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蟻穴”調(diào)研“蟻族”有感
隨著廉思教授充滿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蟻族》的暢銷,“蟻族”這個詞,成為最近的熱門詞匯。有人說,“蟻族”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第四大弱勢群體的誕生。如果說下崗工人農(nóng)民工淪為弱勢群體是因為他們沒文化,那么,受過中國最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成為弱勢群體,似乎讓人無法理解。
京城北郊處于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海淀小月河和唐家?guī)X是“蟻族”的兩個主要聚居區(qū),各有五萬左右的大學畢業(yè)生。進入唐家?guī)X,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在準備擠公交的密密麻麻的人群,盡管這是在周末,所以如何能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涌上公交便成為一門學問,據(jù)說網(wǎng)上專門有人發(fā)帖討論擠公交方略。路邊隨處可見的小販,無規(guī)則布局的房子,曲折狹窄的街道,任意停放的小轎車,是典型的“臟亂差”地區(qū)。泥濘濕漉的小道,讓我會想起了十多年前老家的一些場景。這兒的房租相對低廉,所以剛畢業(yè)不久沒有很高收入的大學生便大量聚集在這里。他們大多兩三個人合租一間三十平米左右的房子,每月房租大致五六百元。在小月河,我看到的更多的是類似于學生宿舍的上下鋪,七八個人住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
在廉思教授的書里,“蟻族”中很大一部分,處于一種失業(yè)半失業(yè)狀態(tài),他們每月拿著一兩千元的工資,從事這一些比較低級的工作。一位來自南方的學姐,來北京一年多了,現(xiàn)在做著好幾樣工作。“當初來北京時滿懷著憧憬和豪情壯志,現(xiàn)在那點激情被生活磨的差不多了”,她昨天高燒38度,剛打完點滴,幸虧有室友照顧,“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像咱們這種小老百姓,一沒背景,二沒錢,能做成什么事呢?”但她依然對生活抱有一種很樂觀的態(tài)度,給我們講述她在北京的一些故事,我們也被她的樂觀精神感染了,“不樂觀也不行啊。”最后,當問及她對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的建議時,她說:“多讀書。”她指著床頭的一大摞書,“當初在學校時,我男朋友就勸我多讀些書,可惜我聽不進去,現(xiàn)在意識到書的重要性了,天天惡補,我的電腦里下滿了書,什么《老子》《孫子兵法》之類的,我現(xiàn)在感覺我的每一分鐘都很重要。你們還有時間,一定要珍惜。”
當然,聚居在唐家?guī)X和小月河的這些“蟻族”之中,還有一部分境況相對較好的,這些人有些有著很好很穩(wěn)定的工作,不菲的工資,我們姑且稱為“蟻族”中的“貴族”。跟我們聊的還有一對來自河北的小夫妻或者叫準夫妻,他們在中關(guān)村軟件園做著程序員的工作,男的每月工資五千多元,女的也有兩三千,還都有三險一金,這是很多大學生畢業(yè)生夢寐以求的。我問他是不是過些年攢些錢湊夠首付然后買一套自己的房子,他搖搖頭:“十年也攢不起首付。”對于未來,他們也是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實在不行了就回老家,種地也能過活。”這群人中很多是來自北大清華等名校的畢業(yè)生,也都有著特別好的工作,但一提到房子問題,都是同樣的態(tài)度:“我要是整天想我買不起自己的房子我還活不活啊。”沒有房子,正當大好年華的他們對愛情對婚姻也都不敢奢望,很多人的女朋友對他們說如果有房第一天買房第二天就結(jié)婚。
最近,一篇《房子讓80后成為垮掉的一代》在網(wǎng)上熱傳,或許能引起我們的一些思考。曾經(jīng)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百年學生的光輝歷程,從反抗軍閥的“三一八”到譴責不抵抗的“一二九”,再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統(tǒng)區(qū)赫赫揚揚的“ 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反迫害”運動,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為民族崛起為國家富強奔走呼號,甚至付出自己年輕的生命;建國初期的大學生,大都滿懷著一腔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的熱血,立志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做一支為人民無私奉獻的螺絲釘,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當歷時的車輪逆轉(zhuǎn),共產(chǎn)主義理想湮沒之后,八十年代的大學校園,是詩歌和民主的樂園,關(guān)心社會,關(guān)切蒼生,依然是那個時候校園的主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行駛到我們這一代,號稱有知識有文化的這一代大學生們,卻只能在房子的重壓下,為生計問題,無奈的喘息。“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現(xiàn)實的意義。嚴峻的生存壓力,讓我們這一代成了很沒出息的一代。當一個人被房子奴役,連生活的主人都做不了的時候,又怎能期盼他們?nèi)プ鰢液蜕鐣闹魅四兀?在知青運動被妖魔化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們看到,我們的父輩,當年的那些知青們,依然成批成批地到他們當年下鄉(xiāng)的地方,唱他們當年唱歌過的那些歌,看望他們曾經(jīng)奮斗過的黃土地,因為那兒,有他們幸福的回憶,有他們的——青春、汗水和理想。我想,等我們這一代人到了那個年齡,回想起來的,一定是當年如何為了一座房子,勾心斗角,阿諛逢迎,蠅營狗茍。因為房子,是我們一生奮斗的理想和全部意義所在。
他們是一群孤獨的“北漂”,為這個城市的繁華,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知識和青春,卻在他們付出汗水的地方,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像一支浮萍,在諾大的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根。房子,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和夢想,跟幾十年前青年心中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一樣,一樣的崇高和遙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