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心情是緊張而期盼的,之后的心情是慚愧的,之中的心情是無悔的。從前到后從左到右我的感覺是不平常的,因為在這半個月里,我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在這半個月里我和隊友們在實踐著自己的理想在探索著新鄉村建設的路,因為這次我又一次地擁有了實踐檢驗自己日常對鄉村建設的思考與見解,而不是在象牙塔里徘徊在三農之外談三農。
這一次,我對鄉村實際情況及其深層原因的見解與思考更進一步了,這一次我的理想再一次得到升華,我的生活又一次變得更加有意義更加充實更加意味深長,同時我的大學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不再浮想聯翩。
下鄉對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每一次的實踐都會有新的感動新的收獲,可能我還會再次參加甚至組織類似的活動的,于己于人都是有益的,何樂而不為呢?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感受吧。
(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學校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我把關于三農的書籍看了一本又一本,有的書看了一遍又一遍,曾經以為自己把三農的奧秘全看透了,對其產生的原因與解決之道也能說出一大堆,以為自己再也不需要作更深的探索了,因為我在心里以為三農的問題就是書上的那些。可是到了農村的時候那些理論策略方法再也想不起哪怕一點點來。在這里我們的工作剛開始是一籌莫展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憑著多年生長在農村的淺薄印象展開實踐活動的,然而我要說這是尷尬的是與先前的自以為是形成鮮明對比了的也是下鄉準備工作不足的體現。盡管整個新鄉村建設是處于起步階段的是處于逐步深入逐步探索階段的,新鄉村建設還是具有很大挑戰性的,所以這就需要知識分子的廣泛參與需要各行各業的探索者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任何理論都是離不開實踐離不開實際的。再一次,我更深一層地感覺到當前的任何理論對于中國農村都是慘白的,對于農村中的現實問題都是無力的,我們是眼高手低的,我們的很多理論是已經不符合當前變化了的實際的,不能再拿著雞毛當寶貝還不愿創新且固步自封。這是危險的也是令人擔憂的,我們的三農事業是需要先進理論與當前具體國情尤其是廣大農村的實際相符合,從書上得出的結論不足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值得信賴的指導與依據。所以我們要不懈地探索不斷地創新,創新需要大量人才,當前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從來就不是培養新農村建設所緊需的人才的,這也是當前中國教育的悲哀是教育歷史非常悠久的中華民族所不應出現的悲劇。
(二)機遇與成功只青睞于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人。
出發前我們只接受了短短四天的培訓,其實也并不能稱之為培訓就是連入門儀式都算不上。就這樣我們匆匆上路匆匆投入工作草草結束了這些天的工作,或許這要算的上好的了。當然這個培訓還是有其必要性的,其自身的準備是很充分的是值得肯定的其作用還是有一些的,只是對于解決錯綜復雜的農村問題把握三農困境尋找深層次原因及其解決的方法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仍是遠遠不夠的。
由于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來自城鎮城市的也有,加上我們自身對于農村工作的特點當地的實際情況把握的是遠遠不夠也是有差距的,這就使我們從根本上缺乏對農村工作基本尺度感性上的把握與理解,更不必說更高層次的要求了。所以說我們的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準備只是聊勝于無只是用來尋求一點點心理安慰用的。
不僅僅是理論上準備的不足,還有分組安排的滯后還有對先前調研結果的學習與接受是遠遠不足的。至于理論上的不足或許不是我們的過錯因為我國當前的改革開放與快速發展是不允許理論如此快速的進步以致超越經濟與社會發展速度的,理論總體上滯后與當前的發展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實際。至于組織上的不足就有我們自己很大的原因了,首先我們沒有充分抓住這此培訓時間短的特點,從一開始我們就互相認識并能進一步熟識的話下鄉的前幾天里就會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對工作上的耽誤。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注意研究關于當地的資料提前做好相對充分的準備就會得心應手一些,進入角色所需要的時間就會少一些,我們真正用于工作用于調研的時間就會相對多一點最終的效果也會相應好一點的,過程中出現的分歧甚至是不團結的可能就會少一點。
正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經驗與能力有限才使這次實踐出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雖然這個過程中團結是占了主流的,但是也并不可以否定我們自己急于求成自以為是個人主義的作風與傾向,對于此,我們還有相當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困難要克服要超越。
需要補充的是我是這個隊伍中唯一一個老隊員,我的建議與意見對于這個集體來說是很重要的,他們會很自然地傾向于我判斷與決定,但是我自身的膚淺與不成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個集體進而影響了這次下鄉任務的完成,不能不說我是負有責任的,是不能不吸取教訓的。
(三) 探索鄉村教育任重而道遠
無論從教師資源的奇缺還是從教學管理的質量上,無論從家庭教育的無奈上還是從教育評價體系的太過功利上,無論從現狀還是從過去看,鄉村教育是危機四伏的是危險至極的。尤其是學前教育更是讓孩子輸在了第二道起跑線上,基礎教育讓孩子輸在了第三道起跑線上,家庭教育讓孩子輸在了第一道起跑線上,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為重要的老師是對其一生影響最大的老師。然而鄉村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文盲或半文盲,無論從文化知識還是從理想抱負上無論從優良習慣的培養還是從優越環境的營造上都無法為孩子保質保量地提供,他們只能將希望與愛全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實為人之常情,人皆有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只能盡最大努力哪怕傾家蕩產也要讓孩子好好學習考很高很高的分數考生好的高中好的大學擁有體面收入很高且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好工作。因為他們不希望孩子重走他們的老路,這本是無可厚非的。
上面還不算,當前打工可以掙一些錢的,初一初二的學生一旦成績不理想便輟學了,雖然現在所需的費用很有限但是他們認為這是浪費了他們打工掙錢的時間與機會,或許偶而也會想到這樣會造成的惡性循環,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選擇了這條被逼上梁山的路,只能放棄當前只能有少數人才走的通的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路,農村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我們在尋找……
這還不算,當地有點錢的家庭為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花費很高的代價到縣城里到城市里上學,本來就缺乏資金與人氣的農村及教育只能一再喪失資金與優秀生源,現狀就是農村孩子一旦跳出”農門”就很快地遠離農村,頭也不回地堅定地離開了,沒有一點點留戀與其他想法,絲毫也不考慮農村社會為了使他們成才付出了多少心血與代價,農村的一片天地好似不值得他們半點的留戀。
農村的發展與穩定到底需要什么?是什么偷走了農村的穩定與資源?是什么讓農村積貧積弱,除了教育還有什么?
以上還不算完,鄉村教育該何去何從?
(1)、辦有農村特色的教育。
成立家庭教育委員會,專門負責指導督促農村家庭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辦沒有“圍墻”的放牧式幼兒園,田野與大地就是課堂,培養鄉土人才;辦不同于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探索適宜農村的教育之路,以靈活的指向與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培養熱愛鄉村愿意為之奉獻青春的人才,讓其快樂地學習、成長、成才、成人;辦周期短傳授實用技術的技校與大學,農忙時放假,閑時就投入學習,培訓后再務工者務工,務農者務農。無論怎樣的形式都要切實符合農村當時當地的不斷變化的各具特色的具體情況。
然而鄉村教育之路的探索雖早有起步但遲遲未出成績沒有質的突破,到底如何維護教育公平維護社會正義呢?到底如何從教育上打破農村積貧積弱的惡性循環呢?
(2)辦農村的全民教育
終生學習的理念應該得到傳播,形成學習的良好風氣,讓子女的教育也隨之受益,并且形成良性循環,用勞動能力致富能力心理素質水平及進步速度來衡量學生的成績,分數只占到總成績不到一半的比例,從而不斷創新不斷實踐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使之全心全意為新農村建設服務,這樣的教育對于解決三農問題來說才是好的教育才是合格的教育才是受中國大多數人歡迎的教育。
(四)在校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實踐的最佳形式有哪些呢?
1)關注現代農業的發展,在日常學習參與現代農業的創新與發展實踐,加深對其的理解鞏固對其技術的掌握,這樣既克服了平時不宜遠離學校的弊端又開闊了眼界增強了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
2)關注所在城市農民工的生活狀況,關注其心理健康,關注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展開力所能及的維權活動及相關知識的宣講。
3)將日常對三農的思考與看法及時通過可能的途徑付諸實踐以檢驗其正確性,同時加強與隊友與老師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與討論,加緊備戰,提升能力提高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
4)開展新鄉村建設的長期的持續的實驗,將與之密切相關轉業的課堂開到農村去。
(五)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情
出發時,我們之間是能明顯地感到陌生的;過了幾天之后我們之間的距離就被共同的目標共同應對困難所做的努力被我們之間互相關照的真情抹去了,從那時起我們的心連在了一起,我們形影不離,我們白天共同與酷暑與風雨作斗爭,晚上共同與自己與蚊子和思想作斗爭,共同學習新的知識,共同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那一刻我們彼此不再孤單我們不再害怕夏日里的寒流,因為我們的心靠在了一起。
這些日子里,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了彼此,也加深了對自身的認識,不利于團結的因素雖時而作祟,但很快就被理解、坦誠、責任與愛的洪流融化了。這真情也是潔白無瑕的是人間至善至美的是偉大道路上盛開的絢麗的花。
當然,這些只是此次實踐活動所得的一部分,比如村民的質樸勤勞智慧,天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之情是感人至深的是不會陌生的,有志青年的實踐與遭遇所帶給我們的思考與啟示,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及其現狀,復新中學的尷尬處境等等都是給我帶來了意義深遠的思考與啟示了的。
需要補充的是,我從這次活動中又一次地認識到:成功是有規律的,失敗是有原因的;團結的力量是足以讓所有困難聞風喪膽的;成功離我們并不遙遠,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每天都訂立每天的計劃并堅持完成,這樣的話成功就更近了。
總之,不虛此行,終于又一次擁有了知行合一的機會,感覺就是爽!「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