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那個小游戲玩的拙劣的心理游戲別往心里去,不論輸入什么,出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這種游戲目的指向比較明確。只宜一笑置之。
我之所以說我是一個異數,大概的確無幾人能算出我的棋數。多年來我內心深處感到極其孤獨,然而我熱愛這孤獨。 何新 先生說的好。這是只有在大孤獨中才能領略到的大境界。費希特說:真正的偉大只源于自身。孟子云:大丈夫不得其志則孤行其道。承受孤獨,耐得孤獨,安其孤獨,樂在孤獨;這是這個時代欲擺脫世俗而追求真理者所不得不承受的一種幸運。
我們這一代青年或曰現時所有中國人,都面臨著一個根本危機,由于意識形態與現實分裂造成的精神的危機,價值的危機,信仰的危機。
中國的教育割裂學生青年與客觀現實的聯系,奴化色彩極重。一個試圖獨立人格,搞清楚絕大部分中國人為何福利如此之差、中國的經濟運行究竟在現實運作中出了什么問題的微渺的個人,始終被誤解和敵意所圍困;這種“驚世駭俗”的要梳理歷史邏輯及其根源的行為,更為剝削集團的奴化偏見所敵視。
卻主動擔當了一副非其所應擔當的重任,從而不得不在一個極其打壓獨立人格的環境中,去發現自身作為主體的本原價值所在。
美國經濟侵略正在悄悄合圍,環伺大部分中國青年文恬武嘻,對客觀現實,對世界架構、體系運作、本原經濟運行規律幾近一無所知,活生生美國60年代“跨掉的一代美國人”的翻版。三四十年后中國工業文明隨著中國資源及礦物能源的流血枯竭而結束的事實,或將為我們這一代人所見證。唯一未富先衰的大國。近者三五年內國人應該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了,上半年天量信貸通過假按揭及大國企打入高檔房地產,中低檔樓盤價格水漲船高,拉抬房價,蠶食民眾購買力,使國人在無福利(住房、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的情況下本來就低的內需更加萎縮。間接等同于銀行實質性入市,高房價已成為套在整個民族身上的枷鎖,使青年一代淪為“房奴”,死鎖住了整個民族特別是工薪階層和青年的消費力和創造力。貨幣投放結束后房地產泡沫破滅極可能累及中國整個銀行系統,中國式次貸爆炸引發中國金融危機。股市圈錢也將重演。巨量失業者將難求生存,動蕩的年代。通貨膨脹更是窮人的眼淚。
《三國演義》中有一位因老母被執、方寸亂矣而湮滅了經天緯地之才的徐庶。徐庶,字元直。經亂世滄桑修得經世奇才,與鳳雛龐統、臥龍孔明為友,嘗與隱淪司馬微談論。徐庶過荊州見劉表,劉表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無能之人,故遺書別之,來訪司馬微,得知劉備在彼;故于劉備路經之地假托名單福而狂歌,劉備深信重用單福,果然大破曹操譴來剿兵。曹操眾謀士中有識徐庶者程昱,程昱出謀到徐庶老家將徐庶老母親取到許昌,徐母最賢,以石硯打曹欲求死亦不肯寫家書喚兒。后曹騙得徐母字跡,偽家書賺徐庶到許昌。徐庶辭劉備時語與劉備:“某所以與使君共圖王霸之業者,恃此方寸耳;今以老母之故,方寸亂矣,縱使在此,無益于事。使君宜別求高賢輔佐,共圖大業,何便灰心如此”。更誓終身不設一謀。送別時徐庶走馬薦諸葛,始有三顧茅廬。后徐母羞見其子而自縊,徐庶自此湮沒經天緯地之才。
方寸!徐庶因老母之故,“方寸亂矣”。而我等凡人又何嘗不是因種種而輕言傷心,方寸亂矣。此“方寸”即與智慧相稱的決絕強心,徐庶缺了與其經世之才相稱的絕強之心,終湮沒于滾滾塵世。
萬道由心,心破道滅。亦惟心中有“道”心才能有所恃,為煉心之始。此“道”的起點就是價值取向。能言取向者非有大眼界不可(后附上本人《眼界論》一文)。
我也曾方寸大亂,才有此一悟。
今語之與友人。
人不能經常懷舊,沒有時間經常懷舊,那會蒙住開闊眼界的一雙眼睛。背負的太多方寸又豈能不亂。斬斷從前高中的種種牽絆,包括忘記我這個在你記憶中本就不清晰的人,坦蕩的面對生活,坦蕩的開闊眼界。惟坦蕩你才能做更多事。
坦蕩的生活,這就是我對你的祝福。
黃小鵬
2009年8月27日
心如虛空,容納萬道
待大學生活有閑暇后,你亦希望了解真實的世界的時候,可瀏覽下面的推薦和書,可作為一個開闊眼界的具體內容之起點參考。
推薦一些值得尊重、以民生為本的學者(在烏有之鄉網站上都能搜索到關于他們較全較整齊的文集):
郎咸平、威廉·恩道爾、時寒冰、曹建海、宋鴻兵、邁克爾·赫德森、吳輝、何新、劉軍洛、張宏良、張庭賓、盧麒元。
你若感興趣可關注他們近期的文章或演講,并以后閑暇時持續關注他們的文章便可逐步了解世界架構,經濟運行情況。文章量不會太多。
推薦書目(下面圖書信息和新書情況可關注烏有之鄉網站及其淘寶網書店上的介紹):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宋鴻兵 著
《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 邁克爾·赫德森 著
《中國怎么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 時寒冰 著
《何新論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 何新 著
《石油戰爭》 威廉·恩道爾 著
《糧食危機》 威廉·恩道爾 著
關于這些量較大的書籍的閱讀方法下面這篇文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宋鴻兵的確是個不世奇才。
《中經訪談-對話宋鴻兵》(后附全文)
忘記我,記住這些就可以了。
附:
眼界論——談破解當代青年奴化困局終極之道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1/200906/88743.html
中經訪談-對話宋鴻兵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908/99809.html
后記:
何新 先生說寫自傳《孤獨與挑戰》,是為了印證一個心印,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價值。
何新 先生的經歷的確具有極大的普遍性,以至我在輕描淡寫這些年的經歷時,除只能引用改寫 何新 先生《孤獨與挑戰》自序的一些語句外,再也無法求得更合適的了。
這真是“這個時代欲擺脫世俗而追求真理者所不得不承受的一種幸運”。
此信未知友人能否看到,姑且發于此,寥作紀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