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青年人物的介紹
1、D.
D是住在我隔壁合租房的舍友小d的表姐。據說在醫療機構上班。月薪5000多。我早前就聽說過D是很會計算的人。之前和D合租的舍友為他們共同的房間付出了很多,而D卻是2塊錢的拖把也要平分。
上次D來我們的合租房,馬上就像對待敵人一般對待我。水電要28成分攤。我占8成她們占2成。理由是她們不怎么用電。(房子的大部分家具電器都是我帶回來共用的。米油鹽糖等也是我買的)然后本來一起吃飯的。但只要D來了,小d就不一起吃飯。并且D每次來,第二天早上6點就起來在廚房客廳穿著她的木支鞋子跑來跑去弄得整棟樓都聽得清楚。而我并沒有得罪過她----她本來就是這樣的性格。
在D來之前,我們和小d日子過得是很友好的。合租房本來是個和諧的大家庭。其實現在也是,前提是D沒有來的時候。D不怎么來這里,因為她有她自己住的地方。所以這個合租房在沒有她的日子,還是很和睦友好。
2、英
英是我的高中同學。高四復讀那年的舍友。通過他的刻苦努力考上了一線重點大學。本來理工科強項的他讀了傳播學專業,成了文科生。
最近和他聚過一次餐。他現在月薪2000,弟弟失業。家里父母都是農民。還有兩個妹妹讀高中,其中一個即將高考。
可以說是比較艱苦的家庭。當我們偶爾提及現在的社會的時候,當我的“左”的言論說出來之后,他說,你的確是很左。
3、土
某天土的弟弟看了89年那些“震撼”的視頻,和土一起感到非常生氣。剛好那時我不在網上,對土說,“那是一場被右派利用的反社會主義運動,等我回來跟你解釋。”而土建了QQ群向其他朋友宣講大家其實都是被蒙蔽的愚民,卻反應極其冷淡而感到灰心。待到我有空的時候,她和她弟弟也再沒有問過我關于這場運動的事情了。我開頭還以為,這么熱心的她是可以爭取的對象呢。
4、金
和英一起吃飯的時候,金也同我們一道去的。回來的時候,我說,“英覺得我太左太偏激了。你看,普通的人民就算正在吃苦,深受“xz”的毒害,還是不能自覺地醒悟的。妖魔化和擾亂青年的思想,的確是做得很有效果“。金說“我開始的時候聽你說的那些,也覺得你很偏激。可是接觸多了,聽你說的多了,再聯系自己,發覺的確是這樣。而且,情況比你說的還要糟糕。回想起來你說的東西其實一點都不偏激。只是我不懂也不想去懂。英也是我那時候的狀態吧”
5、云
云是讀歷史系的大學生。她說她最喜歡的老師是那個講世界歷史的老師。他會為同學列舉很多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不置可否。他說每一種說法都有對有錯。在于你怎么看。云還說這個老師是劍橋畢業的,很厲害很厲害。眼神里盡是崇拜的感覺。而現在在上現代史的云對于我問的問題“你覺得社會主義怎么樣”的回答是,一當專制,不好。我又問“那你覺得什么好?”她說多當制。我問“多當制只是資產階級玩的假民主把戲啊,解決不了問題。她說,那也只能這樣。比現在好。我問”你知道社會主義的三個特點嗎?她搖搖頭。好象對這些也沒有什么興趣。
以上是真實的幾個青年。寫了這么多,我是想簡單地從他們身上反映一下當代年輕人的思想狀態。
1、冷漠。
他們對政治沒有任何興趣。至少是不想討論它。覺得那樣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比較認同“多研究些問題,少討論些主義”這句話。對于這類青年,要以引起他們的興趣為主。我一般喜歡和他們討論歷史的事情。然后慢慢引入階級分析或者舉類比的事情。這需要你用豐富和生動的詞語去打動他們。為什么袁騰飛那么熱?如果單單是他的惡毒言論,那不會蒙蔽到某一些學生的支持的。他的搞笑和“刺激”是很重要因素。我們也應該這樣去做年輕人的工作。他們往往只是為了一時之快。但是這也是我們的切入點。
2、混亂。
他們首先對政治不太感興趣,不愿意主動了解政治和歷史。但是卻非常固執和武斷地去發表自己的結論。對于這一類年輕人,我往往采取追問的方法。我會問他,你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嗎?社會主義有哪些特點。現況和它有什么區別等等。一般無惡意的青年此時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我便告訴他們這些答案。然后開始講一些他們不了解的情況。這個方法對那些不了解情況,不思考的相對沒有死硬的看法的年輕人有較大作用。當然,你說話的條理要明了,簡明而有力。
3、極右。
他們非常反感現在的社會。也感受到社會的壓力和不公。但是他們沒有正確的認知。相信美國式民主可以改變現狀。
這一類年輕人主要是受妖魔化社會主義的教育以及身邊或書本上鼓吹的資本主義民主的言論所迷惑的。他們是最難爭論的最固執的。就算你用事實和真理把他們反駁得無言以對,他們還是能找些很古怪的東西去與你糾纏。一般和這類年輕人爭論我只是講明最重要最需要說明的東西。以爭取旁聽者為主要目的。另外以發生在他身邊的事來證明他的錯誤和我的正確。這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4、泛左
這類青年人極應該爭取。只要多些討論,多些學習研究,就能成長為同志。而最關鍵的一步是不僅要讓他們成為思想上的左派,更應該成長為行動上的左派。
時間原因,暫且寫到這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