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風華正茂

青年要奮起——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

浪漫騎士張道正 · 2009-05-04 · 來源:烏有之鄉
紀念五四 收藏( 評論() 字體: / /

2009年是五四運動90周年。然而,不知為何,五四離80后90后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了。我清晰地記得,高中時候學校還紀念過五四運動,進行大型植樹等活動,集體宣誓愛國救國,真令我們激情澎湃,心中洋溢愛國豪情。進入大學后,五四卻愈來愈遠了,各高校也是開場文藝晚會就完事,并且普通青年學生是看不到的,晚會時開給領導和小部分“進步”學生看的。教育的缺席和缺失讓五四精神和當代青年脫離了。

   2004年小泉純一郎於9月21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闡明日本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野心。兩岸三地的中華男兒走上街頭抗議。我亦參加了在濟南泉城廣場的抗議活動,和山大·山建工等高校的幾個男女學生以及幾個退伍軍人一道作為代表在泉城廣場扯起橫幅,呼吁群眾簽名抗議日本入常。當看到數以萬計的人在橫幅上簽名留言,當看到老爺爺老奶奶領著孫子踩踏日本國旗,當看到小孩子揮著旗幟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我難禁淚流滿面,仿佛看到80多年前先輩們在街頭為民族為國家吶喊的身影。那天我們舉著國旗和橫幅自豪地接受記者們的拍照,每一個人還在旁邊的獻血車旁奉獻了一袋熱血。我們還約定傍晚去“五三慘案”遺址集會以示紀念和緬懷,并表達對日本的憤慨。但我提前接到一位要好的老師的勸告,說公安局會去抓集會的人,不允許非法集會。學校還以開系會為由將學生鎖到大會議室里,并且嚴禁任何人請假出校門,否則一律開除。那晚散會后我走在學校的操場上仰望夜空的月,心底無比悲涼。

     現在回想,或許可以明白為什么五四精神漸漸遠離了80后90后的青年人。2008年,當看到許多的學子只能在QQ上MSN上掛一顆紅心的時候,當我看到也有人號召抵制家樂福的時候,當我看到中國留學生在外國的街頭聲嘶力竭淚流滿面地自由表達愛國之情的時候,我心如止水,并且嘴角有一絲冷笑。

 

   我懷念真正的五四精神。

0.jpg

五四運動的背景: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五四運動的過程:
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消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


  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最后定出四條辦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齊集天安門示威的計劃。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沖破軍警阻撓,云集天安門,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并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貨幣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游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后,軍警給予鎮壓,并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


  被學生燒掉的趙家樓學生游行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各界人士給予關注和支持,抗議逮捕學生,北洋軍閥政府頒布嚴禁抗議公告,大總統徐世昌下令鎮壓。但是,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紛紛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學生聯合會。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成立。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和工人也給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并向各省的省議會、教育會、工會、商會、農會、學校、報館發出罷課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南昌、武漢、長沙、廈門、濟南、開封、太原等地學生,在北京各校學生罷課以后,先后宣告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斗爭。


  6月,由于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涌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170多人。學校附近駐扎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4日,逮捕學生800余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棺h活動。


  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后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并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陳獨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面對強大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的大事記:

 4月24日,梁啟超致電國民外交協會,發布歸還青島通電。


  4月29-30日,巴黎和會代表參加會議,凡爾賽和約關于山東問題條款【第156、157、158條】,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并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員會(總統府智囊機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不簽約。上?!?A target=_blank>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于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BR>


  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愿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A target=_blank>蔡元培將外交失敗轉報學生。


  5月3日,北京各界緊急磋商對策。當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并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大會決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門舉行示威游行。


  5月4日上午10時,各校學生召開碰頭會,商定游行路線。下午1時,北京學生3000余人從匯集天安門,現場懸掛北大學生“還我青島”血書。隊伍向使館區進發,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隨后發生學生大規模游行。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學校總罷課。清華學生宣布“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斡旋,被捕學生返校,學生復課。


  5月7日,上海60多個團體舉行國民大會。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學校全部罷課。


  5月11日,上海學生聯合會成立。 北京各大專學校教職聯合會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專校長遞交辭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之后開展演講、抵制日貨、發行愛國日刊等活動,組織“護魯義勇隊”。


  6月1日,政府查禁聯合會。


  6月3日,北京學生因政府為曹、章、陸辯護,舉行大規模街頭演講,當日170多名學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學生出動比3日多一倍的人數上街演講,當日700多名學生被捕。


  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6月6-8日,罷工規模擴大。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銷曹、章、陸職務。


  6月11日,總統提出辭職。


  6月12日,商人開市。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電專使在和約上簽字。


  6月23日,徐世昌會見山東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電令陸征祥從緩簽字。


  6月27日,京津學生,留日留美學生請愿。


  6月28日,北京商學界代表再次請愿,中國全權代表陸征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的意義: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后,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準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

五四運動的領導:

dsfsdfsdf.jpg

李大釗:

lidazhao.jpg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后,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后,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luojialun.jpg

羅家倫(1896-1969),《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起草人、五四游行總指揮。浙江紹興人,字志希。倡導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前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清華大學首任校長。逝世于臺北。
wenyiduo.jpg

 聞一多(1899-1946),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湖北省蘄水縣(今浠水縣)人。
yufangzhou.jpg

于方舟(1900-1928),原名蘭渚,又名芳洲,生于河北省寧河縣(現為天津寧河縣)。五四運動天津領導者之一。
sdfd.jpg

 陳獨秀(1879~1942年),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慶同,字仲甫。安徽懷寧(今屬安慶市)人。


  早年留學日本。1903年參加拒俄運動,曾參加反對清王朝和反對袁世凱的斗爭。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志,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后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F2003120214453400000.jpg (32.86 KB)

F2003120214453400000.jpg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科學,民主。另一種看法:愛國,自救。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場發生于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游行、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后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就此,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在列強面前顯得軟弱,使國人異常不滿,從而上街游行表達不滿。

    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是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二十一條》至1926北伐戰爭之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中國傳統文化,探索強國之路的思想文化運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戰爭之后大量傳入中國并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政治、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中國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學習西方及日本學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辦學方針,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英國文學)、劉師培、魯迅(周樹人,教中國小說史)、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教新文學)等被聘請于北大任教,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70多天激戰,于11月7日全部占領德國租借地膠州灣。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 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并發布,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于日本以及“賣國” 的政府強烈的不滿,被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反日的活動,這種情緒在五四運動中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并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用于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與日本交換了關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于山東問題的換文,其主要內容為: 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于青島"。2、關于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欣然同意"。駐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親遞換文,后被北京學生痛毆。在中國對德宣戰,與日本同為戰勝國,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沒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擴大了,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占山東的借口。

    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產業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形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量。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后,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禮行徑,并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于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合法條件。但結果,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4月30日終于簽訂《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



    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消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

    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高師、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最后定出四條辦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齊集天安門示威的計劃。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沖破軍警阻撓,云集天安門,他們打出“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并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貨幣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游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后,軍警給予鎮壓,并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

    被學生燒掉的趙家樓學生游行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各界人士給予關注和支持,抗議逮捕學生,北京軍閥政府頒布嚴禁抗議公告,大總統徐世昌下令鎮壓。但是,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紛紛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學生聯合會。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成立。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和工人也給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并向各省的省議會、教育會、工會、商會、農會、學校、報館發出罷課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南昌、武漢、長沙、廈門、濟南、開封、太原等地學生,在北京各校學生罷課以后,先后宣告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斗爭。

    6月,由于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涌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 170多人。學校附近駐扎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4日,逮捕學生800余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棺h活動。

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后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并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6月11日,陳獨秀、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 ”。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面對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6月 12日以后,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揚州群眾火燒日貨支援學生

大事記
3月6日,梁啟超致電北京政府總統外交委員會[注 1]委員長汪大燮、事務長林長民,報告他從和會上獲知的段祺瑞與日本借款和山東問題。
4月24日,梁啟超致電國民外交協會,發布歸還青島通電。
4月29-30日,巴黎和會代表參加會議,凡爾賽和約關于山東問題條款【第156、157、158條】,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并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上?!洞箨憟蟆?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于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國民外交協會理事林長民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愿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
5月3日下午,以林長民為首的北京國民外交協會召開會議,決定阻止政府簽約。國民外交協會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將外交失敗轉報學生。當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并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大會決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門舉行示威游行。
5月4日上午10時,各校學生召開碰頭會,商定游行路線。下午1時,北京學生3000余人從匯集天安門,現場懸掛北大學生"還我青島"血書。隊伍向使館區進發,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隨后發生學生大規模游行。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學??偭T課。清華學生宣布"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斡旋,被捕學生返校,學生復課。
5月7日,上海60多個團體舉行國民大會。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學校全部罷課。
5月11日,上海學生聯合會成立。 北京各大專學校教職聯合會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專校長遞交辭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之后開展演講、抵制日貨、發行愛國日刊等活動,組織"護魯義勇隊"。
6月1日,政府查禁聯合會。
6月3日,北京學生因政府為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辯護,舉行大規模街頭演講,當日170多名學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學生出動比日多一倍的人數上街演講,當日700多名學生被捕。
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6月6-8日,罷工規模擴大。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銷曹、章、陸職務。
6月11日,徐世昌總統咨參眾兩院請求辭職,未被接受。
6月12日,商人開市。錢能訓內閣全體請辭。
6月13日,準錢能訓辭職,特任龔心湛兼代內閣總理。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電專使在和約上簽字。
6月22日,國務院通電全國,徐世昌總統打消辭意。
6月23日,徐世昌會見山東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電令中國全權代表陸征祥從緩簽字。
6月27日,京津學生,留日留美學生請愿。
6月28日,原定簽約之日,中國代表團駐地被留學生包圍,代表團發表聲明,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參 2]
后期
1921年召開華盛頓會議期間。1922年2月4日,中國和日本還在華盛頓簽訂了《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其附約。條約規定,日本將德國舊租借地交還中國,中國將該地全部開為商埠;原駐青島、膠濟鐵路及其支線的日軍應立即撤退;青島海關歸還中國;膠濟鐵路及其支線歸還中國等。附約中規定了對日本人和外國僑民的許多特殊權利,但是中國通過該條約收回了山東半島主權和膠濟鐵路權益。


參見五四運動大事記

學生代表
羅家倫(1896-1969),《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起草人、五四游行總指揮。浙江紹興人,字志希。倡導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五四后留學海外,后來擔任過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清華大學首任校長。逝世于臺北。
段錫朋(1897-1948),北京大學學生會會長、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會長、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江西永新人,字書貽。逝世于上海。
張國燾(1897-1979),北京學生聯合會講演部部長。江西萍鄉人。五四后來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代表大會成員。后來因與毛澤東等人產生路線分歧,從共產黨占領區出逃。最后死于加拿大。
傅斯年(1896-1950),山東聊城人,字孟真。五四游行總指揮。五四后游學柏林、倫敦等地。歸國后致力于學術研究,創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并曾任臺灣大學校長。逝世于臺北。
許德珩(1890-1990),江西省九江市人。創立九三學社,任主席。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病逝于北京。
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后來曾兩度擔任共產黨最高領導人。
張太雷(1898-1928),江蘇常州人,北洋大學學生,天津學生聯合會評議部部長。后來領導了共產黨的廣州起義。但在起義中被暗殺。
于方舟 (1900-1928),于方舟,原名蘭渚,又名芳洲,生于河北省寧河縣(現為天津寧河縣)。五四運動天津領導者之一,1928年去世。
馬駿(1895-1928),天津學生聯合會副主席。
孫越崎(1893-1995),北洋大學學生會會長,學生代表
周恩來(1898-1976),天津覺悟社領導人。后來成為共產黨重要領導人。
鄭振鐸(1898-1958),作家。原籍福建省長樂縣,生在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
聞一多(1899-1946),詩人,學者。湖北省蘄水縣(今浠水縣)人。
陳潭秋(1896-1943),湖北黃岡人,原名澄,字云先。中共創始人之一。
何葆仁,復旦大學學生,上海學生聯合會主席。

運動主要領導人、支持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民主維新人士。
陳獨秀(1879-1942),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學時任校長。
魯迅(1881-1936),中國近現代思想家、革命家、文豪,中國共產黨的支持者。

  
五四時期的相關團體
少年中國學會:一些不滿現狀、主張社會改造的青年組成。根據馬志尼在西方創造“少年意大利”創建。1918年6月30日發起,7月1日正式成立。發起人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釗、陳愚生、曾琦、雷寶菁、張夢九。王光祈是學會初期的主要負責人。學會存在達六年之久,先后入學會的有120多人??倳O在北京,在南京和成都設有分會,國內許多省份都有它的會員。在國外,旅居法國的會員最多。刊物:《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和《星期日》。1925年五卅運動興起后,學會分裂,無形解散,停止活動。
新民學會:共產黨早期組織,1918年4月14日成立時,1920年底70余人。發起人毛澤東、蔡和森,包括李維漢、向警予、蔡暢、謝覺哉等。起初,“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1920年5月,毛澤東在上海半淞園主持在滬會員會議,討論確定學會的態度是“潛在切實,不務虛榮,不出風頭 ”。7月,旅居法國的會員在蒙塔爾集會,議定學會方針為“改造中國與世界",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后,新民學會便逐漸停止了活動。
國民社:1918年5月,中國留學生因反對《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罷學歸國后,在上海成立了學生救國團。1918年10月20日在北京成立國民社,1919年1月創刊《國民》雜志。國民社得到蔡元培、李大釗等的支持,團結了許多具有愛國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會員近200名。
新潮社:《新潮》(英文名稱是,即“文藝復興”之意)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口號,與當時的《新青年》雜志相呼應。它是北大學生組織的一個社團,主要發起人是傅斯年、羅家倫。該社1918年1月19日開始成立,19年元旦創刊《新潮》月刊,1920年8月15日正式改成學會。成立時會員21人,1919年底發展到37人?!拔逅摹焙蟛痪?,傅、羅先后出國留學,新潮社即停止活動。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北大學生組織的一個社會團,主要發起人是鄧中夏、廖書倉等。1919年3月成立,1925年結束活動,會同曾發展到六七十人。
覺悟社:為打破天津男女學生的組織分開局面,1919年9月16日創建。當時社員有21人,男女各半。其中包括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馬駿、劉清揚、諶志篤等。這個組織比較嚴密,對外廢除姓名,發展新社員必須有三名以上社員介紹,由全體社員討論決定,他們用抓鬮辦法決定每人的代號,周恩來就是“伍豪”;鄧穎超就是“逸豪”。1920年1月該社創刊《覺悟》,其中周恩來撰寫《覺悟的宣言》等。后來周恩來、郭隆真等因領導學生運動被捕,覺悟社轉地下。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北京大學學生高崇煥、鄧中夏等十九人發起。
民治主義同志會: 1922年春天,由北京大學九個學生發起的。這九個人是王汝(后改名昆侖)、傅汝霖、鐘汝中(后改名天心)、陳兆彬(后改名君樸)、鄒德高(明初)、陳銘德、譚克敏、袁世斌、姜紹謨等。
孫文主義大同盟: 1927年1月26日廣州成立,后改名孫文主義學會,因黃埔軍校組織反共的孫文主義學會,又改為中山主義大同盟。這個同盟是由八個青年發起的,即郭春濤、鄧飛黃、李誠之、于振瀛、李世軍、延國符、廖維藩、王炳鈞,后來加入者有王立哉、范予遂、黃少谷(湖南人)等二百余人,后大部成員入汪精衛的改組派,并服務馮玉祥。
實踐社:發起人李壽雍、許孝炎、鄧文(火軍)等。除鄧文于1926年同李大釗先生一同遇難外,其成員大部分均傾向于支持國民政府。
興中學會:發起人童冠賢、王次甫、王禮錫等。此派以不左不右自命,后來王次甫加入新政學系,童冠賢則在蔣戰敗時,“人棄我取”地當上了政府的立法院長。學會經費由商震供給。
誠學會:是四川學生鄒附初、陳銘德、鄭獻征等所組織,是企圖插手四川政局的地方性組織。大部分是民治主義同志會會員,與四川軍閥劉湘等有聯系。
國民會議促成會:1925年5月1日在北京成立。


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當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思想文化
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與尊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由于在1919年10月,總統舉行秋定祭孔,同時組織了四存學會,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學”為宗旨,1921年更修訂了《褒揚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封建禮教。梁啟超和梁漱溟則高唱中國文化優越論,反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反對中國革命派,同時抵制馬克思主義??墒?,在五四運動中,一些五四動的人士反對中華文化道德思想文化,又推行了新文化運動,更提出“打倒孔家店 ”、“推倒貞節牌坊”等口號。
不過之后中國的語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淵源很大程度來自于五四時期的西化理論

對外關系
中國代表沒有在巴黎和平會議上簽字,這并不代表中國的利益和權益能夠保留下來,相反,刺激了日本吞并中國,排擠其他列強的速度。由于北京政府的失敗,各地軍閥利用北京政府的無力,相互攻伐,加劇了中國的內亂。
1921年到1922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提出“十項原則”,山東問題得到解決,日本把青島交還給中華民國政府但是膠濟鐵路仍由日本控制,山東實際仍由日本控制,中國權益沒有恢復。

社會經濟
學生和群眾的抵制日貨,一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一戰的結束,中國的社會經濟依然無法擺脫遭受欺凌的厄運。

教育方面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自動主義”“自律輔導主義”等教育思想在五四推動下,教育界引起巨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廢除學監制,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范、嶺南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婦女權利在五四影響下發生變革。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壬戊學制),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大學四至六年,以美國為藍本,教育得到革新。

文學藝術
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五四以后,中國出現了大小40多個文藝社團,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對中國文學發展影響深遠。這個時期,出現了大批文學巨匠,如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郭沫若、郁達夫等。

政治方面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份顯示出當時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認為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一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
五四運動以后,工人罷工和政治斗爭依然不斷,1920年五一,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意義
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并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準備。

評價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故中國大陸一直存在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尤其在黨活動中被視為重要紀念,各級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學校、機關都對其形式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型的紀念活動出現。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時不我待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专区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思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