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八〇后,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誠如我父親時常對我說的一樣:你們這一代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感謝毛主席。毛主席是誰?就是這個人。父親指了指墻壁上貼的一張年畫。我好奇地抬頭看了看。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張大中華臉(主席自己說的),天庭飽滿,地闊方圓,下巴上還鑲了一顆“偉人痣”。頭發自然的往后梳,額頭顯得格外的寬廣。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散發親切而智慧的光。就是這位氣宇軒昂的人給了我快樂的童年。孩提時代的認識僅此。
后來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對主席的認識越來越多。
首先,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沒有他,就沒有長征的勝利;沒有長征的勝利,就不會有當今的中國。世界格局也必將改寫。這是任何人不可抹殺的事實。也是任何人抹殺不了的。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這是一句完全錯誤的話,摸索更長時間最后就能取得勝利嗎?總之,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當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大手一揮,莊嚴宣告“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的時候,有多少人熱淚盈眶?!那一刻,全中國,沸騰了!全世界,沸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奠定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確立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紀元。新中國的成立不但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
其次,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愛人民的領袖。沒有人民,就沒有人類歷史。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毛澤東明確指出: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已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曾經指明: "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他又說:"戰爭的偉大之雄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半個多世紀以來,縱觀毛澤東畢生的革命實踐,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集中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實現人民群眾獲得自身的利益。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毛澤東曾形象生動的講述過黨和人民之間的關系,他說: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與人民建立深厚的感情。毛澤東對人民的真情實感,出自于他對人民的熱愛,這種愛戴是毛澤東在長期的實際生活中,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鍛煉培養的結果。他坦率地介紹過他自己的感情變化的經驗,說: "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密切的聯系。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注重與人民的聯系,和人民打成一片。毛澤東為了掌握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的生活現狀,還時常派身邊的工作人員回家鄉,調查走訪,并要求寫出詳實的報告,他自己外出視察,也總是禮賢下士,注意廣泛接觸人民群眾.在他的家鄉韶山,在浙江紹興東湖,在湖北武鋼,在東海艦隊……祖國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甘當人民的小學生。毛澤東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強調向人民學地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說"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毛向人民學習,貫穿于他一生的革命實踐。向人民學習,也是毛澤東對子女的要求。他曾先后將愛子送進“勞動大學”、“工業大學”和“軍事實踐大學”。在人民群眾中吸取營養,增長才干。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毛澤東倡導的我們黨的領導者的工作方法,并把它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即群眾路線。他特別注重要在實踐中向人民群眾學習,強調要"拜人民群眾為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人民擁護,人民滿意是我們工作的唯一標準。他明確表述: "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他告誡全黨同志"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當人民的勤務員。早在1944年,毛澤東就有過明確的表述: "我們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做人民大眾的"牛".在他看來,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黨,為人民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是最值得他學習,最使他欣慰和尊重的。他曾參如燒木炭的普通一兵張思德的追悼會,并發表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他曾撰文贊揚中國革命文化戰線上的旗手魯迅,號召全黨同志象他那樣做人民大眾的"牛",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特別是1963年3月5日,他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 不僅是他對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發出的號召,更是他出自內心的那種對雷鋒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這種崇高精神境界的贊賞。毛澤東身為人民的領袖,但他從不高居于人民之上,而是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為人民辦實事。
再者,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軍事家。我眼里的軍事家首先是集戰略家、戰術家和軍事理論家為一體的全方位的軍事統帥。據已故肖鋒少將留下的日記所載,他平生作戰1365次。直接或間接指揮了四百多個堪稱經典的戰役和戰斗,留下了五百多萬字的軍事著作和軍事文電,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以人民戰爭為主體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他領導一直都處在弱者地位的國家和人民,戰勝處于強者地位的敵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象他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一樣,在連續22年的嚴酷戰爭中,都是在劣勢的情況與強大的敵人作斗爭而最終能立于不敗之地的,堪稱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在毛澤東的軍事生涯中,我們既能找到大量軍事戰場的傳世之作,也能見到大量的以其它斗爭方式配合軍事斗爭的高妙之筆。尤其是后者,幾乎成了毛澤東指導戰爭不同于一般統帥的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是“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戰爭、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以及軍事領域一般規律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奠定了現代中國軍事理論、軍事思想的基礎,培養出許許多多著名將領(林彪和粟裕無疑是最杰出的代表),至今仍是現代中國軍人學習軍事,了解戰爭,研究戰爭的鑰匙,并常年置之于世界各國政治家和軍人的案頭。
第四,他是偉大的詩人和詞人。毛澤東的詩詞,雄奇瑰麗、大氣磅礴,題材涉及廣泛,內容博大精深。既有描寫革命戰爭年代如火如荼的斗爭史實的,也有詠物言志,抒發詩人抱負情懷的。他的詩詞,是一部中國革命歷史的藝術概括。同時,歷史賦予他的特殊際遇與使命,使他對文藝思想注以特別的關注,并進而形成了毛澤東文藝思想。作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毛澤東和他的文藝思想理所當然的把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放在第一位。因而,他的作品也理所當然地把革命的政治內容放在第一位。毛澤東的詩詞浸潤了億萬人的心靈,滋養了幾代人的精神與情操,并日益成為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而他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活動不僅使其詩詞創作歷時半個多世紀仍然保持著創造的活力,而且決定了他的詩詞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完美融合的特色以及他在詩詞理論上的創新。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公開刊登后,轟動山城,一時成為人們談論的中心。當時的《新民報》晚刊編者附注,說它“風調獨絕,文情并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重慶各種報刊紛紛發表和詞與評論。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刊發的和詞不下50首,評論將近20篇,這在我國詞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蔣介石看到這首詞后十分惱火。他問專門為他起草文件的陳布雷:“你看毛澤東的詞如何?”陳布雷如實答道:“氣勢磅礴、氣吞山河,可稱蓋世之精品。”為了把毛澤東這首詞壓下去,國民黨又暗中在內部發出通知,要求會作詩填詞的國民黨黨員,每人寫一首或數首《沁園春》,選幾首意境、氣勢和文字超過毛澤東的,以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的名義公開發表。通知下達后,雖然征得不少詞作,但都是平庸之作,沒有一首能超過毛澤東的。后來,雖然又在南京、上海等地雇傭“高手”作了數首,但仍是拿不出手的“低質品”。成為歷史的笑柄。這首詞真正做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第五,他是偉大的書法家。毛澤東書法,書體獨具一格,書法藝術氣魄恢宏。它來源于中國社會的偉大實踐,又服務于全中國人民大眾,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毛體”。開創毛體的毛澤東是現代書法史上眾采百家,循規創新的第一人。毛體書法是從傳統的“晉人之韻,唐人之法,宋人之意,明人之態”中走出來的,是從中國革命的風雨浪濤中錘煉出來的,三十年代的書風,奠定了六十年代的高峰,堪稱當代書壇擷英咀華,兼眾妙之長的典范。他的書法有立體多變的線條美、險絕神奇的結體美、連綿飛動的章法美,將書法的用筆、結體和章法的豐富神態表現的淋漓盡致,開創了獨具特色的毛體書法美的廣闊天地。明末大書法家付山把“人奇字自古”作為作書做人的準則,毛澤東書法也和歷代名家一樣,顯示出人生的性格和品德。毛澤東一生是政治的一生,他的名字永遠和“改天換地”連在一起。他的書法是藝術的政治,他那主宰萬物,橫刀立馬,氣吞山河的書法神韻顯示了一生的偉大的政治抱負。他的書法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是中國書壇不朽的藝術豐碑。
第六,他是偉大的思想家和社會實踐家。毛澤東生前曾總結他一生只干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斗了幾十年,把他趕到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另一件事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讀書時代我也是無數反對者中的一個。為了這件事,我和父親爭論過無數次,始終沒有結果。幸好我及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改變了我對主席的認識。文化大革命首先是為了國家和黨,將來不改變顏色。“我多次提出主要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我個人,是為將來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變不改變顏色、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我很擔心,這個班交給誰我能放心。我現在還活著呢,他們就這樣!要是按照他們的作法,我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眾,不能讓他們再走回頭路。”“建立新中國死了多少人?有誰認真想過?我是想過這個問題的。”其次是為了跳出歷史周期律。1945年毛澤東同黃炎培討論歷史周期律時的一番說話:“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讓“人人起來負責”,而不是僅僅讓一部分權貴精英起來負責,這的確是一個全新的政治哲學命題。在毛澤東之前,“人人起來負責”的政治體制、經濟基礎、文化環境、道德境界都不存在。毛澤東文革實踐所要做的,就是為“人人起來負責”的理想社會創造相應的政治體制、經濟基礎、文化環境、道德境界。從人類思想發展史的角度看,文革是繼封建地主階級思想啟蒙運動、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之后的又一次人類思想飛躍——無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文革在此文明進程中的政治哲學價值在于:它合乎歷史要求地初步喚醒了全體社會成員的主人公意識、主體性精神、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觀念、小我與大我一體的道德境界。同時文化大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試圖建立大眾政治的革命,是人類社會第一次試圖擺脫精英統治的革命,是人類社會第一次試圖徹底擺脫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革命,也是人類第一次試圖真正能夠掌握自身命運、成為自覺主體的革命。所以,就對人類社會的深刻影響而言,迄今為止的所有歷史事件,都無法和文化大革命相比較,文化大革命決定了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內容,就是大眾政治取代精英政治,這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政治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對人類社會最偉大的貢獻。六十年代的中國完全成為世界政治旋流的中心,中國紅衛兵掀起的巨大政治風暴迅速席卷全球,恰如毛主席詩詞中描繪的那樣“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整個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進入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急劇變革時期,并且所有變革的歷史節奏都隨著天安門廣場的政治脈搏而跳動。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包括資本主義大本營的北美和歐洲,到處都是佩帶紅袖章的紅衛兵,以法國五月風暴和美國黑人抗暴運動為代表的造反運動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可以說,當時如果沒有中國的紅衛兵運動,就不會有后來美國的黑人運動,就不會有馬丁·路德·金夢想的實現,就不會有現在的奧巴馬總統,也就不會有美國的共同訴訟制度。中國文化大革命在當時對世界人民最大的現實意義就在于,她告訴人們在精英政治之外,還有一種大眾政治。而在此之前無論社會怎么變化,無論經歷什么革命,歷史永遠都是在不同的精英集團之間進行選擇,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廣大民眾始終都是被動的歷史看客。現在,中國文化大革命讓他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政治制度,在這種政治制度中,民眾不再只是被動的看客,不再只是拿著一張選票觀看精英如何表演,而是能夠成為政治舞臺的主角和社會生活的主角。毛主席曾經說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演習”。演習什么?就是演習實行大眾政治大眾民主。要看出文革的偉大意義,要有長遠而開闊的哲學眼光。癡迷于政治權力的野心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去理解文革的文化價值;執著于文革恩仇的當事人,也難以跳出個人情感局限去發現文革的文化進步性;沉淪于人性自私的心性翳障的“自由主義者”和小市民,也無法理解文革的崇高文化境界。文化大革命是超越時代的,但是社會的進步讓更多的人更為清楚地認識到了毛主席發動文革的苦衷和文革的深遠意義。
第七,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2007年4月28日,英國《泰晤士》刊登了《毛澤東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這一篇報道,這一報道在整個世界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人們歡呼雀躍、載歌載舞,當天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加拿大溫哥華、法國巴黎、俄羅斯圣彼德堡等地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游行慶祝活動。場面非常壯觀。此次報道是建立在前一天英國《泰晤士》進行的全球調查的結果得出的。4月27日,英國《泰晤士》對24個國家就'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進行了網上調查,調查表中列出了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100個人,其中毛澤東、華盛頓、丘吉爾、希特勒屬候選人。總共收回了100份有效調研表。這100份調查表中,所有被調查的人都一致認為:毛澤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并且他們都無一例外的都只選了一個人,那就是:“毛澤東”。
盡管主席逝世已三十三年了,但是每當看見主席的照片時,心中總會浮想聯翩,主席的豐功偉績又歷歷在目。尤其是站在建國六十年的門檻上,更有著說不出的感慨。天地之悠悠是自然規律,所幸的是毛澤東以及毛澤東的人品和思想早已根植于中國及世界的土壤之中,只待時日必將結出璀璨的鮮花。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unz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