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良知有責任心的網友請在校內網、學校bbs及各大論壇廣泛轉載傳播這份倡議,讓更多的青年關心轉基因主糧商業化推廣這個重大問題。
倡議青年學生寒假返鄉調查宣傳轉基因真相
常青
2009年8月,農業部偷偷摸摸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意味著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行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的國家。但是,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至今在全世界都存在巨大爭議,越來越多的實驗數據證實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可能造成災難性危害。世界上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自己的主糧進行轉基因商業化推廣。
2009年年底,這一消息被媒體披露后,立即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在網絡和各大媒體上展開了公開、激烈的爭論。民眾向農業部、主推轉基因的專家提出一個個質疑。至今為止,農業部和主推轉基因的專家對此沒有給予正面回應。在民眾廣泛質疑的情況下,黃大昉等人卻叫囂要在3-5年內讓轉基因大米擺上中國人的餐桌。
科技部網站報道,上海世博會為了保障外國人的身體健康,設立轉基因食品的轉基因快速檢測通道,嚴防死守轉基因;中國廣播網報道,廣州亞運會為保障各國運動員吃得放心,要求供應蔬菜的農場全部采用非轉基因蔬菜種子。財政部機關服務中心網站報道,財政部機關食堂為職工構筑食品安全的綠色保障,專門采購非轉基因的食用油和大米;就連主張推廣轉基因主糧的農業部,其機關幼兒園網站報道,農業部機關幼兒園食堂嚴禁轉基因大豆油。
這些“新聞”引起了民眾的憤怒,而轉基因商業化推廣的步伐卻并未停止。2005年,張啟發實驗室的轉基因大米非法流出被曝光,張啟發的行為嚴重觸犯了相關的食品安全法規,而張啟發至今毫發無損;2010年,多個省份發現非法流入市場的轉基因大米及其副產品,嫌疑再次指向張啟發。農業部為應付民眾的強烈質疑,宣布要查出轉基因“違規商業化”,最終卻不了了之。記者走訪發現“轉基因稻種下鄉路徑隱蔽,皮包種子公司暗箱操作”,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在南方多省區幾近泛濫。隨后,山西、吉林等種植先玉335玉米的地區報告動物異常的現象再次引起民眾的高度關注。專家質疑先玉335玉米是否為轉基因品種,而研發先玉335的先鋒種業卻避而不談,只是回答先玉335為雜交品種。
人民網、中華網等網絡媒體的網絡調查顯示,至少90%的民眾反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推廣,為何在民眾廣泛質疑的情況下,轉基因卻依舊悄然泛濫,轉基因主糧商業化推廣的步伐從未止步呢?據《科技日報》報道,“‘十二五’期間,國家對轉基因品種的研發支持是300個億,而常規育種只有1.8個億。”而控制全世界80%轉基因種子市場的孟山都公司卻通過資金支持等方式與國內的大學、科研院所進行合作,推廣轉基因……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接觸網絡的一般民眾很難了解到轉基因的真相,而中央電視臺卻邀請方舟子、林敏等轉基因推手通過農業科教頻道向8億農民“販售”轉基因。
從整體上來講,在13億中國人當中,還有很多很多的人不知道轉基因,不清楚轉基因到底是怎么回事。轉基因食品非法流入市場的泛濫程度也只是能夠見到一些零星的報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向一切關心民族生死存亡、關心民眾身體健康、關心我們自身生命安全的大學生朋友們,發出如下調查、宣傳轉基因真相的倡議。
有行動,就會有改變。青年朋友們,請行動起來,有意向的朋友請發個簡單報名表到[email protected]郵箱。
關注轉基因青年團
如有疑問,可加QQ:1719639894
我要報名 :http://www.wyzxsx.com/ebook/NOGMOBM.doc
一、個人簡介
姓名 |
性別 |
||
返鄉地 |
學校 |
||
出生年月 |
1989.03.28 |
現住地 |
|
手機 |
QQ號碼 |
||
電子郵箱 |
二、報名起源(對轉基因了解多長時間,知道是怎么回事不)
三、有什么怎樣調查或宣傳轉基因的想法沒有
附1:需要下載的材料
《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下載地址:http://www.wyzxsx.com/ebook/zongshu40.doc
《反轉宣傳單農村版》下載地址:http://www.wyzxsx.com/ebook/NOGMO-NC.doc
《反轉宣傳單城市版》下載地址:http://www.wyzxsx.com/ebook/NOGMO-CS.doc
《轉基因農業調查問卷》下載地址:http://www.wyzxsx.com/ebook/WJ.doc
附2:轉基因真相的推薦視頻
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
在線觀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BatknAhFM/
食品公司
在線觀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26XNjyIVYM
下載地址: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9%a3%9f%e5%93%81%e5%85%ac%e5%8f%b8&id=56
廣東衛視財經郎眼:轉基因水稻的背后
在線觀看:http://bugu.cntv.cn/news/finance/caijinglangyan/classpage/video/20100222/100071.shtml
云南衛視視頻:自然密碼-轉基因來了
在線觀看:http://www.56.com/u60/v_NTY3ODAyODk.html
新華社今日關注:轉基因爭議仍存
在線觀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G_c9N8do0/
附3:轉基因水稻陷入湖北式尷尬(摘錄調查部分)
來源:2010年07月12日 中國經濟時報
渠道隱蔽,轉基因稻種下鄉路徑
6月8日之前,記者在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鎮多地采訪,也發現大片田地被征用,且尚有水田種植的農民都堅決否認自己種植了轉基因水稻。但否認自己今年種植轉基因水稻的同時,大多農民承認本地曾經有轉基因水稻種植:“能夠少打兩三遍農藥,省錢省力。”
一位自稱姓曾的老農在該鎮農技服務中心主任魏武在場時,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曾經種過,但由于該轉基因水稻品種的產量不高,影響了繼續種植的積極性。
魏武對記者說,今年這里規定,抓到一袋轉基因水稻稻種,罰款20萬元,這下子弄得誰還敢賣?規定雖然嚴酷,但實際上最起作用的還不是處罰嚴酷,而是今年轉基因稻種“被壟斷了”賣高價,一袋最高能賣近百元,種子店不易拿到貨,就算真能拿到也賺不了錢。
“今年要跟市內農科院校有關系的人才能拿到,要有隱蔽的渠道,”一位店主說。鎮農技站附近的一個女店主,聽聞記者來采訪轉基因水稻的種植情況時,強烈地表達憤懣,稱之前曾經來調查采訪的某刊記者“吃多了撐的”,弄得自己今年賣不了“抗蟲稻種”(轉基因稻種的民間稱謂)。“往年一斤抗蟲稻種比普通雜交稻多掙好幾倍,普通雜交稻賣價也才二三十元一斤,”現場一位旁觀者說。
仙桃市張溝鎮,也有種子店因售賣轉基因稻種被查。張溝農資超市(綠色和平組織在3月報告點了該店的名)的店主,頭也不抬、平心靜氣地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當時就被拿走了,”他建議記者去看看其他店的銷售情況。有兩個種子店的店主說,抗蟲水稻種子今年確實賣過,很早就賣光了,量不大,是朋友私拿過來的。
洪湖市一家農資店店主與記者的朋友相熟,他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有朋友拿了五十斤轉基因稻種來托他代賣,每斤50元,他沒有同意,主要是由于種子沒有通過審定,不敢輕易接手,不過該朋友下到農村,找了某個村的村支書,在該村搞了一次小范圍推廣,試種了大約五十畝,如果效果好,明年再擴大規模。
洪湖市某鎮一位農業干部告訴記者,轉基因水稻在該鎮確有種植,只不過種子渠道很隱蔽,基本上都靠關系傳播,因此很難抓到證據,“田里看起來都一樣,不好查”。
監利縣白螺鎮的一位店主說,轉基因水稻確實有市場,只是產量上“隔一滴事”,要是擁有了高產優勢,農民更舍得花錢買,本鎮的轉基因種子,多數是朋友從武漢拿過來的。
監利縣朱河鎮的一位種子店主告訴記者,由于今年媒體報道太多,上面查得嚴,因此只賣給了熟人,農民也知道這事要保密。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通過朋友的關系,輾轉相托,找到某市某鎮的一個村,該村今年試種了100畝的轉基因水稻,村干部帶記者到田間查看,記者發現,正如前述的鄉鎮干部所言,轉基因水稻與普通雜交稻的秧苗,看起來沒有明顯的差別。
皮包種子公司暗箱操作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通過朋友關系,在一個農戶家里拿到了該地轉基因水稻種子的包裝袋。
“去年這個種子就在別的地方用,今年又推廣到這里,”這位農民說,是朋友拿來的。這位朋友“早年是學農業的,在荊州和武漢的農業科研院校進修過,懂這行,有過硬的關系,所以他能拿到。”
其后記者在其他的鄉鎮也發現了該稻種:兩優598。
該稻種包裝袋上介紹說:“對螟蟲有較好抗性……防治病蟲害,特別注意秧田期防治稻薊馬,灌漿后防治稻飛虱。”
“種過兩年了,”一位鄉鎮農技干部說,“大家都知道是誰拿來的稻種,就是沒證據。”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隨即持該稻種包裝袋赴武漢,循袋上印刷的“湖北德盈種業有限公司”地址,趕到武漢市洪山區雄楚大街348號,卻發現這是一個小的居民社區,在門衛處詢問,被告知這里沒有任何公司,是幾棟純居民樓。撥打包裝袋上的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監管空白,米廠敞開收購轉基因大米
洪湖市那家沒有接收轉基因稻種的種子店主表示,自己當初之所以沒有接受朋友的轉基因稻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擔心轉基因大米的出路。
“要是檢查得多了,轉基因稻谷大米加工廠不收,農民肯定都來找我,”他說。
“轉基因水稻目前還沒有獲準商業化種植,因此,不存在轉基因大米的加工問題,”湖北省農業廳宣教處郭副處長說,“我們作為政府部門,必須嚴格地遵從法律規定,并依據法律的規定嚴格執法。”
郭處長認為,既然法律并未允許,那么發現轉基因水稻后,唯一的處置辦法只能是處理掉,不能讓其流入糧食市場,因此根本不可能設置單獨的轉基因大米加工廠,也不可能要求現有的大米加工廠從收購到加工設置一整套針對轉基因大米的隔離程序,更不可能要求廠家將轉基因大米貼上標簽。
“在法律框架內,市場上轉基因大米應該是不存在的。”他說。
然而,本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大米收購、加工、銷售這些環節已經市場化,每到秋收,各路糧商在農村收糧,既沒有法規要求其檢測是否存在轉基因稻谷,也沒有規定要求其將發現的轉基因稻谷銷毀或者與普通稻谷隔離。
6月18日,記者在監利縣新溝鎮開發區,尋找湖北銀欣米廠,該廠生產的大米被綠色和平組織檢出有轉基因成分。但未能獲準進入廠區采訪。當天中午,記者來到新溝鎮的恒盛米業,該公司人員對記者說:“轉基因稻谷,當然要,因為相比之下它打農藥少,我們出價還要比一般稻谷貴。”“不打轉基因標簽,它農藥殘留少,基本可以當綠色大米賣。”
“體制危機”
“管理體制有問題,”洪湖市一位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種子是特殊商品、不可替代的農資,加強市場監管很重要,但轉基因水稻得以滲透到許多鄉鎮,至少表明市場監管在某個方面無效。”
仙桃市一位農業執法人員對記者說:“農業執法隊查到種子店賣轉基因水稻,也頂多是罰沒收入,再罰點款。一般情況下,還不容易查到這個。”
“種子市場改革后,執法主要靠市農業執法隊,鎮上只保留了農技服務人員,執法隊不可能天天呆在鎮上,隔一段時間下來檢查,實際效果差。”一位鎮農辦主任說,“比如,我們鎮的轉基因稻種,是某某市農業局種子公司的人從武漢的農科院所拿下來的,鎮上的人知道,市農業執法隊的人可能就不清楚。”
“現在種子管理太松懈,隨便什么人拿著種子就能賣到農民手里,”前述副鎮長說,“經銷門檻太低,這幾年小事不斷。由于市場放開后銷售人員的準入條件放寬,只要經銷戶愿意經銷,種子生產經營單位就委托授權,基本不考慮資質,一出現質量事故,索賠還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