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翼理想青年到無產階級戰士
————《冬夜戰歌》讀后感
革命神族
聽到很多人推薦武老的《冬夜戰歌》,心里不免沖動一睹為快。但是身在外地未能最快看到。好在烏有之鄉網站很快就有了連載,不過本人現在電腦看長文章沒法集中精力,眼睛也會疼,只能在網上瀏覽一番。
最近一次和一位同志出差,這位同志正好帶了武老的這本書,看來武老的書確實魅力十足,當時心里那個高興啊。火車要坐一天一夜,火車上我們倆輪流看完了豐富的精神食量后,一起討論了很久。現在把我們討論的一些內容和自己感受給大家說說,如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就更好了。
書的內容和武老為了堅定的理想不惜犧牲一切的事跡就不用我多說了。武老從18歲參加革命,在青年時代通過學習和對比認定共產主義信仰,確立為全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后,就義無反顧的投入到革命工作中。直到今天,武老仍然在為這個事業進行奮斗。
從武老身上可以看出當年像武老和毛主席一樣的共產主義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給了我們非常具體的感受。對我們當代的理想青年有著巨大的啟發和憂患意識,讓我們前進的腳步不能停止。特別是我們是否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而不僅僅停留在一個關心國家和社會的左翼青年。
我看書比較喜歡對比,看到武老的經歷和當時斗爭生活,不免想到當前的情況,想想現在我們該如何進行工作。
第一,是現實矛盾的對比,當前的中國和30年代中國階級矛盾的激烈程度差不多,當然這個問題要細究起來就沒那么簡單和容易。我只說說大概的情況,以前經常說三座大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具體一些就是普通百姓生活相當凄慘,生活沒有任何保障,人均壽命僅僅只有30多歲,老百姓生命如草芥,死人和死個螞蟻差不多。
當然現在普通群眾的絕對生活水平是比以前要高出太多,但這是在新中國60年巨大建設基礎特別是毛時代堅固基礎之上。雖然這樣,大部分群眾至少10億人生活非常艱辛,辛苦一輩子、付出血汗甚至生命、失去尊嚴卻僅僅夠維持低水平溫飽,很多人甚至連溫飽都不夠。更不用談豐衣足食和教育醫療住房有保障的狀況。可是中國當前的財富和物質生產足夠每個人過上幸福、有保障、有尊嚴的生活。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這樣說,那現在的矛盾怎么樣都比以前矛盾要緩和,至少大多數人還有口飯吃,還活得下去。我想這樣對比是沒有任何意義,一是時代不一樣,上面說了廣大人民群眾已經辛辛苦苦建設了60年的新中國;二是就沒法比,就和李逵比程咬金誰厲害一樣,也沒有意義,比了也說明不了什么問題。
另外,現在的矛盾形式和內容發生了很多變化,可能不像舊中國那樣(至少給很多人直接印象是那樣)對窮人的剝削壓迫顯而易見,而且確實到了活不下去地步。現在呢,由于資本主義生產生活方式的愈加鞏固和完成工業化,對底層群眾產生了巨大的災難,但是可能沒那么容易找到敵人或根本原因。
很簡單來說,現在中國每年非正常死亡800萬(一說300萬),不知道數據來源是否可靠,不管哪個數據都非常可怕了,具體見http://is.gd/1gNw6。
不過網上列舉的很多單項數據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甚至更多,如工傷事故死亡約13萬多人,自殺28.7萬,塵肺病約5,000人,交通事故死亡約10萬,刑事案件死亡年均近7萬人,農藥中毒的死亡人數達上萬,醫療事故死亡20萬人,過勞死人數達60萬,空氣污染死亡65萬人等等。因為這些事故,很多人會認為是意外或者其他原因,與階級矛盾關系不大(工傷等除外),我認為這些就是階級矛盾或資本主義制度的最激化的表現。
我想我們應該很清楚的認識到,大部分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并且主要原因就是整個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可以對比一下毛時代就能看出。
現在資本主義對普通群眾的壓迫一方面體現在剝削壓榨,經濟政治文化的壓迫和統治,可能這方面隨著經濟和物質的不斷發展會有所緩和。另外一方面就是對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社會、自然)的破壞,導致大量的普通群眾面臨巨大的災難,大量的人失去生命,受傷的人就更多了。如果看不到后一種已經發生而且越來越嚴重的災難,那么我們就很難說與當前實際情況相結合,就更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
當然我們不是頭疼醫頭,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案仍然是終結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生產生活方式、政治、文化價值觀,實現真正的民主,讓絕大多數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們的先輩們已經用他們的生命和努力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武老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當我們踏上為全人類解放而奮斗時,已經和先輩們緊緊聯系在一起。
因此,現在的對我們左翼青年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成長為一個無產階級戰士,去為了理想而奮斗終身,真正改造社會。當然自身成長是在實踐斗爭過程不斷取得的,即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
我認為,現在的社會矛盾和像烏有網、旗幟網等等大量同志所做的工作,社會已經產生了大量的左翼青年。現在應該是我們有理想的青年義無反顧的去和群眾的生活和斗爭廣泛結合的時候了。應該與群眾的結合的過程中去改造自己,去鍛煉成像武老一樣的無產階級戰士。
很多人回問,“我們現在去結合,能干什么?”如果自己不知道干什么,那就先和群眾結合,才能知道干什么?如果有人已經開始結合,取得了一些經驗,那是很好了。沒有的話,就得我們自己去走。
我個人感覺時間是相當緊迫,一是,越遲我們就越會被群眾拋棄,可能就成為小資產階級左派;二是,越遲就意味著勝利可能越遲,群眾和我們的痛苦和災難就越多;三是,如果左派和群眾力量的成長速度趕不上資本主義的毀滅速度,那么后果就太可怕了,而群眾和左派的力量成長必須在實際斗爭中不斷取得的。
我想用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馬克思主義》這本書最后的結論來給我們一些思考和警醒:
“最后可以用列寧的話做結束。他有名的格言:“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常常被人們正確地引用。但他還以同樣的分量寫道:“正確的革命理論……它只有同真正群眾性的和真正革命運動的實踐密切聯系起來,才能最終形成。” 這里每一句話都是有道理的。革命的理論工作是可以在相對孤立的條件下進行的——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列寧在戰火圍困的蘇黎世。但理論只有同無產階級(群眾)自己的集體斗爭相結合,才能獲得正確的和最后的形式。
近年來,歷史中所常見的那種僅僅成為一個黨組織的形式上的成員,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結合,必須同無產階級的實踐活動取得密切的聯系;僅有革命小組的戰斗精神也是不夠的,必須和真正的群眾相結合。
反過來,和群眾運動的結合也還不夠,因為后者有可能是改良主義的,只有群眾本身是革命的,理論才能完成其卓越的使命。
能成功探討馬克思主義的這五個條件,二戰后的發達資本主義還沒有出現過。……在一個成熟的工人階級中誕生真正的革命運動時,理論的“最終形式”是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先例的。現在只能說,當群眾自己說話時,五十年來西方產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就只好保持緘默了。”
我想當前我們離這五個條件也是相當遠,可能在毛時代非常接近。如果我們離上面說的五個條件越來越遠,或者實現可能越來越小,那么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經濟動蕩就一直這樣輪回下去,直至毀滅,毀滅并不是社會主義的黎明,而是更加的血腥和野蠻。
如果我們不想被歷史拋棄,不想成為一個小資左派,不想成為西方馬克思理論家,不想這個社會存在這么多的不平等,那剩下的道路其實不多。就是像武老那樣千千萬萬的革命者一樣,少一些徘徊和擔憂,多一份勇氣和責任,到實際斗爭中去,到學生工人農民中去,不斷改造自己,鍛煉自己,甚至為此奉獻一切去實現全人類的解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