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
我們總是有那么多的牽掛。
“我是家里的獨生子”
“我上有老下有小”
“我沒有足夠的錢給女朋友買生日禮物”
“我的愛人在家等我”
我們是兒子,是丈夫,是母親。我辦休學手續的時候,有人跟我說:“我們不只是我們自己,我們要為爸爸媽媽想想”,這話當然是很有道理的。
昨天看《高山下的花環》,那些真正的戰士舍棄一切包括生命。連長三喜不愛襁褓中的盼盼嗎?不愛他吃苦受累沒享過一天福的老娘嗎?不愛那比春妮還水靈的玉秀?師長難道不愛想當元帥的“小北京”嗎?老婆孩子熱炕頭誰不想要,可老靳踩著地雷犧牲了,就為了給口渴的戰士砍甘蔗……
趙蒙生是“功臣”家的公子,他過著好日子還想過更好的日子。他想他下了連隊,雖然一時艱苦,但是這個艱苦的跳板就能把他送到“更好的日子”那去,所以他在連隊“吃飯像吃藥一樣”,偶爾寫個什么什么提綱就算是“和大伙一起把工作做好”了,連隊有多少人也與他無關,他要的是蓋著紅印章的《調令》。但是后來,他沒能當成逃兵,他上了前線,為了他做人的尊嚴。當連長為了掩護他而犧牲的時候,他才真正的蛻變,告別了他膽小懦弱的繭。
后來戰士們占領了最高峰,仗打贏了。但是三喜死了、老靳死了、可愛的“小北京”也死了,“輕傷”的小柱子沒了兩條腿。看到結尾那些寫著“永垂不朽”的高山下的花環,想起老靳之前說的那句“烈士陵園見”,心里真不知道是什么個滋味。
那個年代的戰士,為了國家為了戰友,不要說家人,就是性命也都豁出去了。現在沒有戰爭了,“大多數人”“安居樂業”了,人的牽掛倒是多了起來。你讓他跟你走,為了那些還沒能安居樂業的人,他就說他要“先回去埋葬他的父親”。
我想我現在終于能完全體會孫恒說的“物質金錢思想觀念,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鎖鏈,一無所有才會無所不有”這句話的意思了。如果當初我沒有選擇休學,我現在也就是一個到處投簡歷想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的應屆畢業生罷了。
既然決定,那就跟希望我結婚生孩子過日子的父母告別,跟以前無知自私的我告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