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民工推薦說明:這樣好的一篇文章可惜的是不是出自大學輔導員的手筆,也不是出自一個大學校長的著作,更不是出自教育部門官員的調研的報告。而是出自一個僅有22歲的大學女生的手中。你不由得想起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句話。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有的人就是看不起群眾,看不起小人物,我從這篇文章看出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普通的世俗的大學生。一個人的人生能走多遠,成就多大的事情,要看這個人有多大的視野,思考多大的問題。這個女生要讓多少男大學生汗顏。
希望大學生,大學教育工作者,所有關注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人,都看看這篇文章,她不僅診斷了大學學生,也是對當今社會的一個診斷。
難得一個學生能對大學生活有如此清醒的認識。
當代大學生的任務、責任和使命
王靜
作者簡介:
王靜,女,1988年10月29日生,山東萊蕪人,就讀于聊城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曾先后擔任校學生會主席、團總支書記、院學生社團聯合會副主席、團支書兼班長,現任團支部書記、院分團委委員。
經典語錄收集
1、你有沒有在思考如何活過明天之余,想想為什么要活過明天呢?
2、當一個人知道他想要什么時,整個世界也將為之讓路。
3、不管你蓋了多少高樓大廈,也不管你征服了多少世界高峰,但你的心靈卻高不過一座墳頭。
4、從古至今,一家企業能走多遠,最終都是取決于其戰略思維能站到多高。
一、問題的提出
四年大學生活已過去大半,在即將畢業之際,必然的更多的思考自己未來究竟該走向何方?更現實的說便是考研、考公務員或者直接參加工作?而參加工作又將做什么工作,為什么?當這些問題縈繞在腦海中良久,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在我的腦海中產生,那就是“當代大學生的現實任務是什么?未來的責任和使命又是什么?”
說是在腦海中產生,其實是第一次真正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而之前在新民學會的組織探討中、以及在和同學聊天的時候也曾探討過這個問題,只不過總是把它當作了不現實的東西,更直白的說,就是把它當成了唱高調,未曾深刻的去體會它。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當中,除了結合自身的思考,曾經看過許多資料,更重要的則是和同學之間的探討,包括二李和宋、王等人,還就此問題做了許多的調查,具體包括網上調查、訪談等形式。
半年下來,對當代大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對當代大學生的任務、責任和使命問題也有了一個相對深刻的認識。據此,記下這點認識以供自己以后的不斷回味補充、加深體會,最重要的是希望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同學來探討,加深認識并據此指導自己的大學生活甚至幫助自己明確人生的航向。
二、當前大學生中的幾種錯誤傾向
半年來的調查發現,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一些片面抑或極端的思想傾向,而這些傾向桎梏了同學的思維,抹殺了同學們的創造力,阻礙了同學們的進步和成功。具體的問題如下:
1、大學生中的浮躁風。
大學生中存在的浮躁風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專業無用論、社會體驗論、官本位思想、愛情至上、唯分數論。
所謂的“專業無用論”,即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感嘆,學的這些東西有啥用?參加了工作一點都用不上。于是,便出現了“六十分萬歲,多一份浪費”者,這些同學平時把上課視若兒戲,考試時則想盡辦法考上六十分為準。這種觀點在文科學生中尤甚。專業無用,那什么是有用的呢?如果他們真的找到了有用的事情并踏實的做下去也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然看看這些同學究竟做了什么,翹課、逛街、打游戲、看小說……眼高手低,昏睡終日,大好的青春就在渾渾噩噩中流逝。
所謂的“社會體驗論”,是指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打工現象,對這種現象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中華民族歷來有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在經歷允許的前提下打工賺錢不但是減輕家庭負擔的好辦法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非但不能批駁反而應當提倡。這里所謂的社會體驗是指部分同學為打工擠占了學習時間,抑或花費大量精力以致不能應付學習所需。
浮躁風的第三種表現,是目前在許多大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身上表現出來的“官本位”思想,典型的表現是當前很多大學生費盡心思謀個“一官半職”,不是為了做工作甚至不僅僅是為了鍛煉能力,而變成了評優入黨、找工作的跳板,變成炫耀的資本,平日里沒有為廣大同學解決多少問題,卻是官架子十足,全然脫離了學生干部的本質。
浮躁風表現之四,即大學里的神圣的“愛情至上”主義者,這部分同學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戀情,目光被禁錮到了兩人世界,往往耽誤了學業,限制了發展,甚至變成了愛情唯一,每年都可以聽到大學生因愛情問題自殺的實例,令人扼腕。
所謂“唯分數論”者,即把考高分看做首要任務,死啃書本者,認為高分是衡量好學生的首要標準,把此種現象看做浮躁風的表現大概不可思議,然唯分數論者之所以唯分數馬首是瞻,是因為此者未明了大學要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些同學從來不肯思考上大學究竟要做什么,而只是機械的完成任務,不善于思考抑或說懶怠思考正是浮躁的典型體現。
2、大學生中的機械思想。
大學生中存在的機械思想,主要是指欠缺思考,對自身特點缺乏清晰理性的認識,于是跟風隨熱,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日積月累,喪失了激情、變的執拗、偏激或沉悶,這種思想可以說是桎梏自身發展之首害,它在當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唯專業論、考研風和公務員熱。
“唯專業論”在這里取其要義主要是指有些同學不善于廣泛學習,不善于思考,不能領悟“博而后精”的道理,機械的啃書本、讀死書,不懂得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明自己所長,這還是稍好一點的,更糟糕的是被成績束縛了手腳,進一步局限于課本,放棄鍛煉、放棄娛樂、不擇手段的壓榨自己,變成“唯分數論”者,俗稱“書呆子”,做學問如錐之道,最終走入死胡同而無所成。
其二,這里的考研風和公務員熱并不指所有考研和考公務員的同學,而是說在大學校園里存在這樣一個群體,來去匆匆,不問世事,一天到晚抱著考研輔導書和公務員輔導書背,問起為何考研大概只有兩種回答,要么是“不考研怎么辦,又找不到工作”要么就是“沒事干,考考試試”,問起是否喜歡考研,大概只有茫然更不用說問起以后做什么了。至于考公務員者,只知道公務員工作相對較穩定或者抱著考考試試的心理,對于自己是否適合做一名公務員則全然不知,根本未曾思考過。這一群體天天就在絞盡腦汁抑或依依呀呀中過日子,全然不知大學的樂趣,更有甚者從大二甚至大一就開始過這種生活,沒有想過自己究竟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因而只有跟風隨熱的份。
3、大學生中的極端個人主義。
受當前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所帶來的一些不良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加上當前獨生子女增多,在家中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任何事物張嘴便可要來,伸手便可拿來,導致在一些同學身上顯現出了一種極端個人主義,主要表現在極端個人價值論和超現實主義。
所謂的“極端個人價值論”,表現在這一部分同學缺乏合作意識,片面熱衷于競爭,熱衷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害怕挫折,常常忽略了內在的修煉。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錙銖必較,拘泥于小節,缺乏全局意識,熱衷于個人利益,缺乏寬容與理解,導致人際關系僵化,缺少人際溝通學習等現象。
所謂的“超現實主義”者,缺乏遠大理想,拘泥于眼前,止步于畢業找個工作,對于責任、使命一類的思想向來不屑一顧,好一點也不過拘泥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做點貢獻,未曾考慮過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么,怎樣才能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4、忽視體育鍛煉。
忽視體育鍛煉主要是說一部分同學沉迷于網絡抑或見天昏睡,懶于鍛煉,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幾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學習、工作上,疏于鍛煉,逐漸變得弱不禁風、病來先倒的現象,這在女生當中尤其明顯。當代大學生的體質正在普遍下降,正在變成名副其實的文弱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越來越多。
三、反對幾種錯誤傾向
1、駁大學生中的浮躁風。
大學生還處在學習階段,盡管開始漸漸的接觸社會,但其角色首先是學生,修學仍是最重要的,而專業便是修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自己對專業感興趣或者擅長所學專業,那么專業便應成為“博而后精”的“精”的部分,專業并非無用,而在于怎樣使它變得有用,如何學習專業是我們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專業無用”并不是思想開闊,靈活有主見的體現,相反,它是不明了修學要義,缺乏理性思考,對專業缺乏深入挖掘,盲目自負、片面認識、疏懶庸惰的必然結果,要知道絕對的無用和絕對的有用這樣的評價在任何事務當中都是不足取的,這種傾向還將影響到以后對所遇事情的認識方法,有用與無用、正確和錯誤……這些評價應當是相對的,一概的否定與肯定必將使其認識和處理事務的方法出現問題,對小到自身的發展,大到社會的進步都是有害的。
大學生活不僅在于修學還在于儲能,社會體驗就是儲能的重要部分,然儲能之路徑何止一條,社會體驗應放在學有余力的時候來做,而且目的不只為了賺錢,更要注意從中總結學習,不能因此耽誤了正常的學習。這里的“社會體驗論”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眼高手低,因為這一部分同學打工的初衷并不只是減輕負擔和鍛煉那么簡單,他們之所以翹課無非認為專業無用,只想提前進入社會,好高騖遠,輕視了知識儲備的重要性,甚至是為了滿足吃穿用度的虛榮心而已,此種危害就更大了。是否進行社會體驗,要從多方面來考慮,是否符合自己的長遠目標;是否學有余力;是否真正從中得到了鍛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不能和自己的最終目標相違背的,在這里也提出了明確目標使命的問題。
學生時代無所謂官民,當前學生當中存在的“官本位”思想是中國兩千年 封建 君主專制的“官本位”思想在學生身上的延續。所謂“官”,護民者也,做好本職工作,并力爭開拓創新,一切以利于廣大同學的發展為宗旨,以維護學校利益為宗旨,培養較強的責任心、全局觀,才是學生干部應有之德,因此,放下官架子,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真心實意,做出榜樣,這個學生干部才做出了價值,他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工作自然得到認可,所謂“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個過程當中,贏得了人心,鍛煉了能力,堅定了信念,可謂一箭多雕。然“官本位”思想的蔓延導致學生工作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種思想將使廣大同學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受到不良影響,如何杜絕學生當中蔓延的不正常思想,做好學生工作,落實“以人為本”,應是每一個同學、每一名老師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愛情至上”主義者,全然忘記了自身的任務和責任更勿說使命,耽誤了學習,損耗了意志,消弭了理想,永遠記住,大學雖不禁止戀愛,但愛情不是大學的必修課,為愛情放棄追求甚至生命更是荒唐之極,而愛情也決不只是形影不離,愛情是心與心的交融,二人思維的契合,愛情可以成為理想的墳墓,但也可以成為理想的動力,志同道合相伴一生者不乏其人,若有緣得遇真愛當認真經營,若無緣,則當平心面對,諸愛之中,首推博愛,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當胸懷博愛,胸懷世界,立鴻鵠之志。因此,大學生應牢記自身擔負的使命,愛情至上、視愛情唯一的心理是斷不可要的。
分數是衡量專業學習的標準之一,但非唯一標準,需要學好專業是每個大學生的共性,但每個大學生學好專業的評價標準是不同的。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學會思考、善于思考,注重活躍思維、拓寬思路,正確認識自己,明確自己在大學階段究竟應該做什么,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獨特的大學生活方式。唯分數論必將導致思維進一步僵化,道路進一步狹窄,任何一個大學生都應克服這種思想,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一切努力以實現人生目標為大方向,獲得疏于自己的成功。
綜上,當前大學生應明確自己在大學階段首要任務是修學儲能,要學會思考、克服浮躁,全面理性的認識大學生活、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角色和現實任務,沉潛下來,腳踏實地的提高自己,切不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以上所說的這幾種傾向:專業無用論、社會體驗論、官本位思想、愛情至上、唯分數論對于自身的全面健康發展都是有害無利的,
2、駁大學生中的機械思想。
專業是大學學習的重中之重,也可以說是首要任務,但修學應是一個“先博而后精”的過程,大學階段除學習專業課程以外,還需廣泛涉獵,不可過早的把自己的修學范圍框死,這樣只能導致思維越來越狹窄僵化,最終走入死胡同。同時,當前大學專業選擇的模式決定了學生所學專業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更不用說是適合的,因此,大學生要在逐步熟悉并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興趣及所長,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不能放棄體能的鍛煉,為自己贏得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考研不失為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考不考研要看自身是不是適合考研,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要看你是適合從書本中獲得啟發還是喜歡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要看你將來的發展方向即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要看考研是不是你通往最終目標的必經,要看自身的性格怎么樣。然當前許多執著于考研的同學并沒有考慮這么多,僅僅是因為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導致的跟風,或者僅僅是為了逃避嚴峻的就業形勢,缺乏對自身面臨形勢的正確認識的盲目選擇,這對長遠發展來說是有害無利的。
“公務員熱”是中國當前的一大特色,考上公務員體面、穩定……諸般好處吸引著眾多應屆畢業學子,其實這也是中國兩千年官本位思想延續的結果,然你究竟適不適合做一名公務員,喜不喜歡?好多同學大概沒有認真的想過,只知道公務員好,所以要考,其實人生的發展之路何止百條,如此不知變通又怎能取得成功?
考研和考公務員只是通往成功的橋梁中的兩條,當千軍萬馬同擠獨木橋時,能勝利渡河的人未必是你,另辟蹊徑也未必不能成功,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仍需要認真思考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選好最適合自己的路,切不可跟風隨熱,缺乏主見的人生是不可能活出價值的機械的思維戕害了一批批的學子,究竟怎樣才能讓眾多學子擺脫這個泥潭?讓更多人明確大學生的任務、責任和使命,靈活理性的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善于思維很重要。
3、駁大學生中的極端個人主義。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廣大青年尤其是能廣泛接受外國思想的大學生,沒有真正了解當代眾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特點,膚淺的受到資本主義國家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加上當前市場經濟強勁發展,廣大青年未了解市場經濟只是經濟發展手段的要義,片面的接受市場經濟中的個人主義思想,尤其獨生子女增多助長了這種風氣。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團結就是力量”……,古往今來,從俗到雅,都從多層面得出了人必須注重團結互助,極端個人價值論必將失敗的結論。極端個人價值論事事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思維必將影響到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團結,對修學儲能是極為不利的,即便現時沒有什么損失,也必在將來因此遭受挫折。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祖國建設的后備軍,改造社會的主力軍,更應當克服自身的極端個人價值論,培養自己的博愛、責任感、使命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不立大志且堅忍不拔,毛澤東主席就是典型的代表。鴻鵠之志是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超現實主義者必將容易滿足于現實,不能充分發掘自身的潛力,在小得小失面前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在困難面前必將更容易退縮,沒有不斷地成就的取得,這樣的人生必將逐漸冷卻,最終歸于平庸。當代青年應以振興中華、改造社會、引領時代潮流為己任,切不可拘泥于小節,固步自封。
極端個人主義桎梏了思維,不利于潛力的發掘,甚而在極度追求自身利益中偏離了人生的正確航向,是終究會被時代淘汰的落后思想,大學生應是先進思想、進步力量的代表,因此,克服極端個人主義,找準人生的航標,胸懷天下,并為完成自己的偉大使命而奮斗終身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4、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是古代讀書人的圣經,但它真的適用嗎?未必。早在毛澤東就讀湖南一師范是就提出,要想成就一番大業,在少年時代必須完成兩件事,那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事實也無可辯駁的證明了這一點,古往今來多少文弱才子,才未盡身先卒,徒增慨嘆,只有那些既有才能又有強健體魄的人才可以為完成使命貢獻最大的力量。因此,大學生正處在風華正茂的年齡,應富有活力,不只在精神上也要重視強健體魄,切不可學習古代的文弱書生,要為將來能最大限度的貢獻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論
綜上,當前大學生存在浮躁、機械、極端個人主義和忽視體育鍛煉幾種錯誤傾向,具體又分十一小類:專業無用論、社會體驗論、官本位思想、愛情至上、唯分數論、唯專業論、考研風、公務員熱、極端個人價值論、超現實主義以及忽視體育鍛煉。這些錯誤傾向必將導致種種不良后果,反思這些錯誤傾向并衡量后果之嚴重,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于當代大學生的任務、責任和使命的最終結論。
結論是什么呢?結論就是:
大學生階段的現實任務就是培養高尚的品德;樹立遠大理想,認真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尋求途徑鍛煉自己的能力;強健體魄,總結起來即八個字:“養德、修學、儲能、健身”,養德以寬厚而博愛,修學儲能以實現厚積薄發憑實力應對重重挑戰,健身以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完成肩負的使命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未來的責任和使命就是引領時代潮流,振興中華,改造社會,和諧世界,這將是需要我們畢生為之奮斗的最終目標,使我們當代大學生——進步青年的代表需要肩負起的責任和偉大的歷史使命。
成文于 2010年2月11日 下午
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我的博客更多文章
2010年2月16日 19:40:0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