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行百里者半九十。歷史的腳步從來不是簡單的前進與勝利,也同樣有著迷惘與反思。當“告別革命”的呼聲甚囂塵上,當“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憲政”的論調成為史學界的寵兒,曾經沸騰的熱血難道真的在歷史上毫無作用甚至走向反面了嗎?曾經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為之奮斗犧牲的理想,難道真的是青春毫無意義的騷動嗎?回首五四,重溫歷史,前輩們走過的道路,將重新顯現出來。
一、五四是青年人的五四
李鴻章說過“一萬年來誰著史,五千里外覓封侯”,袁崇煥說過“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孰是孰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也許是彼可取而代之也的羨慕,也許是大丈夫當如此也的豪氣。所不同者,是為了自己取代舊統治階級的地位,還是為了保國安民的理想。
請把歷史的鏡頭推到五四之前七十年,船堅炮利的西洋人覬覦著中華帝國的龐大市場與肥沃土地,而漫漫長夜里中國人卻仍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酣睡。資本主義狂熱的欲望與鋒利的牙齒終于撕開了夜幕,將血與火一同澆鑄在中華民族的肌體上。林則徐不是不想勝利,但漫長的封建專制已然侵蝕了這個曾經偉大光榮的民族所有的活力,縱然有一個林則徐,可有更多的奕山、琦善和牛鑒,并將不斷重演這悲涼的一幕:浴血奮戰的士兵和人民,被統治者一次又一次無恥的出賣——無論是義和團,還是后來的十九路軍。甚至可以說從這一刻起,清王朝的覆滅已經指日可待了,因為積重難返,更因為先進(無論其多么野蠻)戰勝落后的歷史必然。
那曾經推動過中國歷史發展的農民戰爭呢?可惜,小農意識同樣是過時的糟粕,當農民戰爭一次又一次變成野心家們奪取帝位的工具后,曾有過進步意義的農民戰爭也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甚至淪為被慈禧犧牲的祭品。他們像后來正面戰場的國民黨士兵一樣,盡管對外敵不曾退卻浴血奮戰,卻因為統治者的一己私欲而只能留下無盡的遺憾與不甘。
還有些想補天的人。洋務派也曾做出過一番事業,卻在甲午海戰中全盤崩潰。康有為想做中國的教皇又不敢犧牲,最終演出一幕幕的丑劇——甚至現在也還有很有些徒子徒孫在海外重復著這套伎倆。而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只不過給了地方實力派一個機會,堂而皇之明目張膽的走上軍閥割據之路。他們的失敗,是不幸也是幸運,因為摻雜著個人私利的政治行動,最終一定會走向可恥的結局。
但是中國還有青年,還有那些熱血沸騰滿懷理想的青年,他們雖然不能與舊的時代完全割裂開來,卻已經燃燒起新時代的火種了。所以五四,是那些封建制度的孝子賢孫和帝國主義的馴順奴才所絕對不能想、不敢想、不能做、不敢做,而唯有新的青年才能想、才敢想、才能做、才敢做的事情。因為他們不是舊時代亦步亦趨的仕,而是有著強烈國家責任感的的青年。舊時代的寵兒們由于私利或多或少的對舊制度抱以希望,卻渾然不曉新的黎明即將來到,自己已然是行尸走肉的鬼魅了。在這百年長夜里,只有那些最有希望、最有熱情、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去點燃朝陽的青年,才可能打破沉悶的鐵屋,讓春風吹遍原野,孕育出新的生機。五四青年是中國的希望,因為他們不是為了私利,不是為了取代舊人物的地位,而是為了民族的興亡去奮斗。五四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因為五四運動是青年的運動,五四精神是青年的精神!
二、青年人是中國的先鋒隊
曾有人說過,五四前是啟蒙壓倒了救亡,五四后是救亡壓倒了啟蒙。甚至有人說,五四使中國歷史走向了暴力革命。如前所述,當中國已經面臨瓜分豆剖的局面,當中華已經陷入亡國滅種的危局,我們的前輩還能夠坐在書齋里嗎?是的,讀書,讀了以后去做官,雞犬升天,侵略者再兇也是需要偽政府和維持會的。是的,讀書,讀了以后去做學問家,光宗耀祖,侵略者再野蠻也是需要走狗粉飾太平的。是的,讀書,讀了以后學會鉆營,無孔不入,侵略者再恐怖也是需要奸商維持經濟的。讀書好,一人讀了一家不餓,家家讀了家家都無需抵抗了。我們的學問在,縱使民族亡了也等于活著。真是動聽的仙樂。莫非只有做學問為侵略者唱贊歌我們的民族才算得有救嗎?或者說這學問本就是為未來的洋大人所做的呢?或許吧,今日不正有人高唱愿死在美國的導彈下嗎。無論滿清、民國還是汪記政府,統治者既然總需要幫閑,文人便應去扮演這樣的角色。
呸!
唯其義盡,所以仁至。八百年前古人且知道的話,青年們又怎么會甘心做書齋里的蠹魚,做侵略者的奴才和消磨民族意志的軟刀子!
所以前輩們要站起來,告訴這世界,你的刀子可以砍斷中國人的腦袋,卻砍不彎中國人的脊梁,你的大炮可以征服中國人的土地,卻征服不了中國人的意志!我們看清了官僚老爺的嘴臉,我們認清了“文明國家”的本質,當今天下,除了我們青年,還有哪個出來擔起拯救民族存亡的責任!
所以從五四后,青年站起來了,中國的精神也站起來了。人們不再寄希望于已經腐爛透頂的軍閥政府,不再抱幻想于早已沆瀣一氣的國際強盜。人民要主宰自己的命運,國家要爭回自己的獨立,青年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因為他們是青年,是中國的先鋒隊,訣別了舊的歷史與思想,而成為昭示著新中國曙光的新人類。
三、先鋒隊是人民的先鋒隊
啟蒙,聽上去多么崇高,是的,我是先生,來啟你,你是蒙,便只能聽我說。自視啟蒙者的,多半把自己看的太高了,而今天的中國,這樣的人更是太多了。
那么五四前的啟蒙呢?民主科學到底是需要傳進中國的呀,中國的老百姓,到底是蒙的呀。
且慢!中國老百姓的蒙與不蒙,原不是洋人老爺和華人跟班說了算的。民主呀、科學呀、普世價值呀,聽去很好,做來呢?真的有用嗎?或者本來有用,販來的卻是假藥呢?
五四之后十六年的“一二·九”運動,學生們終于走出了北京城,走向了廣大的農村,切實認識到中國的現狀。而若無“六·三”罷工,五四又豈能有如此大的聲勢與效果呢?只提五四的罷課,而不提六三的罷工,豈能說不是某些以啟蒙者自居之人的有意為之呢?
青年的洪流沖破了“讀書救國”的幻覺,走上了戰斗救國的道路。他們見到了長辛店工人何以辛苦終日而不能糊口,他們見到了宛平的人力車夫何以每天奔波卻無法成家,他們見到了良鄉的農民何以被一場場天災人禍逼得賣兒鬻女。他們學會了將小我的痛苦和國家民族的痛苦結合起來找到共同的根源,他們明白了只有找到國家民族的出路才會有自己的出路,他們懂得只有投進人民大眾的隊伍才能贏來最終的解放。人民教育了青年,因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青年喚醒了人民,因為青年是人民的先鋒隊。
正因為是先鋒隊,青年往往會走向錯誤的道路,而歷史的進步,更依賴于無數無名者所組成的大軍。五四一代的分流,既是歷史的必然,更是個人的必然。以啟蒙者自居,高出人上的,最終還是要被昆明的槍聲驚醒。以受教者自詡,甘處人下的,最終成為歷史的主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人民,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會為之奮斗。如果不與人民結合,在那樣風雨如晦的年代,一腔熱情又能保持多久?有的人被舊勢力俘獲,成為行尸走肉;有的人被舊思想俘獲,成為官僚走狗;但更多的青年被人民所教育,最終走向了新的時代,成為地平線透出的第一縷曙光。
歷史的洪流,只有結合了人民的意志,才可能奔騰直下,一往無前。把自己看做高人一等的先生的人,想要指導“蒙昧”人民的人,紛紛走向歷史的反動,因為新的時代,注定要由人民自己來創造。
五四的成功,就在于那些青年終于走近了人民,真正的成為人民的一員,把自己的知識和力量,把自己的青春和理想,把自己所有的熱和光,統統變做了為人民而燃燒的火炬。
五四所繼承的,是自1840年以來,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的理想。
五四所開啟的,是青年奮起的時代,是青年走向人民的時代,是人民自己起來掌握自己命運的時代。
想挽救自己滅亡命運的、想爭權奪利的、想把人民當成無知者任自己欺騙的……已經先后走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五四萬歲,因為青年的精神萬歲,更因為青年自覺走向人民的選擇萬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