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云南師范大學講座提綱:
毛主席永遠是青年人的希望
——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一、從今天年青人的一句流行話語:“活得沒意思”談起
1、首先是“活得太累”,從沉重的書包,煩人的作業,泛濫成災的考試到高考這個“鬼門關”——好像人生只有這條獨木橋的道路,它摧殘了青年人的天性。
剛進大學沒喘過幾天氣,就已開始感覺未來就業的壓力,畢業前后要為此折騰得“死去活來”,幾乎是要犧牲殘存的所有尊嚴換來一個飯碗,緊接著又要去挑另一副沉重的擔子:買房——房奴。
2、太累,主要是太單調,生活單調失去人生意義。“覓食(飯碗)筑窩(房子)”。這不是所有其他動物活的全部意義嗎?難道我們的改革就是為了重新回到動物世界去嗎?
3、歸根結底是失去了意義,也就失去了希望!剛剛跳樓自殺的北京理工大學生旅存曉的遺言:人活一輩子為了啥啊!另一位常州劉說:但我覺得活到現在,只感覺眼前一片黑。
二、和澳國回來的女孩對話,不同的毛澤東時代
1、她說:“中國人除了掙錢就沒有別的活啦!”
2、貧窮的毛澤東時代,至少不擔心拖欠和發不了工資、下崗,看病,住房,孩子上學養老,那是公家的事。
3、那你們操什么心啊?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除了建設和關心集體,社會,還要反修防修,操干部的心,要操全世界的心。網上有個帖子說:那個年代,不是別人干涉我們的人權,而是我們天天在干涉全世界的人權。
三、社會轉型,價值感主導
改革首先是改變社會主導的價值觀,責任田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從“關心個人利益”宣傳西方生活方式到鼓勵少數人富,爭當“一部分人”,爭當精英,人上人,下意識中都想把更多人踩在腳下,重新啟動階級壓迫的動機。大家各顧各的,政府趁機放棄責任,鄧說:什么改革就是卸包袱,卸什么包袱?從對農業改造的投資到完成工業化的責任,從社會福利到大一統的國家,例如西藏問題。也才有了新四座大山。
他們大談的人性只是人還有的獸性,我們的人性觀是在追求和建設一個理想社會中區別了動物。
四、老年型社會和青年型社會
1、幾十年自由主義的泛濫的一個最大惡果就是使一代青年人的生活失去了意義。
2、曾經激情燃燒的青年人的天性經過自由主義的瓦解而沉淪,要么迷茫,要么放蕩,要么投向宗教和舊傳統的懷抱中。
3、新保守主義要回到貴賤有序的貴族社會,永遠并保持這個秩序的穩定,就要求保持一個老年型社會,并以此約束青年人循規蹈矩,他們攻擊所謂社會的進步就是青年人造反。
4、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沉重打擊美國和西方主流社會,席卷全球的wenghuagemin,也就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青年造反運動”。當時都已七、八十歲高齡的毛主席和馬爾庫塞被全球青年公譽為“青年造反之父”。
5、從青少年時代的“天下者,我們的天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七八十高齡直接接見一千多萬紅衛兵、青少年,鼓勵他們關心國家大事,要敢想、敢說、敢干。毛主席的一生都是鼓勵青年人敢于革命,敢于造反的。他把改造舊社會,建設新社會的希望主要寄托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身上。
6、他一生都十分關心青年人的成長,提倡體育第一,痛斥學校設置課程太多,學生負擔太重,考試把學生當敵人,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不管校長,老師都是圍繞學生來進行,而不是相反;他一直鼓勵年青人敢于打倒權威,創立自己的新學說,新學派;他一直要求破格提拔青年干部。并把他們放到生產斗爭,科學實驗的第一線去鍛煉成長,他要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中培養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按照新保守主義的觀點,毛澤東要建設的就是一個要搞亂傳統社會的“青年型社會”,在這樣一種青年型社會中,青年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永遠充滿著希望!那么老年人呢,當時流行的一句歌詞是“革命人永遠是年青!”
近50年前,毛主席曾預言:50年內外到100年左右,這個世界將要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這一代年青人將置身于這一偉大的社會革命中,有一個不容回避的歷史責任。
七十年前,就是這個云南師范大學接納了西南聯大,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也為民族未來的復興保留了一些希望,今天,在“五四”運動90周年的前夕,我們兩代人相聚在這里交流,也是到了“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胸中也決不會沒有希望,這個希望就是毛主席為人類前途開辟的光輝道路。
還是毛主席那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象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中國的前途是你們的,世界的前途是你們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