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可惡的的是,很多人認為這些人生悲劇很正常,因為在市場邏輯下,優勝劣汰再正常不過,他們甚至不愿為這些可憐的人落一滴淚。但我不同意他們的殘忍,我只承認這是社會的惡,這是大家選擇的惡。我想問問你們,那些人一輩子兢兢業業的生活、勞作,從沒有偷奸耍滑,最后非但沒有過上體面的生活,反而生存也都成了問題,這是正當的嗎?你也別拿市場經濟跟我說事。在不具備市場經濟條件的領域強行推行市場經濟會造成無限的惡果。你們的資料統計說中國的醫院在這20年來,增加了近兩倍,但是我想問你,農村中的醫療機構增加了嗎?城市人可以抱怨,急救車應該5分鐘到,但30分鐘才到。但我要告訴你,你們很幸福,農村人就是打急救電話,等到急救車到了,人恐怕早已不在了。一個同學曾經很痛苦問我,這到底是為什么?但我真的無法回答她。對于醫療這種剛性需求的東西,一旦供給不足,價格虛高也就不足為奇,而一些人憑借她們的經濟、政治優勢占據一些醫療資源也很正常,那么一些最需要的人被排除在外也就順理成章了。甚至那些打擦邊球的倒票分子也是經濟邏輯下培育的小魔獸而已,大魔獸不死,小魔獸總會橫行。我們還是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面對農民小病不愿看,大病不能看的問題,國家是否應該做些什么呢?毛澤東時代可是消除了農村中的血吸蟲病,鼠疫等傳染病。但我們現在又做了什么呢?是,我們力量很弱,能力有限。但進行健康宣傳,定期進行免費檢查,提供合理醫療制品國家還是能夠做到的吧。我想我們以預防為主,還是能夠解決一些問題的。另外國家的保障制度也應該惠及農民。你們說國家給了農民土地,農民應該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看似很合理,但是農民自己生存下來會很勞累,會積勞成疾,到頭來疾病會先眷顧他們,國家什么都推開不管,是不是太殘忍呢?畢竟國家虧欠農民太多了。
農民的弱勢地位是多方面造成的。看看中國歷史就知道,中國農村為中國社會培養的人才可謂不勝枚舉。但他們一離開農村就自動脫離了農村,不會為農民著想了。不論是自稱農村兒子還是女兒的人都沒改變農村的狀況。首先這和我們的背叛教育有關,我們的農村爸媽讓我們接受教育,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有朝一日能進入城市,去過人上人的生活。在滲透到教育理念中,我們的教育承認農民的勤勞質樸,但蔑視他們的愚昧落后,所以農村孩子在心底里是看不起他們的農村爹娘的。另外中國農民很長時間是不團結的,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中國農村是中國政治之根。通過血緣宗親關系他們和一些達官顯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人成了農村的罪惡之源,,使農村長時間的落后下去。另外,他們的改變生產力的能力低下,也使得他們的力量薄弱。雖然農民的人數很多,但作為純粹的農民,他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幾無獲勝的可能,甚至可以這樣說,一旦他們成功了,他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民。所以他們要改變他們的落后狀況必須實現聯合。不能因為我們有聯合的失敗就否定我們強大的根本正確路徑。首先我們要從觀念上改變農村不行的傳統,要認識到中國農村的巨大潛力。讓農村的孩子更多的投身到農村的建設中來。再者,要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機制和較強的輿論和監督機制,真正做到萬眾一心,同心協力。我們還要確定一定形式上的分工,一些人去種糧食,一些人去種樹木,一些人搞養殖,一些人搞儲存加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力圖建立一種完善的生態農業基地。就從我們家鄉的情況來說,我們個體經濟之間的依存度還是很高的,聯合的空間來是很大的,并且利益還是相當可觀的。只要能研究出一種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還是很有前途的。但萬事開頭難,這首先需要一個帶頭示范作用,以及政府很好的引導。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有了更高的追求。城市經濟在某些方面的需求還是很大的。比如吧,手工制品方面,他們就很期待;綠化方面,他們也需要大量的綠化樹木;生活情調方面他們喜歡美麗的鮮花;生活需求品方面,他們希望吃到綠色的瓜果蔬菜,而由于小農經濟生產力分散,是很難滿足城市這些新增的需求的。只有農民們聯合起來,方是正途,可是一種美麗的開始。我真希望有這樣的有識之士能引領中國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我是真的不希望當我又一次回到家鄉時,看到的是飛揚的塵土,聽到的是機器的轟鳴,感受到的是大山崩塌的震撼。那中國農村就又走了二次城市化的老路,毫無前途而言。在世界工業化放慢腳步的情況下,農村應該利用深處世外桃源的處子情懷,給城市以溫暖,用他們特有的溫柔涼風,給城市以綠色的蔭蔽,這就是我的綠色夢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