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丟失的財富
望山家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是圣誕節,耶穌的誕辰日,西方人的節日,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中國人開始也過圣誕節,而且過得甚至比西方還熱鬧。可是要問12月26日是什么日子,有很多中國人答不上來,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毛澤東的誕辰日。每次跟別人提到毛主席,我總是難以冷靜,作為我們國家的“開國之父”,卻在死后受到了那么多的誣陷與指責。在祖國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似乎把功勞都歸于改革開放,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毛主席的時代,了解那個時代的精神。
最近,我去參加了一個“紀念毛主席誕辰117周年”的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除了我們少數幾個學生外,都是已經耄耋之年的老人,大家因為主席的誕辰聚到一起,談論毛主席,談論毛澤東思想,談論毛澤東精神。看著這樣的場面,我一方面感動于老人們的激情,另一方面卻感嘆我們的時代。我們已經丟失了多少高尚純粹的精神財富啊,當這一批老人駕鶴西去之后,我們能夠把這些財富繼承下來嗎?
如今,大家看到主席時代的電影或記錄片,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懷疑,真有雷鋒精神嗎?真有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人嗎?真有為了建設祖國而流血流汗的熱血青年嗎?有些人說主席時代的人們不懂得追求,太愚昧,太傻,自己都快餓死了還給國家上交糧食,工廠下班了還搶著繼續干活。是啊,在高尚精神低俗化的今天,我們已無法理解從前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無法相信不為名不為利的社會精神。但不能因為自己做不到就懷疑這樣一種精神的存在,否認高尚的思想帶給人們的現實意義。我想,我們小學都學過毛主席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對其中的內容仍是耳熟能詳: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⑵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為人民服務》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紀念白求恩》
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 -----《愚公移山》
每當我同老人們談起這些話的時候,老人們的眼里都會流露出一種向往和陶醉,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或工人,但卻對這樣的話語理解深刻。這些話不僅僅是一種政府口號,而真是人民的行為準則。那個時代,為人民服務是一種時尚,是全社會的道德標準,誰要是干了危害人民的事,不需要政府調查,人民就已經把他揪出來了。為什么那時候社會腐敗很少,很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腐敗的環境,有這樣思想的人是少數,很難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生存。有人現在懷疑雷鋒精神,其實,當時的社會不僅僅是一個雷鋒,無數的雷鋒在各行各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添磚加瓦。那時的人民的物質生活可能比不上現在,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比現在富有的多。在這些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口號的號召下,全國一盤棋,國家關心人民,人民管理國家,揚眉吐氣的生活令祖國大地上的人們的臉上每天掛著的都是幸福快樂的笑容,農民支援城市,工人拼命工作,讓我們的祖國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從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成為了擁有基本工業體系的工業國。如果沒有強大的思想力量,這樣的成績肯定是不可能達到的。
時代已經變遷,我們在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繼承和發揚前三十年的不竭的精神力量,這是一筆極其寶貴卻正逐漸丟失的財富。如今的經濟繁榮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與前三十年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當代青年將來要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我們要從現在開始關心國家的未來,把自己的理想同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這是對主席時代精神最好的繼承和發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