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對“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批判
—從復旦大學校長的講話說起
郝貴生
從人民網上看到今日人民日報刊載的報道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楊玉良等專家在17日舉辦的第四屆復旦基礎教育論壇上,批判了社會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態,認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德性培養和責任感的培育。其中講了這樣一句話:“如果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不重視德性培養,那么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對這句話感受太多了。非常感謝作為中國著名大學之一的復旦大學校長敢于講出這樣的真話來。同時又使我想起文革后對“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批判。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從文革年代過來的。在文革以前包括文革中,在培養人方面特別強調人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但從來沒有否定專業知識的重要性。用當時的語言就是強調又紅又專。離開紅,只講專,就會偏離政治方向,就會走到白專道路上去,甚至可能會危害人民,危害民族,危害國家。這種觀點甚至在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政治考試題中還有闡述紅與專辯證關系的題目。不知何故,那時的報刊在批判文革時,突然批判起 “知識越多越反動”來。如果孤立講“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話確實是一句謬誤。但究竟是誰、什么場合下講過這句話呢?文革期間的報刊及教育工作中談到這句話時從來都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離開了政治大方向,離開做人的基本品質,學的知識越多,對社會的危害性越大。筆者一直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但是在文革后的對四人幫的批判中,把條件、前提去了,孤立批判“知識越多越反動”,這是科學的批判方法嗎?哲學家黑格爾談到詭辯論一種重要的表現就是,離開一定條件、前提,把命題抽象化、絕對化。列寧也說過,把論敵沒有的觀點強加給對方,再加以批判,是唯心主義的一種重要方法。當時對“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所謂批判就是一種典型的詭辯方法,就是把論敵沒有的觀點強加給對方的唯心主義方法。與此相關聯的就是對所謂“白卷英雄”張鐵生的批判。張鐵生1973年大學招生考試時因在農村忙于干活,沒有時間復習中學所學課程。答題時,只有個別題會答。他認為自己只要有時間復習書本知識,試卷上的答題完全可以答出來。于是就在試卷上發了幾句牢騷。當時根據他的情況大學就錄取了他。事實證明,他在大學期間學習很好。結果在批判四人幫時,卻把張鐵生的試卷稱之為所謂一無所知的零分的“白卷”,張鐵生本人成了“白卷英雄”。這不是歪曲事實嗎?對所謂“知識越多越反動”和“白卷英雄”的批判無非就是把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強加給文革,以此全盤否定文革,否定文革期間的教育改革,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1978年改革開放是從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開始的。筆者就是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確實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也應該用實踐的觀點檢驗“在一定的條件下,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觀點的正確與否?近些年來,某些人掌握了計算機知識,卻充當黑客的角色;力拓事件的當事人就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擁有豐富知識的辛子凌、謝韜、張維迎、吳敬鏈、厲以寧等人把早已被馬克思恩格斯批臭的資產階級理論改頭換面充當所謂“改革”的理論基礎。楊玉良等專家從當前教育的現狀得出“如果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不重視德性培養,那么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的結論不是再次證明了“知識在一定的條件下越多就越反動”的觀點的正確嗎?
從理論上也完全可以分析證明“知識在一定的條件下越多就越反動”或者說“如果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不重視德性培養,那么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的正確性。人是社會的人,今天的社會中必然存在社會主義文化和封建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的對立,存在著為多數人服務,還是為少數人服務、為私利服務的對立的世界觀,任何人學了知識要么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絕大多數人服務,要么為資本主義服務,為少數人為私利服務。這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講的社會責任感,講的思想品德。學了再多的知識,沒有解決好世界觀問題,沒有解決好方向道路問題。用所學的知識謀取私利,甚至不惜危害人民、國家、民族的利益。這難道不是社會的禍害嗎?難道不是反動嗎?愛因斯坦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正直的自然科學家深知道德品質對一個掌握專業知識的學生、學者、科學家的重要性。他在一篇談論教育問題的文章中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愛因斯壇文集》第3卷,第310頁)愛因斯坦這里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一個人掌握再多的專業知識,不知道好壞美丑,就是一只受過訓練的狗。這與“知識在一定條件下越多越反動”不是異曲同工嗎?
應該說,楊玉良校長等專家能夠指出和揭示目前中國教育存在的這一嚴重問題,已經不簡單了。但在筆者看來,為什么會生產這種現象?其深層次的思想理論根源、社會根源究竟是什么?中國教育界存在的種種問題僅僅是教育界的問題嗎?究竟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現狀?這需要我們每一個還有共產黨人黨性原則的人,有社會責任感、有良知、有正義感的每一個中國人認真地思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