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胡主席:
您好!
我是一個八十年代初生人,以一個八十年代生人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國家,看待這個國家的歷史,看待這個國家的未來,看待我的同齡人——他們以后將成為國家的主人,而我卻對他們的能力和責任充滿懷疑,心中不能不充滿憂慮。
給您寫這封信,是想要反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與當下的許多問題都密切相關,它牽涉到中國的現在和未來,牽涉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個問題壓在我的心頭,使我一刻也不能輕松。但是我卻不能向報紙和媒體反應這個問題,因為報紙和媒體都不敢對此說話,雖然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全是為國為民。即使在網絡上,也不能針對這個問題展開自由的討論,因為許多網站害怕因此招致麻煩,所以干脆不讓這樣的帖子出現。
最后,我鼓起勇氣,決定向您寫一封信。
這個問題是關于當代年輕人的入黨,是否愿意加入共產黨以及入黨的心態。在我的身邊,許多有德有識、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加入共產黨,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因為個人私利而加入共產黨。我關注這個問題已經好長時間,我深知這個問題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若是一個國家里面有德有識、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加入執政黨,而一些投機取巧之輩卻渾水摸魚,如此一來,這個國家的前途將是危險的。因此我做了一份簡單的調查,并且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入黨問題調查》,我在報告中提了一些意見,關于黨的改革,關于如何重新煥發黨內生機勃勃的活力,如何掃除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僵化的工作作風,取得人民的信任。
我想,一個執政黨的成功改革,必定會帶動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改革,政治、經濟、思想、教育、文化等等;必定會在社會上開一代風氣,從而重新煥發人們對于國家、民族、社會的熱情,使得人們求真求善求美的心積極發揮,使得個人和社會生活充滿生機勃勃的活力和創造力,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同心同德,使我們的國家像青年一樣朝氣滿滿,充滿希望和未來。
我想這樣的改革是必須的。一個執政黨若是敢于改革,必將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信后附上這篇文章。
我會一直期待您的回復。
祝您在新的任期中能夠作出更大的成就!祝我們的國家更美好!
2008年4月
入黨問題調查
一段時間內,好幾個人連續問我為什么不入黨,其中包括我的父親,我的幾位叔叔和幾位舅舅。他們都是黨員。緊接著,一位市作家協會秘書長也同我講起,她的三個孩子都不愿意入黨。她和她的丈夫也都是黨員。她很想知道她的孩子為什么不想入黨。這使我對于入黨的問題關注起來,我特別想知道當今的年輕人對于入黨是如何看的——他們為什么想要入黨,或者他們為什么不想入黨。
最初想作網絡調查,因為這個問題本身的敏感,我本以為調查會比較熱鬧,但實際結果卻非常冷淡,回應的人很少。據我推測,原因有三點:一,因為這個問題本身的敏感,網站對帖子不會進行推薦,看到帖子的人數有限;二,很多對此問題有看法的網友卻不敢發表意見,所以不會留言;三,很多人對此問題不關心,所以不會留言。最終,網絡調查以失敗告終。
下面的調查結果基本都是依據我的直接調查。一部分直接發給我認識的人,一部分是通過平時我對一些人的了解,通過隨意的聊天總結得來。雖然調查的人數很有限,不過也已經反應出對此問題的多種心態。
A君,26歲
暫時沒有入黨的打算。需要指明一點,本人的父親、母親、幾位叔叔、舅舅都是黨員。但是本人卻沒有入黨的打算。主要原因還是現在的黨員生活過于形式化,學校的黨員學習讓人厭倦,學校里沒有活氣、熱情、生命力、自由,黨員生活也是如此。入黨申請書天下一大抄,讓人覺得不真誠。同時,社會上的黨員生活風氣不好,官僚化、貪污腐敗、假大空,不想趟進這條河,怕自己經受不住,怕自己進去后要委曲求全。
B君,24歲
不想入黨,想出國留學,入黨之后出國留學申請很難。
C君,34歲
不是黨員,也不會入黨。但是對毛主席的時代很感興趣。我發現很多在文革中遭到不公正對待的人,對毛主席卻還是懷有敬意。他們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毛主席的孩子們沒有沾過主席的好處,他們都是最普通的人。那個時代的人們也都很樸實,社會風氣整體是為國為民,雖然文革十年后來變成了浩劫,好的目的沒有達成好的結果。而現在,年輕人中間談論為國為民幾乎會被人嘲笑。社會整體的道德都在退后,婚姻觀、愛情觀一片混亂,真不知道這個社會要走向哪里。我從心底不愿意中國變成美國歐洲的樣子。物質主義、色情、垃圾電視節目,這些東西必須限制,必須有很好的調控和管制。現在的中國太浮躁了,必須有一些能夠安定人心的東西,不管是經濟,還是社會文化,人們的思想、道德!這個社會太需要一些偉大的東西了!
D女士,59歲
黨員,丈夫也是黨員。那時候的人都很理想,很真性情。夫妻之間、父子都可以因為意見不同而分開,不像現在什么事情都可以敷衍,打打哈哈、塞點錢就過去了。時代把一輩人戲弄了,現在再要人們做出真正的東西、真正的感情來真是很難了,大家都沒有了。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恢復過來。那時候黨員很光榮。而現在黨員已經很廉價,我聽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想入黨。我特別想知道這些年輕人是怎么想的。
E女學生,18歲
沒有入黨打算。不關心這個問題,沒時間想這個問題。還是周杰倫、超女比較合胃口。
F女士,27歲
不想入黨。因為是基督徒。
G學生,27歲
不想入黨。但是并不反黨。在現在的中國,臺灣的多黨制是無法實施的,國家會大亂,中國人還不具備那樣的民主的素質,民主是需要訓練和教育的。雖然現在的共產黨讓人失望,但是我們也只能期盼它向好的方向發展、變革。我對胡錦濤、溫家寶這個領導班子有好感,他們在努力做事,雖然還是有點慢,趕不上這個時代的變化快。
H君,32~38歲
黨員。很早就想入黨,總的來說還是實際的考慮比較多,若是入黨發展前途會好一點。那時候入黨相對還比較難,有一次車間著火,自己搶上前去救火,再后來過了考驗期,也就成了黨員。而現在,呵呵,知道黨員是怎么回事。自己的原則是,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害別人。自己還是一個實際的人,現在包工程,常常需要陪領導吃飯喝酒,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
I君,學生,23~25歲
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時是班干部,老師要我入黨,父親母親也讓我入黨。總之,入黨沒有壞處,在學校里可以受到領導重視,找工作可選擇的范圍也大,比如考公務員時,很多職位要求便是黨員。
J君,26歲
領導好幾次要我寫申請書。還在猶豫。不知道入黨做什么。
K君,26~28歲
不想入黨。自由撰稿人,不想受任何黨派約束,保持獨立精神和人格。
L君,28歲
黨員。寫了份入黨申請書,當然,抄了很多,不知不覺過了考驗期,而后就入了黨。
M君,30歲
還沒有確定是否入黨。但是是馬克思學社會員,喜歡看并研究共產主義運動史。覺得現在的黨已經到了很嚴重的關頭,必須進行一次大換血。要提高入黨的門檻,不能什么人都是黨員,黨員必須是社會精英,必須是有德或者有識的人。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好青年都不想入黨,他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想受黨派限制,不想卷入反復無常的運動史。但是,我還是希望左派能夠在社會上爭取到發言權,我希望社會穩定,希望貧富差距縮小。
N學生,24歲
正在入黨考驗期。
O女士,43~47歲
沒有入黨打算。在國企干了這么多年,早已知道黨員之間的事情,不想趟這趟渾水。
P女學生,18歲(可愛的孩子)
想入黨。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我愛黨愛國,想為人民服務,黨是為人民服務的。
Q君,29歲
無黨派,對黨失去信心。
R學生,21歲
不想入黨。現在的黨員太廉價了,全中國竟然有七千萬黨員,這個標簽沒有意思,不用再去湊這個熱鬧了。
S女士,25歲
不想入黨,沒有共產主義的信仰。曾經努力了解過關于宗教和哲學方面的事物。不確定世界是否有明確無疑的真理和信仰。
通觀上面的調查結果,把不愿意入黨的心理體味一遍,可以得出一個大而化之的結論,那就是建國以來的多次運動史以及近年來的腐敗已經在年輕人的心中造成很嚴重的逆反心理,許多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已經不愿意入黨,雖然他們對國家還是關心的。
這是多么巨大的歷史變化。記得在國統時期,全國的學生和熱血青年都是跨過重重封鎖線,奔赴延安。他們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全為的是國家、民族、社會。而現在,入黨為了什么?不入黨又為了什么?
君子曉于義,小人曉于利。真正的共產黨員都是曉于義的,而現在的很多黨員卻是曉于利。雖然這句話不能說的太絕對,但是客觀的講,這句話還是能夠代表當下的諸多情況的。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指出,如果我們的改革開放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兩極分化,那么我們的改革就是失敗的。現在我們國家的兩極分化現象已經非常嚴重,而政府正在努力采取措施改正這個失誤。這是我們發展中的一大失誤,但是這個失誤和入黨的問題比較起來,或許還不夠嚴重。因為兩極分化只是一個措施性的失誤——因為我們實際操作中的具體措施不當,我們才造成了兩極分化,而入黨問題卻是原則性的、思想性的問題。政策性的、措施性的錯誤是可以補救的,但是原則性的、思想性的錯誤卻是難以補救的!
若是全國大部分的有獨立思想和品性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入黨,那么我們的執政黨怎么才能夠做到不青黃不接,不后繼無人?等到老一輩的正統的共產黨員離開崗位,是否還有足夠的具備正宗血統的年輕的共產黨員留下來執政?一個執政黨的思想若是被徹底篡改,那么措施還怎么可能正確貫徹下來呢?
由此可見,入黨問題是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如何才能夠吸引有德有識的年輕人加入共產黨呢?這就需要黨的改革。
毛主席在延安時期有整風運動,而現在我們黨內也需要一場行之有效的改革,可是如何改呢?
一、對內改革,這一層重在群眾的監督,重在黨內的嚴格管理。
1. 加強群眾對黨員的監督力度,賦予群眾監督和發言的權力,并且要讓這個權利落到實處,不合格的黨員或“留校察看”,或直接“退學”。這一條是對內改革的關鍵。這么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黨內的監督常常已經淪為走形式,所以必須讓群眾來監督,來判斷什么樣的黨員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2. 改變長期以來不透明的工作作風,改變長期以來教條主義、形式化的工作作風,改變基層黨組織渙散的局面,加強黨內的積極的監督和批評,重新賦予黨內生活生機勃勃的活力。(這一條比較難做到,一個僵化的習慣一旦養成,若是沒有外部因素的積極推動和影響,僅僅從內部改革是難以湊效的,即使是喊一千遍一萬遍也是難以湊效的,這一條要和“二、對外教育,對年輕人的教育”一節聯系起來做)。
3. 改變入黨求數量而不求質量的作風,改變“黨員數量越多越好”的錯誤思路,而應該精簡黨員數量,以質量取勝。應該讓具備理想主義品質的共產黨員帶領其他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不應該讓魚龍混雜、洶涌的洪流遮蔽了真正的星星之火。1949年是449萬黨員,449萬真正的共產黨員帶領5.5億人民;而現在是7000萬黨員,7000萬黨員卻埋沒、遮蔽了真正的共產黨員,使得真正的共產黨員的措施難以實施。
二、對外教育,對年輕人的教育,這一層重在放開管制。
加強對年輕人、黨員或非黨員的教育,但是這種教育不是宣傳、灌輸,而是不宣傳、不灌輸,是放開管制,讓年輕人自己自由的學習和領會馬克思主義,逐步養成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這一層重在放開管制,放開一些禁區,重在自由討論和學習的空氣。放開管制的同時,新左派和年輕人自然會對經典的馬克思主義展開討論,自然會就現實問題展開積極的討論,學校和媒體自然會變得積極活躍,從而解放思想,建設思想。這樣一來便可以培養出一個新生的具備強大精神活力的黨員和群體。
而后,讓這個新的群體逐步在黨內煥發生機和活力,進而影響其他老黨員。這是這一層的最終目標。
入黨問題已經到了一個十分危險和關鍵的歷史拐點。作為一個黨外人士,我也不能不為這個問題感到憂慮。若是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執政黨將面臨巨大的威脅。執政黨的“主義和思想”之說暫時放一邊(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這個問題暫時放一邊),執政黨的“品性”卻將面臨直接威脅,執政黨很可能逐漸腐化墮落,而不再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正直的人。如此一來,國家就將面臨巨大的威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