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夾心層?百度上給出的解釋是:“既不符合買經濟適用房條件也無力購買商品房,置身于市場和政府保障之間空白地帶的居民群體。”什么是80后社會夾心層?我的解釋是:“80后出生,沒有后臺,在職場上靠自己拼搏,到現在仍然不上不下,比農民工好,但也僅此而已的一群年輕人”這部分人基本都可以算是城市白領,不過真是諷刺,前幾年“白領”這個詞還算是代表福利好、收入高、職位穩定,到如今,白領變成了“高壓力、亞健康、低工資”的代言人了,我管這叫“高壓電”。
80后社會夾心層多半為從學校畢業沒幾年的學生,里面包括蟻族、公務員一族、創業族等等;工資不高,1000——3000;從事實際工作,是被領導者,基本不存在領導崗位上;漂流在北上廣,也有部分是本地人;沒房,家里情況一般,要自己擔負房租、伙食等等生活必須支出的同時,還要攢錢結婚,買房等等。是社會中壓力最大的群體。
我自己認為80后社會夾心層形成原因如下
1:高房價及其背后潛伏思想
所有的80后都會說現在的房價太高了,所有的80后或多或少都要準備買房子或者已經買房子正在當房奴,當然其中也有部分人憑借機遇或者聰明才智為自己掙得一套或者多套住房,但那都是獨木橋,無法解決廣大青年正常的住房需求,所以高房價是形成80后社會夾心層的淺層原因。部分人提議解決房價過高問題應先解決有房住,在解決買的起,提倡廉租房,并舉例說國外,德國人一輩子就買的起一套房子,美國人年輕時住公寓等等,說實話,這個提議在某些方面是合理的,問題是高房價背后隱藏的其中一個問題,過于現實,就是,在廣大80后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現在,沒有房的男性80后如何迎娶妻子進門,在中國的廣大地區還是存在著沒有xxx不能結婚,這是國情,不能回避。那些大談特談讓年輕人租房的人,有多少讓自己女兒嫁給連房都買不起的男人?在中國,有房就好像是你做出的一個成績一樣,標示著你在社會上有一定的能力,僅此而已。
2.教育出來不夠成熟,不懂技能。
其實我并不想說教育擴招有什么問題,畢竟能讓大家都進大學讀書是一件大好事。學費巨貴我也忍了,什么贊助費、補習班費、校風建設贊助費、樂器費、考試費這種大小費用加起來林林總總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起碼十幾萬(我覺得我說的少了)。問題是中國的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都能干什么?80后都是從校園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幾乎所有的80后都會說:“社會和校園里是兩個星球!”進入社會的我們往往都是從頭學起,即使是寫個文件,用個軟件,很多東西,學校和社會存在著嚴重的脫節,英語八級都過了的人,可能不會跟外國人說英語,老師也從來不教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事。成人世界有他自有的規則,在這個規則前面,剛出校園的我們是多么的無力。很多人淪為別人的槍桿子,出氣筒。在教育擴招,收費上漲,有些地方教育甚至成為一個納稅增長點的現在,中國教育是否應該就教育出什么樣切合實際的人才做一下反思?我承認,作為80后,我們也有責任,學習不用心、不主動,更有甚者,逃學逃課,忙于談戀愛。但是任何事情不是一個巴掌能拍得響,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都有責任。
3.上升空間少。
其實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前,蟻族就存在了。但是那個時候的問題的關鍵在于,這個社會是否有讓蟻族擺脫這樣的開始,向上流動的途徑。二十年前,中國是很多的,至少依靠自己的努力,吃點苦頭,十年之后會看,不管是社會地位還是物質收入,都有不小的改善。所以可以說不存在80后社會夾心層。而現在,這樣的上升渠道越來越小,即便是逃離了北上廣,在其他的地方,如果這樣的結構不改變,同樣會令人感到失望。
絕望是大過于前三者的最重要的問題,哀莫大過于心死,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在沒有將來的道路上奔跑。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提出了逃離北上廣,到其他大城市去,到二線城市去。有些人認為這種提議會使城市逐漸失去核心競爭力,失去人才;也有人認為讓大學生去其他城市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提高整體中國城市化發展。對此,我認為,難道逃離北上廣,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么?我想,這只會減緩第一個問題,對于其他問題,仍然是無可逃避的存在著。
對此我認為,首先年輕人應該正確觀念,無論男女,想要獲得理想中的生活,都要通過自身努力,提高自我能力,掌握更多技術,把自己升值。而不是過于依靠其他資源和條件,要懂得社會的規則,學會規則。
其次,教育應該改革且一直持續改革,但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否還能擔負起,教育出,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我們要會干活,不要死讀書,我們要會做人,不要書呆子。是否應該審視一下,怎樣的人才是應該培養出來的?其實現在有些方面做得很好,重視技術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素質教育,但是一點點的改變是不夠的,有人曾戲言:“作為世界上收費最貴的教育之一,中國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是最次的?!背掷m的注重技術教育,讓學生學有所用,而不是剛畢業就失業;持續的注重素質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有句話叫:“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做人不正,做事也就是白費力氣。
再次,80后不是不能吃苦,雖然我們大喊累累累,但是多累的活我們也干了,多晚的班我們也加了,80后的敬業精神和服從管理的性格無意識最高的。但是我們需要更廣闊的空間,需要能上升的層次,最近,某省市出現了80后局長副局長,全社會一片嘩然,紛紛打探是否有后臺內幕,我不以為然。80后出現局長又如何?為什么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只要有能力,就應該上,如果吃了苦頭,還是沒有上升,只能說是社會的悲哀,體制的悲哀。
最后,我認為社會應該正視80后社會夾心層所面對的苦難,從小被認為在蜜罐子里長大的80后,吃不得苦的這些偏見應該隨著80后逐漸成熟慢慢消散,但是我們面對的困難卻是大山一樣的戳在我們眼前。60后70后拿自己大學畢業后工作奮斗史來給80后當教材,對不對的上當今社會形勢不說,社會改變這么快,一天一個樣子,我覺得,很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