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中國學生愛國運動而設立的節日。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對我國的侵略運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發展成為全國人民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表現了中國人民保衛民族獨立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強意志,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國務院)正式宣布每年的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說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這場愛國運動推動了中國歷史進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歷史的車輪把我們帶進了二十一世紀,“五四”也已過去八十一年。數十年來,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無數的壯志有為青年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崇高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從大革命時期的蔡和森、楊開慧;抗日戰爭中無數為了爭取民族解放而獻身的革命英烈……還有劉胡蘭、黃繼光、邱少云、董存瑞……他們都在我們前面英勇地獻出了生命。那么,今天的青年該怎樣繼承無數先烈的遺志,在新時期的國家變革與發展中貢獻自己青春的光和熱?
改革發展中的中國,有許多的不良思潮侵襲著人們的思想,有許多的社會不公現象腐蝕者社會的肌體,還有日益涌現的社會矛盾在考驗著青年們的信念與靈魂……在物欲橫流的商品社會,怎樣才是把青春貢獻給國家和民族?是每一個青年都應該深思的問題。是上學、求知,再到畢業、求職,或是留洋出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發展,目光只看好位子、房子、票子、車子,或者還有女子?或者是奔波在打工路上,從工廠、建筑工地,再到礦井下。兩耳不聞身外事,一心只求趁錢多。將把握自己命運的權利無怨無悔的交給別人,自己認命了做工具……
青年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標,那么,如何樹立?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和目標?如果人人都追求最大化的物質利益,為此可以使出渾身的解數,那么這個社會就是冷血、殘酷、無情的叢林社會。其結果是必然有大多數的人失去物質利益。作為青年人,我們應該用理智的目光、清醒的頭腦來觀察社會,解讀社會,然后投身參與到社會的變革與實踐中。
今天紀念“五四”,我們應該想什么是五四精神?有人認為是愛國主義;有人認為是民主科學;有人認為是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有人認為是理性精神、個性解放;還有人認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或者是破舊立新的革命或變革?再或者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應該說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事實上也是聯系在一起的。
可以說,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而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
青年們,讓我們緊密團結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繁榮昌盛而努力!
讓我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話權作拙文收筆: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