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前度劉郎
這句名言經常在我們古代文學史課上被老師引用。這句話也是國學大師陳寅恪心目中的大學精神。這句話一聽起來還是十分之有吸引力的,作為知識分子,這句話所達到的境界是他們所欲最求的最終目標之一,而王國維,陳寅恪等優秀知識分子作為榜樣也值得后世之人的效仿。但是,這句話被放在課堂上,而不去仔細深入討論此句話所能涵蓋引申的額外意義,就會給人以一種誤解,乃至于對這句話的一種誤讀。在我看來,我們的古代文學 史的 老師也有誤讀之嫌疑。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這句話出自陳寅恪之口。從陳寅恪的1925年,陳寅恪回國任教于清華大學。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追求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他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博學而有見識的史學家。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專程請他到已被日軍侵占的上海授課,被他所拒絕。當時,面對民族危亡,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陳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發起向蔣介石獻九鼎的無聊活動,勸他參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賦》:“九鼎銘辭爭訟德,百年粗糲總傷貧”。以示諷刺。新中國建立后,陳在《對科學院的答復》中,又闡述了自己對于學術研究“獨立,自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毛公、劉公一紙證明書”允許“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不學習政治……”,在文革中收到沖擊,1969年10月7日在廣州去世。
由此看來,陳寅恪的一生的確是奉行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準則的。不管是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他對蔣的諷刺還是在新中國建立后要求歷史研究“不宗奉馬列,不學習政治”等要求的提出,都很明顯的體現了其奉行其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的理想。可以說,在國民黨時期還是在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在文革時期,他都是不合群,不合當時的潮流的,也就可以稱之為“另類”。這種“另類”必然兩個完全的社會里所不容,所以作為知識分子的他也只能深埋在故紙堆里去研究他的歷史罷了。
一個人在污濁不堪的社會環境下保持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不為當時之強硬勢力軟硬脅迫,例如在建國前的陳寅恪,朱自清,老舍等一批知識分子,乃是知識分子之楷模;相反的,順從于當時之時勢,并與之同流合污者,即使在文學上有不凡造詣但也逃脫不了后人的口誅筆伐。
國民政府在今天仍然有許多人為其翻案,并宣稱今日對于國民政府之評價乃因政治原因而對其污蔑不公正的評價。誠然,這里面必然會有政治之因素在其中,但是國民政府之不堪卻是不爭之事實。不管是在國內政策上,大批農民,工人生活艱難,還是在對外被小小日本打得丟了大半個中國來說,作為當時的正統政權——國民政府不可能脫離其責任。有人會說在國民政府接手前的中國是如此不堪,那么,在新中國接手后才幾年的時間,又如何能與當時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打一場極度不對稱的戰爭并且勝之?再者,國民政府如何會使的一開始僅僅被他們稱之為“匪”的共產黨軍隊建立發展最終被他們奪去了政權呢?
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許多知識分子便展現出來他們優秀的一面,也就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行為準則。他們用他們文學家的身份以及功力,用他們的筆,文章作為武器,狠狠的向當局投去,魯迅等左翼作家便是此類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也有一部分知識分子不愿同流合污,采取消極抵抗的手法來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詮釋。
說了這么多關于國民黨政府時期,下面就說說文革,文革在今天算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因為文革中所批判的以及預期的在今天都奇跡般的一一成為現實,當初全盤否定文革的官方已經難以自圓其說。如何看待文革時期的社會境況以及比較客觀的理解文革的內涵,這是我們來討論主論題的一門必修課。
不管官方如何去否定抹黑文革,隨著時間的推移,文革所批判的官僚主義,資本主義復辟已經逐漸明了,越來越多的人們會更加客觀的看待文革。文革全稱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1966年五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發表《五。一六通知》,為開端,1976年“四人幫”被捕為止,共十年的時間。
從現在官方的論調看來,文革的目的表現為防止修正主義,官僚主義,資本主義復辟等內容。但是實際上,文革的真實含義遠不及此。看到這場運動的名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不是政治革命,也不是經濟上的革命,是文化上的革命。我們知道,1949年新中國建立,政治革命基本完成,到了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完成了經濟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這點是仿效蘇聯也是馬克思主義論述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內容。按照常理說,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論從上層建筑還是經濟基礎來說已經誕生,應該可以高枕無憂了。
誠如列寧所言,受到當時時代的局限,馬克思不可能能夠把夠將今后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都預料在其中,他們所能做的乃是提供一個框架,一個方向。中國在三大改造完成夠正式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按照劉XX,鄧XX等一些人的看法來說,已經大功搞成。但是毛主席卻不這么認為,他在不斷地思考以及從現實中得出了在社會主義國家里,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這段時期的主要矛盾,從而延伸出來“無產階級領導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文革便是此理論引導下的總爆發。
其實我們從蘇聯的歷史就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英明論斷是如何正確。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經濟基礎以及上層建筑完全符合馬克思列寧理論的基本論述,赫魯曉夫以及后面幾個領導人都將精力頭放在發展生產力上面,但是就在短短幾十年后卻分崩離析,成為一個悲劇。當我們在反思蘇聯解體的悲劇時,其笨拙的官僚體制以及不受監督的官僚作風,官員貪污腐化成為了眾多學者之共識。作為中國來說,蘇聯的對比意義是十分之大的,在五十年代中國與蘇聯從政府組織結構還是經濟方向來說都有明顯的相似性,如果從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說,如果中國繼續這樣走下去,蘇聯今天的結果很可能在某個時候在中國實現。
六十年代中蘇交惡,毛主席逐漸清楚地看到蘇聯內部的種種危機,這也堅定了他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決心。文革不僅僅是如現在官方所言的要揪出黨內的走資派,更重要的是,文革是一場沖破官僚主義,一場偉大的思想革命。中國人做了幾千年的奴才(包括現在),“官本位”“等級制度”貫穿了中國整個歷史,這種思想植根于中國人乃至于全世界人的心中,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內核“人民當家作主”是相違背的,這點馬克思列寧沒有發現,而毛主席卻發現了。倘若不在文化上徹底根除這種奴才思想,就算是政治上乃至于經濟上都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但遲早會跌落到歷史的循環中,這也就是黃炎培問毛主席的那個“歷史周期率”經典問題的意義之一。所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正是毛主席意欲將人的精神重塑的一個偉大的思想運動。
不管是防止紅色中國變色還是從思想教育意義來說,文革都有其偉大的現實以及將來的意義。可以說,文革的發動是完全正確的,那個時代并不像今天某些人所言是崩潰,乃至于混亂不堪的時代。這點我已經有另文表述,現不展開。如果說這段時期乃并不像國民黨時期如此般不堪的話,那么作為當時具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知識分子們,在文革里的遭遇顯然就沒那么好了,他們被剝奪了可以高高在上的優越條件,知識分子必須下放農村跟廣大的農民一起工作,體驗下層生活。知識分子一直有一個特質就是“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就連孔子當年也被老農譏諷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文革期間毛主席要求所有知識分子下鄉勞動,就是要改變知識分子這種忽視,厭惡勞動的風氣,投身到廣大人民中間。
在文革中人民有著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權力,這點與幾千年的傳統格格不入。作為當時的一些歷史學家,本不應該繼續的埋在故紙堆中書寫帝王將相的歷史,而應該將目光更多的側重于人民反抗的歷史,以于當時的潮流相適應。用知識分子的力量去為當時之大潮出一份力,用自己的筆,去努力改變更多的人,這才是作為一個具有正確思想的知識分子應該做的事。但遺憾的是,他們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本人始終覺得,某些知識分子并沒有明白毛主席發動文革的真實含義,他們根本不明白為什么要發動文革以及文革的偉大意義。他們只知道文革中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再也沒有當初可以養尊處優的在自己的書房里寫書的良好物質條件了。所以在毛死后,鄧XX便利用這一批知識分子在文學上對毛主席發動了堅決的進攻。
這也許能解釋我為什么現在對古代文學并不能提起興趣乃至于厭惡的原因,古代文學固然有其優秀的文化成分在里面,但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里,更多展示出來的使其糟粕,一種具有小資情調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這種思想是與社會主義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就必須批判古代之文學。毛主席當年在青年時期博覽群書,在晚期卻道出了“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話,孰能明了之?
跟潮流,要跟歷史的潮流,人民的潮流,才是正道。或許在當時的某些知識分子看來,并沒有認識到文革的偉大意義,這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后人并沒有必要利用文人在國民政府時期與文革時期知識分子的遭遇來貶低詆毀文革。固然在文革中不排除有些知識分子遭受了比較不公的待遇。但是誰又能夠去想想在國民政府時期被殺害的聞一多,柔石等人呢?這是否是用一種不公正的眼光看到兩個時期呢?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這句話的時候,或許可以這樣來看待:跟潮流還是獨立,自由并不能說是孰是孰非,真理與謬誤只不過是存在于社會之轉變。然則你是否認同信封馬克思主義則是此問題之關鍵所在,不同的立場則決定真理或是謬誤。這也是為什么毛主席說在社會主義國家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仍然是這段時期的主要矛盾的解釋。
所謂“獨立”,“自由”,并不是沒有條件的也不是絕對的。獨立與自由只能在一定的前提下,一定的階級立場上的獨立,自由。比如,你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去實現你的獨立,自由,但是并不能觸犯其法律。然則法律是什么?法律代表的是誰的利益?這就需要去查查教材了;但是,當你看到社會主義國家的教材與西方資本主義里教材對法律不同表述,那么,或許你已經懂了。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老師除了授業解惑之外,最重要的“傳道”幾乎已經看不見了。而還沒弄懂或者說弄得半懂就傳授給學生,這樣的老師,只能是庸師。
2008-12-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