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和我們在一起
學寒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6月8日凌晨,寒春病逝。
6月 8日早上,陽和平從醫院趕到學校,像往常一樣,手捧著報紙準時走進課堂。課前,他的手機響了,陽老師輕輕的講了句“我要上課了”,把手機掛斷、關機。之后,開始給同學們認真的講課。兩個多小時的課之后,又耐心細致地解答同學們的問題。中午,陽老師總是習慣和幾個喜愛思考的聽課同學一起吃飯,這天也不例外。他關心地詢問同學們期中論文的數據、學習小組的困惑、暑假的實踐……。由于牽涉到他先期答應跟隨同學們暑假的安排,他提及了母親寒春去世的消息。一時間,在場的幾位同學驚住了。那幾位同學和陽老師很熟悉,也都去拜訪過寒春,對寒春、陽和平一家人都有著深深的敬意,但他們從陽老師整整一上午的課上,絲毫沒有看出他有任何的異樣。此時的陽老師眼圈紅了,可是依然很平靜的說,“昨天晚上的事,89歲了,也在意料之中”。
陽老師還說“本來暑假和你們去實踐,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媽媽,現在她走了,我就沒有牽掛了…我非常想和你們一起去實踐、和同學們多多交流。。。”
大愛無言……
陽老師的學生說,倘若陽老師不說,他們完全感受不到出了這么重大的事情。完全可以請假,高校里,一些老師有事請假很正常,即使是不大的事。但對常人而言,母親去世是多么重大的事。但陽和平沒有。上午的大課上完,他又依然認真地給同學們講下午的大課。學生評價講,陽老師的課歷來是他們所有課中老師最認真、要求最嚴格盡職、從不應付的課。同學們的課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陽和平不露倦容、認真地保證了同學們的完整上課時間和講課質量,加上課后耐心答疑解惑,足足講了六個小時。但那兩天的時間中,他實際只睡了兩三個小時。
聽到這些時,我情感難抑。之所以內心波瀾起伏,源于對陽老師的一些接觸、了解。
陽和平老師不是不愛母親、缺乏感情。相反,他是一個重情重義、對親人深深眷戀的人。 外出實踐,每天空余的時間,陽老師總會給遠在北京的老媽媽寒春打一個電話,問問身體怎么樣,講講當天的有意思經歷,結尾,總會緩緩真摯地說一句“Mam,I love you. ”身處旁邊,我很直接地感觸到他作為兒子對母親有著令人感動的掛念和真情。陽老師07年從美國回到中國,除卻為了追隨理想和事業這一主要原因,另一原因,也是為了陪伴晚年的母親。可以想見,母親的去世,對陽和平會是怎樣的傷痛。但他沒有在同學們面前絲毫顯露,而是平靜自然地踐行著寒春說過的一句話“人死了就死了。你要對活的人而奮斗,不要對死人而奮斗。”
寒春在離世前的住院期間,聽說張莊的王金紅老書記重病,非常關心,特別囑咐陽和平要抽時間去長治探望。沒想到,寒春匆匆地走了……
陽早口中的“小調皮姑娘”,如今卻成了我們心中永久的尊敬和懷念。
這兩日,腦海總會蹦出以前去拜訪寒春時的場面,她的音容笑貌在眼前浮現。
陽早曾開玩笑地說,“老寒 is crazy ”。寒春正是用在今天一部分人看來可能“crazy”的方式和思想,來堅決向他人傳遞著她所堅持的理想、追求和她所倡導的方向。
記得有一次拜訪,同學們問了寒春一個問題,“你在中國生活的六十多年中,哪段時間留給你的印象最美好?”。這位老太太瞇上眼睛略想了一下,然后睜大眼晴很堅決、干脆的說了五個字——“WG”, 周圍的幾個同學不由自主地張大嘴巴,驚訝了“啊?”,這時,寒春的臉上泛出了淡淡的、狡詰又童真的微笑。
還有一次拜訪,我問寒春,“您經歷過羅斯福、斯大林、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您最欽佩誰”,她毫不猶豫的說——“毛澤東。”
“您說毛主席偉大,那他偉大在哪兒呢?”
她驚訝地說“好家伙,你怎么能問這樣的問題?!”
“那您怎么評價xxx呢?”。
她眼睛一瞪,很夸張的伸出大拇指,轉個180度,向下倒置,引得周圍同學們霎時會意地哄堂大笑。
也有同學問,“您更熱愛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寒春不容置疑的回答:“我熱愛全世界的人民,唯獨不熱愛反動派、帝國主義。”
一次拜訪結尾,同學們同寒春一起合唱《國際歌》,她爽快地答應了。看著面前一大群年青人們唱得那樣投入、高昂。寒春會心的笑微微地沖同學們伸出了大拇指。
寒春沒有遠去,她的思想和心靈在陽和平身上也體現著。
先后有兩次拜訪,問陽和平同一個問題,他的舉動都讓在場的同學們震撼了。那是談到他父親陽早四十年代先于寒春來到中國,陽早先到了國統區的長沙,長沙城內許多逃荒躲避戰亂的窮人因饑餓奄奄一息,每天早上,總有一輛又一輛卡車將城內餓死的人的尸體拉走、掩埋,而那些大腹翩翩的富人們、國民黨官員們卻是花天酒地、朱門酒肉。每講至此處,陽和平展示著陽早當前拍下的尸體的照片,便情不自禁的聲音哽咽、流下淚水。講到他父親后來到了解放區,雖然當時解放區被國民黨封鎖,但解放區的老百姓沒有餓死,而是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從上至下,滿懷干勁和精神。此時,陽和平的眼神中又透射著光芒。
這是一個白皮膚藍眼睛的人,在轉述他的父親60多年前在滿是黃皮膚的中國所看到的故事,但在今天依然如此之動情,說到權貴之時,卻又聲帶滿腔的憤恨。
我當時一下子感到了羞赧,臉上火辣辣的,我是中國人,我立志要和人民站在一起,甚至要為為全人類而努力。但為什么我沒有那么動容,沒有像陽和平有著那樣深厚地穿越時空、穿越民族、膚色的大愛和大恨。 境界的差異,就在這樣一個極細微的事情上體現了出來。自己就像站在一展明鏡面前,望著自己的靈魂,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與純粹的理想主義者還存在的差距。
在交流中,寒春、陽和平從未刻意的展現他們自己不平凡的追求、或去宣揚自己以有意給青年人塑造一個高尚、完美的形象。他們很真誠的在分享他們的見聞、經歷,以及得出的思考結論,這樣的結論對于在場的青年人來說,是有很真實的信服力,能很容易的使人感同身受,產生共鳴。他們也不避諱年輕時曾經的徘徊、困惑,很直率地談到現在他們當下仍然存在的不足、他們的觀點,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敢愛敢恨,沒有畏懼、沒有明哲保身和遲疑,沒有任何的虛偽,客套。
在他們面前,我不需要拘束、敬畏,確又如同站在明鏡前面,在他們的映襯下,看得清楚自己身上的瑕疵。 在他們面前,感覺是那樣的平等,他們沒有絲毫的架子、威嚴,非常的普通、平凡,但又讓人體會到了道德上的高山仰止,激發出見賢思齊的動力。寒春在對待陽早去世的問題,又是那樣的超脫、視死如歸,絲毫沒有常人間的兒女情長,卻又浸透著志同道合的大愛和相伴終生、共同戰斗的眷戀。
陽早病重期間期間,寒春天天去探望。陽早一見寒春來,問得第一件事就是牛場的牛怎么樣了。2003年12月25日,陽早離開了人世。他從1946年來到中國、種地、養牛、搞革命。死在北京,埋在了牛場。陽早是外國專家,他去世后應該骨灰盒埋在八寶山。但陽早生前說,怎么簡單、怎么處理。牛場農機站的書記陳繼承含著眼淚講,按中國人的習慣,去世時應穿得好一點。但陽早很有意思,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也赤條條地走了。寒春微笑著說“那沒有意思,你(陽早)穿著衣服有什么意思?我們就和別人不一樣”。陽早生前遺愿是要把自己的遺體捐出來解剖,但國家沒同意,因為他屬于外賓。可是寒春把陽早遺體內的心臟起搏器拿走了,給了買不起起搏器的人。遺體火化后,陳繼承及陽建平(寒春、陽早的兒子)等一致意見買個骨灰盒,但寒春的意見是讓陳拿手捧回來就行了,埋到牛場。陳說手怎么捧啊?老寒說,你在地里撿一個塑料袋,裝里面就行。陳及陽建平沒答應老寒的要求,給陽早買了個骨灰盒,全八寶山最便宜的骨灰盒! 他們把骨灰盒放到八寶山一個群眾的公墓里,并沒有搞特殊。老寒知道后非常生氣,說他們太浪費了,且讓他們把骨灰盒拿了回來,埋在了牛場的一棵樹下,因為陽早生前希望能埋在“看見牛的地方”。 老寒說,“因為他死了,這個沒有什么。人死了就死了。你要對活的人而奮斗,不要對死人而奮斗。”
陽早去世了,寒春踐行了他的意愿。寒春去世了,陽和平老師又在課堂、生活中繼續踐行著寒春的意愿。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人度人的世界、薪火相傳、代代不熄。
在過去的三四年中,前去拜訪過寒春老人的很多年青人都深受觸動和鼓舞。
寒春就像藍天的一朵白云,化為雨露,滋潤了大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水汽重新飛到天上,化為一朵又一朵新的白云,每朵都有著寒春的影子。
寒春沒有遠去,她和我們在一起,她或多或少地在每一個去拜訪過她或受她影響地人的身上。
其他朋友和我一樣都應會想,我們追憶逝者,是要走好未來的路。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繼承他們的事業。但我們學習寒春什么?繼承什么?我們是否想得深透、明確?又是否能長久地納入到我們的行動中來?
魏巍老人曾評價陽早、寒春為 “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著陽春白雪一樣的高尚的靈魂,白求恩式的共產主義戰士”。
在純粹高尚的人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上,寒春和陽早給我們樹立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典范,激發著見賢思齊的動力。這是魏老評價的前半句,很多人可以體會到并愿意學習的。
但同時,魏老的后半句確是落腳點、核心所在——“共產主義”、“戰士”。
“共產主義”代表著目標、方向,“戰士”代表著人生的狀態。
這樣的人生,是“大寫”的人生,是戰斗拼搏的人生,是為全人類解放事業而奮斗的人生。 在寒春的晚年,除卻日常處理一些文字工作,相當的精力就放在接待各地的朋友,尤其是年青人。
昨天晚上,重新觀看寒春去年紀念毛主席誕辰116周年的訪談視頻,她那深刻、簡潔的話語表達了她高度凝練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她對毛主席等開創的人民的事業的深入理解,讓人欽佩。而寒春對毛主席的懷念,也永遠定格在了“116周年”。
寒春恰恰在那段視頻中留給了我們答案,這段視頻或許寄托著她對中國乃至世界各地所有追求理想社會的青年人的希望。
感激那段視頻,在今天看來,它是多么珍貴。我把視頻鏈接發在后面,也把文字整理了出來,附在下面,和各位追憶寒春的朋友們一起思考。讓我們通過努力,使“寒春”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16周年的日子里,有人問我如何評價毛主席。
我認為毛是所有偉人中最偉大的人物。
他有一整套關于中國革命的路線、方針、政策,并以此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毛主席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他常說,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毛主席很懂得怎樣抓主要矛盾。《實踐論》和《矛盾論》我也學了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收獲。他提出,綱舉目張。
在農業問題上,他號召全國人民學大寨,把陳永貴樹為人民學習的好榜樣。
毛主席是一個很有幽默感、歷史感和斗爭性的人。他提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最讓我欽佩毛主席的,是他發動的WG。WG是毛主席對馬克思主義最重要、最偉大的貢獻。作為人民的領袖,毛主席完全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他一點都不害怕人民群眾。那些害怕人民群眾的人一定是有些事情隱瞞,怕被人民群眾發現。
革命時期的很多領導人,普遍都具有“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他們從人民的領導者變成了人民的統治者。毛主席試圖發動所有的中國人民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他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人民自己起來捍衛中國革命。
WG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群眾沒有學會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以及怎樣與他們自身的弱點作斗爭。毛主席告誡大家要斗私批修。
如果沒有毛主席和他領導的中國革命,我也不會來到中國。我之所以來到中國,并不是因為中國文化吸引力,而是震撼于小米加步槍的力量。也正是在這種力量中,我找到了人類解放的道路。
能成為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的一員,我感到無比的榮幸。——寒春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