無產階級專政后繼續革命的一次演習,當初毛主席創建大眾民主的糾錯機制,開辟人民群眾幫助共產黨整風的根本道路,特別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場政治大演習,講得十分清楚,就是為日后對付資本主義復辟做準備,是保持共產黨人不脫離人民群眾的一次政治實驗,是要讓中國跳出歷史怪圈的社會實驗,可惜這次政治實驗的成果被美國學去了,美國資本市場中兩個非常重要的制度。一個是舉證責任在辯方,一個是集體訴訟,“舉證責任在辯方”又稱“有罪辯護”。美國的金融精英們獲得的寶貴啟發是,借用文革中對于嫌疑者要求其自己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無罪的方法,總結提煉出了“舉證責任在辯方”和“集體訴訟”制度為己所用。一舉解決了美國資本市場300多年的市場坐莊操縱痼疾,這兩個制度的源頭是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注:張庭賓)。中國官僚集團沒有擔任起歷史責任的勇氣和眼光,卻還在為一己之私不斷妖魔化文革,中國管理層把自己的人權優勢在國際地位上轉化為劣勢了。毛主席發動的文革是他一生中所學知識和社會實踐在他晚年集大成之最高智慧的體現,毛主席的文革就是解決《紅樓夢》和《金瓶梅》書中所揭示的中華民族無論興衰而百姓皆苦的歷史規律,毛主席和曹雪芹的心是想通的,他們都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們都看穿了歷史,都看透了中華民族5千年深厚文化所熏陶出來的文化缺陷,而曹雪芹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郁郁而終,只有毛主席在帶領人民革命斗爭中找到了辦法,如同每次科技成果的誕生都要經過從很多次失敗經驗中總結一樣,文革是人類歷史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人民民主改革,這次改革雖然被精英階級搗亂和污蔑破壞了,但歷史潮流浩浩湯湯, 2011年爆發的美國人民華爾街示威的活動口號是“反對權錢交易的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團結起來改變世界”“我們是99%”,這是繼承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解放運動精神,這是美國人民偉大的覺醒,這是毛主席的人民民主思想在世界播下進步種子開始發芽的時候,當我們這個民族真正成熟時,毛主席的歷史地位終會因文革而更加高大。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的中國現實進一步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論斷,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以美國為首的新帝國主義勢力又回到中國,二十一世紀由華爾街金融財團控制的美國政府真正進入后帝國主義時代(參考孔慶東《美國才是世界最專制的國家》)(參考郎咸平《新帝國主義在中國》,宋鴻兵《貨幣戰爭》)。
美國華爾街財團勾結國內買辦想繼續殖民中國和分裂中國。毛主席去世后,中國的資改派蘇醒,有些共產黨人背叛了人民事業,投靠了西方資本勢力,利用西方新自由主義顛覆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事實證明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中,以維護共產黨和人民利益,堅持公平正義的烏有之鄉沒有被打倒,反而在這樣環境中茁壯成長,越來越多的正在覺醒中人民聚集在烏有之鄉周圍,支持和關心烏有之鄉的成長,并和新自由主義作堅決斗爭。烏有之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希望對此盡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我希望參與紅色事業的建設,一不為錢,二不為名。在這里有個小小的建議:長遠來看,烏有之鄉以北京為中心,要在全國重要城市開分站,聚集更多學者,爭取更多的人民。而目前最重要的是在重慶開分站,重慶高層在努力建設紅色文化事業,烏有之鄉也是以紅色文化傳播為指導,在重慶應常駐工作者宣傳,工作。烏有之鄉是真正維護中華人民利益,維護中國共產黨事業的文化公司,支持烏有之鄉的人民會越來越多。在重慶完全可以放開手腳來做,有理有節有利合法去搞,祝福烏有之鄉越辦越好!
寫到這里,我想談談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的意義有是什么?
通過我一個工人階級家庭出身的孩子自身成長的經歷來講,先是崇拜DXP,活著的目的就是找個別人羨慕的工作,賺錢結婚生子,夢想升官發財,到后來社會現實教育我,看到全國三千萬下崗工人的悲慘生活,認清了現實之后,從思想上否定了我原來的認識,也否定了我原來對毛主席的誤解,到后來,通過在烏有之鄉學習,堅定了毛主席才是我最崇拜的政治家的信念,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但有的人活著重于泰山,有的人活著輕于鴻毛。經過我上述對自己成長的經歷描述,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還沒有完全喪失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過經常反省自己的人,是一個積極向上,追求公平正義的人,是一個在初中就確立了崇高人生志向的人。一個人無論才華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只要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益于社會主義事業的人,他都是人民事業建設需要的人才,我沒有他們那么多的才華,但有一顆真誠參與紅色事業的心,人的精神世界“可以沒有宗教,但不能沒有信仰”毛澤東年輕時就說:我們的中國,我們不愛,誰愛?孫中山也說“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的活著遠比只追求物質生活更有意義,更能體會幸福的真諦,我想我的孩子今后也會理解她的父親所選擇的職業,并以此為驕傲!
。
我常常為自己在年少時的貪玩和不愛讀書,不珍惜時間學知識而感到可恥,我進入社會后才算學到了真正的知識,現在立志讀書也不算晚吧,人生的路還很長,對知識的渴求活到老學到老。我現在才體會到周總理那句“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意義,為中國崛起而讀書,才能在浮燥的社會中安心,專注,耐心的學習,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利患得患失,這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學到真理。我2001年參加工作踏入社會,經過幾年社會閱歷,越來越感到困惑: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并不是如學校老師口里講的那樣美好,也并不是教科書里描寫的那么幸福,這個社會私欲橫流,漸漸認識了官場的腐敗,社會的墮落,身邊的人都是說要適應這個社會,而我心里反問為什么要適應一個腐朽墮落的社會,為什么就不能把這社會的風氣改造好?2006年通過《恰同學少年》電視劇接觸烏有之鄉后,就再也離不開烏有之鄉了,這5年來幾乎一有空就看鄉里的文章和他們相關網站的文章,天天通過烏有之鄉的文章來了解國家和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的真實動態 ,寫到這里我慚愧地說,我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毛主席學生,我沒有主席青年時就有的那種大無畏舍得一身剮的革命精神,我身邊的環境對我有巨大的壓力和影響,但主席是我的恩師,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他,沒親自聆聽他的教誨,但我從他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到他那巨大的人格魅力和無窮的智慧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幫我樹立正確高尚的人生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地改造自己,提煉自己,努力爭取做毛主席的好學生,為人民做自己貢獻。
目前國內長期和平安定,物質享受是絕大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我們不能說追求物質生活錯誤,因為共產黨就是要帶領人民共同富裕,但如果以后的教育制度還不能解決給國人樹立一個信仰的話,我們國家的前途就真的岌岌可危了。剛解放的時候,錢學森那一代從國外學成回國報效祖國的人就更顯得無比高大,那樣的環境,當時的國內政局,他們能拋棄一切誘惑,毅然決然的回到貧窮的新中國,他們的信念是什么呢?如果像現在的國人所想的,哪會有幾個人回來?可見問題是人變了,那個年代的人和現在的人已經截然不同了。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個追求,不強求達到錢學森他們那么高尚,只要是不只為了簡單的活著,能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貢獻多少就貢獻多少吧!因為我們中華歷史上有那么多優秀兒女,他們才華橫溢,聰明過人,他們為了人民事業而奉獻終生,他們為信念活著,我崇拜毛主席,周總理,魯迅,焦裕祿,雷鋒,王進喜,鄧稼先,白求恩,錢學森等為共同目標工作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將他們稱為最偉大的人物,他們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他們選擇的是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他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他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他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他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他們是中華歷史上真正的純爺們,真男人,他們雖然去世,但他們的精神和思想卻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們為之奮斗的事業像太陽的光輝一樣永放光芒,為人類的未來照亮前進的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