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商榷80后:偽我,真何?
——“沖破寄生時代”后的抉擇與行動求索
《商榷80后,沖破寄生時代》一文(下簡《商文》)發出后,有許多大致同齡的朋友前來和我交流,大家的第一問題是:“思想上”沖破寄生時代后,我們該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其實,這也是《商文》發出前的半年多來,我一直在深深思考和認真探索的問題。
看了《商文》的朋友我可能都知道,我邁開農業創新實踐步伐前的近兩年里是個可謂蠻地道的“偽白領”,其時的未來生活和事業方向亦或稱“理想”大致是:有房有車,有愛我的老公,可以讓家人放心的工作和生活風貌,同時還可以與家人互補互幫。簡單地說,就是社會輿論早已經炒爛的“中產格調”。而且,我“叛變”的理由在“理性經濟人”們看來也著實很簡單:我陡然但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想做一個“有點安全感的小白領”這一愿望已經跟本不可能實現,從而預示著“中產格調”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了,所以在內心因矛盾劇烈運動而波動了一陣后,我看起來較為果決(細細感覺很有點悲壯)地做出了否定“舊我”重塑“新我”的選擇。
如此,我從事農業創新實踐前便只有這樣兩個現實選擇了:一、拋卻“被雇傭”狀態,自主創業;二,結合個人親歷、見聞,從世界觀、發展觀、真理觀和歷史觀等方面徹底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擁有更新更強的發展能力。
由于原先職業(某省級雜志經濟編輯)的緣故,我很自然就對這兩個方向都做了“民意調查”和“社會調查”。“自主創業”想法一面世就被親友們全盤否定了(理由是我心計不多心地也太善良),社會調查的結果則讓我對商業不再有任何興趣了(因為搜索來的創業資料大多與詐騙相關聯)——于是,已經不堪任人使喚或支配的我,便在自尊心和“太善良指責”類震撼感的指引下走向了自我改造及重塑之路。
就這樣看起來十分自然(其實環境逼迫性較為強烈和明顯)、十分簡單(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多組矛盾同時運行而較為復雜)地,那次前往“優秀前輩”彭忠義先生倡建的湘南理療基地“無心插柳”的理療之后,那個“偽白領”的吳芳徹底死了,那個“農業創新實踐者”的吳芳則鮮活地生存在了這個時代和世界。
當然,由于時日尚短和個人資質局限也頗大,我的改變于我個人而言較大但于環境無疑卻是肯定微不足道的。所以,對我目前已經開始的“原生態集體農場”這一事業選擇,目前可能仍有不少人并不認同她,甚至可能“非惡意”地堅決反對者也不乏其數(惡意的就沒談及必要了)。他們或者覺得技術壁壘太高——你看現在有誰在折騰“原生態”?或者認為那不具備長期發展的能力和價值——你一個女孩,能干多少活,難道真的愿意一輩子呆在土地上?或者認為那不是一項屬于自己的、能施展自己能力且社會促良意義較大的事業——你不是追求集體化嗎,大家都說了算,還有你什么事呢,你不是農業專業畢業的,憑什么就一定能克服前途中的困難,社會意義看起來倒“比較美麗”,但若果失敗了還有意義及價值存在嗎?如此等等。
有這么一句可謂人盡皆知的話:“中國人無論哪一個往上看三輩,他都是個農民。”在這個幾乎不需經過考證的事實面前,相信無論是目前身居要位的政要領袖或商界精英,又或者是儒雅海歸們,無論人民公仆或黎民百姓,都對此不抱懷疑態度。因此,可以說:該話已經成了一個“真理”。
但是,對于我來說,對于我這樣一個出生于改革開放時期的80后青年來說,該真理我信奉但卻不是那么敢追隨。這樣說,并不是要否認我的“農民血統”,而是我很懷疑自己的身份定位。因為雖然現在正從事著“原生態集體農場的創建和發展促進”工作,我本人亦出身農民(直至2003年前后,我村的耕地被政府征用改建成縣體育場,我才隨眾成為“非農業人口”),但我離“一個稱職的農民”的差距卻可謂十分之大——從小到大,我到過田間地頭無數回,但都是去和玩伴游戲、爬樹,真正下地勞動是“屈指可數”的那么兩三回。故而,我不能不承認自己其實是一個地道程度不亞于前“偽白領”的“偽農民”。
所以,“我到底是誰”或者說“我究竟算什么人”這個本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目前卻成了我的一個大問題。因為沒有土地、沒有工具且能力也肯定不那么足夠的我,離開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和幫助,離開經驗豐富的農民叔叔伯伯們的指導甚至幫辦,我不僅做不好一個農民,甚至連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民也做不了。故而,我必須得明確自己的身份以為自己樹立起一個“有志時代青年”的形象,從而與社會實現良性互動,進而確保較為順利地把事情推向前!
也正因此,面對以后可能將與我們事業展開各項、各類合作的各方朋友,我于此特從尊重直接社會現實和自身客觀條件的角度,公開準確地將自己的身份明示如下,以示自重、積極和負責:朋友們,目前尚屬“偽白領”、“偽農民”且除了生命外基本堪言“一無所有”的我,是一個無產者,一個徹底的無產者,一個讓我自覺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聯合全世界無產者”方針——以求身心恒久健康的無產者!
新時期農業創新實踐者
偉人學會(www.cnhelper.com/bbs)主持人:吳芳
2008年10月27日
友聯及責聯:
13939862004(三門峽)13469367634(湖南)
E-mail:[email protected]
QQ:28276426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