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寫點什么,用我微薄的語言。
一個人之所以求死,一定是希望破滅,找不到任何出路,同時還要反抗和報復那些逼迫自己的勢力。
上世紀初,長沙城的趙家小姐,反抗父母包辦的婚事自殺了。按毛澤東的分析,她是出逃無路,求救無門,力量弱小,身體任人擺布,之后才用自殺的方法保住心靈和肉體的清白。這一死,雖是消極的方式,但含有反抗的積極。然而,我卻懷疑張同學之死是否暴露了逼他自殺的真正元兇:一次考試,一些戲弄和排擠,就把他逼死了,是不是太容易了些?!
我感到有一種罪惡的力量藏在背后,今天逼死張同學,明天還會逼死甲同學、乙同學。我很希望能替他尋找到真正的元兇,并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人能做出防范。
張同學之死是因為他沒有了出路。他的出路建立在一次考試之上,這次考試關系到他的畢業證,畢業證關系到他的工作,工作關系到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寄托。我不禁要問,是誰把張同學的出路設計得這么陡峭,一步也偏離不得?是誰把張同學的生活寄托圈定得這么狹小,使他活活悶死在里面?
有人提到《奮斗》里有個高強因為拿不到畢業證書而自殺,我于是去找來看了一下。不知道張同學是否看過《奮斗》這部所謂的“勵志片”,我覺得他的選擇和高強十分相似。對此,我欲哭無淚。我覺得張同學的死是對我們極大的提醒,應該引起我們對目前社會中彌漫的罪惡誘因高度的警惕。
我們應該相信什么?像奮斗里那些畢業生那樣,信誓旦旦地說將來要左手摟著美女,右手開著大奔地來見同學嗎?像陸濤和夏琳那樣將原來的戀人一夜間棄如敝履嗎?像米萊那樣什么事也不干,大把花著家里的錢整天纏著男友嗎?下崗工人的孩子高強陪這些紈绔子弟玩了四年,結果陪進了生命,就為了換來陸濤的幾句稱贊:“你最了不起,你比我們都酷”嗎?
錯!我們不需要這種生活!我們鄙視那種車房美人的炫耀!我們珍惜友情和愛情,厭惡朝三暮四的放縱!我們不追捧空洞無物的時尚和酷!我們不歡迎見面就攀比的朋友!
我不能說張同學就是受了高強的影響,就是因為他周圍有一群陸濤米萊那樣讓他絕望的人。但是我想,如果他沒有那些朋友,會更好。
也許有人覺得,張同學的做法太極端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不錯,我以前對自殺的人也這樣想。可是看了張同學的遺書,你很難把他排除在正常人之外,他本不是一個極端的人啊。一個正常人選擇極端的方式,我認為是社會上罪惡的誘因太大,人們碰觸的機會增多了。
我們雖然沒有自殺,但是被這種虛榮的價值導向折磨的還少嗎?一畢業,你不知不覺就會和從前的老同學、老朋友比較房子車子票子,從中感受落差和反轉。一旦自己的境遇不盡人意,就會不敢出門,不敢見人,喪失了自信。一旦自己的境況不錯,馬上又會想到某某人的更有錢更“成功”。我們沒有自殺,但心情浮躁,人際關系勢利化,沒有滿足感,沒有心平氣和。
我們是不是也走上了陡峭的路,鉆進了狹小的圈子?
罪惡的誘因把我們往一個篩子上引,它在頭頂發出誘人的熒光,讓人以為它是太陽。當你站上篩子,它就開始搖晃,如果你不夠粗大,就會從篩孔中掉出去。不斷地,篩孔變得越來越大,游戲玩到最后誰也站不住??杀氖?,很多人還在追捧這個篩子,忘記了本來可以站在大地上。
如果我們任由這個篩子來簸弄我們,那么我們永無寧日。我們要站在大地上,如果我們都看穿了篩子的把戲,擺脫了虛榮的戲弄,我們就愿意站在大地上。如果我們都愿意站在大地上,那么誰也阻擋不了我們。我們誠實、勤勞、互助、樸素的精神就是我們的大地,我們不能丟掉大地,站到篩子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