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指示,晚上要開會接受指導,填寫綜合測評考核表。吾等平庸學生當然是唯唯諾諾地聽從指示逐項填寫,填到附加分第一項時,方知寫了入黨申請書的可得2分,沒寫的是1.5分,我正慶幸上學期有聽命完成這份“作業”,填到第二項時卻驚聞去年獻了血的可得2分,沒獻的是1.5分,我不覺痛心不已,哎呀,可不是草民不想捐,是草民條件達不到捐不了啊。這時,我這個經常開小差,作一些自以為是哲學的思考的無聊學生拋開了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解,沿著因為沒捐血(準確地說是沒成功捐血)而少了0.5分的遺憾進入了天馬行空的神游。
以前就曾聽聞過有學生反對把大獻血與學分掛鉤,不過真到自己遇上這些事時,還是感到愕然和無奈的。作為一個熱心公益的善良學生,我對捐血或去老人院打掃之類的公益活動是干勁十足的。還記得高中最后一次捐血機會,是去年2月高三時的捐血。作為一個對數字毫無緣分的死心塌地的文科生,能記起去年一件普通事情發生的月份卻實是不易的,那是因為當時差幾天就是我的18大壽。我抱著回饋社會的崇高志愿和逃課的不軌企圖一馬當前地扎了針、驗了血,成為首個奔上獻血車的學生(因為其他人都回去上課了),當把登記表交給護士時,她卻冷冷地說“年齡不夠,下車”。我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趕鴨似的攆下了車。垂頭喪氣地回到課室坐下,被前后左右的同學以崇敬的口吻問起為什么獻血沒有扎口的時候,只好郁悶地道出原委。不過稍后就不再介懷了,因為聽說班里某女生謊稱身份證留在課室一會再拿便獻了血,別人整包血都浪費了,我被扎一針也確實不算什么。
上大學不久又有了獻血機會,雖說當天與我參加辯論賽的夢寐之求碰上了,但我仍冒著遲到棄權的風險義無反顧地再次走上獻血的隊伍,可見我對獻血的矢志不移。趕上了末班車,獻血針終于插入了血管,血細胞終于快活地跑進血袋,我似乎終于達成了一個心愿。但許多事情還是經常會出其不意地發生的,汗終于滲出校服,頭終于天旋地轉。躺下休息完,醫生就說下班時間到了,我只好接受那千萬血細胞無辜犧牲的事實悻悻而去。今年元旦放假前一天,我懷著不屈不饒的精神冒雨去到市區的流動獻血車,但這次完蛋得更快,一站上體重磅,勉強達到100斤。護士終于發話了,“但你是背著書包穿著衣鞋稱重啊”,在學校讀書是最好的減肥方式,我從不認為飯堂的剝削會比資本家輕。我猜想假如老孔三顧茅廬仍敗興而歸也是會放棄的,于是我從那時起就打消了獻血的奢望了。
說了那么多,還是要說明沒獻血不是草民的錯,草民已經盡力了。但現在的教育就是那么奇怪,實實在在的思想教育、公德教育是沒有的(老兄,不要再把空洞的課堂道德說教說成思想道德教育了),而愚忠的思想教育、不切實際的思想教育則充斥著教育體系,非要把獻血與學分掛鉤就是一例。有人高度近視獻不了,有人體重不足獻不了,有人不幸患上了乙肝等各種疾病獻不了,但教育方卻要把這些不能保證起點公平的標準作為綜合評價(實際上就是綜合評價中思想道德表現的評價)的標準,這就暴露出舊有道德評價體系的死板和粗糙。非要給“無償獻血”掛上有償的與學業緊密相連的評價,只會玷污了“無償獻血”的招牌,只會給“無償”塞入名不副實的異化內質。由此帶來的更可能的情況是適得其反,一方面提醒了那些本懷著崇高目的參與獻血的學生要打起小算盤,事事盤衡得失,另一方面是激起那些沒有捐的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他們遠離崇高。
另一項的學分與寫入黨申請書掛鉤就更無道理的。我們開學的首項任務,就是校方要求老師給所有學生布置的“作業”——交入黨申請書。愚鈍的我還為此煩惱了很久,既然入黨誓詞第一句就是“我自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那被迫寫入黨申請書并在其后因此入黨還稱得上“自愿”嗎?我為此交流過的所有同學為了準時完成“作業”,也只好自愿地上網找例文,自愿地寫下申請書。我們宿舍全體團員身份的舍友當時都挺羨慕一個“無黨籍”的舍友,因為老師說沒入團的不必寫入黨申請書。現在把學分與入黨申請掛鉤就難免人為地制造出不平等了,沒有團籍的學生肯定沒寫入黨申請,那就肯定不能得滿分,但憑什么寫了入黨申請書就可以有更多分呢?這無疑是在告示著申請入黨者(日后的黨員也必定是這些人中的一部分)高人一等,如果忽略沒有完成“作業”的少數人的情況,也就是說團員比無團籍學生更優越。團員或入黨積極分子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假若成了干部就是公仆),現在卻又被劃分為上等階層,這合乎常理嗎?
我由此又想到現在社會上的“公仆”其實也一樣,享受著比平民優厚的待遇,雖然宣傳機器一貫宣稱黨員與群眾地位是“平等”的,甚至說黨員應該是身先士卒,更為操勞(也就是沒有那么平等,比群眾更勞累)的,但近30年的社會現實告訴我們,事實是經常與我們聽到的宣傳……的。學校就是小型的社會,既然社會上是存在著這種“平等”,那么校園中也存在著這種“平等”就不足為奇了。
即使兩個0.5分都錯失,我其實也并不介意。我期望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多那么一分幾毛,而是能不能盡量減少世間的不平等、社會的潛規律和校園的俗化腐化。
主體98(2009)年3月8日
于智106陋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