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幸福
幸福與人生觀緊密相連,與社會制度緊密相連。
一
如果持有個人主義的人生觀,以個人名利作為人生的目標,這個人將與幸福無緣;只有具有“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名與利是不確定的東西,是個人的力量難以把握的東西,它變幻無常,非人力所能控制。如果你是一名商人,你能夠確定你每一筆生意都能成功嗎?只要不能確定,在工作的過程中你就會有不可避免的煩惱。而生意又是一樁接一樁的,所以煩惱也就無窮無盡。如果你是政府官員,你多么想不斷升職呀,但你能夠確定每次提拔都有你的份兒嗎?
更何況,所謂欲壑難填。名利之心豈有滿足的時候,以名利為人生目的,你的心靈將永遠地在名利的浪濤中顛簸,而沒有安定的時候。巴爾扎克所塑造的葛郎臺不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
但是一個具有“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人,他的人生狀態則完全不同。不論他從事的是什么工作,他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人民服務。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他的心靈得到了滿足,幸福感也就隨之而來。一名商人,你不是可以為人民服務嗎?一名官員,你不是也可以為人民服務嗎?一名醫生,你為人民服務的條件不是也很好嗎?心里面想的不是個人名利,而是人民的利益,你的心靈不就會時時得到滿足嗎?
追逐個人名利,你永遠無法滿足;為人民服務,你時時獲得滿足。哪一種人生更好呢?哪一種精神狀態更好呢?
或許有人會說:“什么為人民服務,沒有錢,哪里會有幸福?別人都開小轎車,你騎一輛破自行車,只會覺得寒磣,哪里有幸福感?”
事實上,這里涉及的仍然是人生觀的問題。說這話的人顯然是把人生的目標定位于個人名利,但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是不會因為自己沒有錢而羨慕有錢人的。遠的不說,你認為,資助了眾多大學生的上海歌手叢飛會羨慕有錢人嗎?一個把自己的錢捐給別人的人會為個人的積蓄少而煩惱嗎?他們心里想的是別人,而不是個人得失。當年的上海工人徐虎,義務為他人修理管道,他會因為一個人有錢就羨慕這個人嗎?他們的人生理想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個人的名利。
當今社會,有幸福感的人如此之少,為什么呢?正是“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在作祟。名利,是多么難以把握的東西啊!今天你多賺了一些錢,心里就高興,明天賺得少了,心情就糟糕;今年你得到了提干,心情就愉快,下次提拔干部,沒有你的名字了,你就鬧脾氣。這種生活,有幸福可言嗎?你的情緒在個人得失的秋千上忽升忽降,怎么會感到幸福呢?
但為人民服務的人就完全不一樣。為人民服務是一種人生觀,是一種穩定的信念。所以,這種人生觀帶來的幸福感也將是穩定的。幸福不是一種情緒,情緒是短暫的,諸如“高興”“愉快”“傷心”“憤怒”等,而幸福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只要人生觀沒有變化,它就會時刻伴隨著這個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他會因和女友分手而傷心,但他不會為此感到不幸,因為他心里有人民的利益;他會為家人生病而落淚,但他不會為此感到不幸,因為他的心里有人民的利益。至于個人在工作中得到了多少獎金,自己有沒有得到提干,他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
一定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他如果連自己的溫飽都解決不了,他還能為人民服務嗎?”
相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解決溫飽已不是什么難題。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我們的先烈。長征中的紅軍,他們的行為算不算為人民服務呢?為了人民的幸福,他們不是在忍饑挨餓地干革命嗎?焦裕祿呢?他的物質生活很富裕嗎?因為個人的貧困他就不能為人民服務嗎?馬克思呢?饑寒交迫之中,他在為什么人寫《資本論》呢?是為了賺錢嗎?
一定還會有人說:“你一個窮人,為人民服務,肯定比不上一個富人為人民服務時的貢獻大,所以還是先要個人有錢,有了錢就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你看人家富人,為慈善事業一下就捐多少錢,你一個窮人能拿出那么多嗎?”
“先個人賺夠錢,再為別人服務。”這叫什么話呢?
為人民服務,是一種人生觀,它貫穿于整個個人生活;賺錢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怎么能和人生觀分離開呢?叢飛通過演唱賺錢,他把賺到的錢用于為人民服務。賺錢和為人民服務是一體的。難道我們能先不為人民服務,先賺夠了錢,再為人民服務?
賺錢和為人民服務有矛盾嗎?兩者是沒有矛盾的。
至于所謂的“富人能比窮人更多地為人民服務。”這種觀點是沒有道理的。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人民服務,沒有多少之分。窮人可以為人民服務,富人也可以為人民服務。把為人民服務“數量化”的做法,是功利主義的表現的。當年的時傳祥不是和毛主席一塊登上天安門城樓了嗎?你如何把他的“為人民服務”數量化?
再說,一個不擇手段地賺黑心錢的人,他會把賺到的錢用到為人民服務上嗎?比如山西省的黑煤窯的窯主。或許他們也會拿出錢來做善事,但那不是為人民服務,那是作秀。如果《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活到今天,他要出錢建一所希望小學,他的錢人民會接受嗎?如果他真地轉變了人生觀,由一個卑劣的利己主義者變成了一個愿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他不會捐錢建希望小學,而會把自己剝削人民的錢財全部歸還人民。
所以說,在為人民服務上沒有窮人富人之分。為人民服務是一種人生觀。這種人是“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幸福的人。
二
范仲淹有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有詩云:“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驚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的愛國者,不乏其人。但真正實現了個人報國理想的又有幾人呢?范仲淹慶歷新政失敗,在政治上沒有多大建樹。杜甫生逢亂世,一生顛沛流離,過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的生活。在他們的人生中,失意多于得意。面對弊端重重的社會,他們只能望而興嘆,無能為力。幸福感能在他們心中滋生嗎?
更不要提“饑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卻被迫害致死的岳飛,“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年過半百之人陸游。雖然他們都我中華好男兒,但卻徒有報國之志,沒有報國之門。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封建社會是一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階級矛盾。以全國最大的地主——皇帝為首的統治階級,占人口的極少數,卻占據了全國絕大多數的土地。廣大人民處于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
既然私有制是社會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必然是社會的主流。占有生產資料的階級,必然將追求物質利益當作人生的主要目標,于是,土地兼并就出現了,地主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多,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直至矛盾激化,發生社會動亂。封建社會中王朝的更替,正是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一個人想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謀福利,有這種可能嗎?他能夠改變人們追求個人財富的性格嗎?不能改變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社會文化怎會改變呢?你想讓占有生產資料的人減少對別人的剝削,有這種可能嗎?很多人幼稚地認為:“地主階級你有那么多錢物了,減少點對窮人的剝削,不是有利于你的統治嗎?你干嗎還要剝削得那么嚴重呢?”這種想法完全是因為忽視了在階級社會中人的本性。剝削別人的人絕對不會想到他人的疾苦,他們心里只有個人利益,什么叫“個人主義”?這就是“個人主義”。也正是這個原因,封建社會中的改革幾乎無一例外地以失敗告終。一個個王朝最終都無可挽回地覆滅了。
有人會說:“封建社會里不是也有明君嗎?不是也有過貞觀之治、康熙盛世嗎?一個王朝所以覆滅,是因為缺少明君賢臣。”
如果我們考察一下封建社會中一個王朝的發展,會發現它在建立之初,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往往會采取一些均分土地的措施,讓更多的人擁有生產資料。所謂的明君往往是在這時候出現。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土地兼并,不可避免的,階級矛盾漸漸尖銳起來。在這時候,統治階級內部會有改革的呼聲,改革的目標是緩和階級矛盾。但怎樣才能緩和階級矛盾呢?只有重新均分土地。但是,占有土地者會愿意嗎?或者讓他們減少剝削?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于是,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直至最終暴發動亂。這個王朝也就覆滅了,又一個新的王朝又開始了它的輪回,首先就是均分土地。
宋神宗不想改革嗎?他沒有賢臣嗎?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他們能改變私有制嗎?改變不了私有制,他們就改變不了北宋王朝滅亡的命運。
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你怎樣為老百姓服務?
或許有人會說:“不做官僚,你做別的職業,不是可以為百姓服務嗎?比如醫生。”
當然,在封建社會里,我們也可以以各種方式幫助別人。但是,你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即使你能夠給予他人一定的幫助,但看著他們依然被壓迫著被剝削著,你心中會有幸福感嗎?
三
以農民和城市小手工業者的大量破產為發展條件之一的資本主義來到人間,它會給人類送來福音嗎?
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每一個毛孔里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的原始積累,是以血淋淋的剝削與壓榨來實現的,資本家的每一文錢上都浸透了他人的血和淚。當資本家擁有了大量財富之后,他們會發善心來改善工人的生活嗎?請你讀讀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吧!看看資本家過的是怎樣的生活,而工人是如何在死亡線上掙扎。可憐的老礦工馬赫一家九口,有四個人在煤礦上艱苦勞動,卻仍然入不敷出,不得不經常到商店賒面包,馬赫老婆在商店里受到了怎樣的侮辱呀!
工人沒日沒夜地勞動,卻過著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生活,這樣的社會是合理的社會嗎?這樣慘無人道的社會能夠永遠持續下去嗎?一方面是工人此起彼伏的罷工運動,一方面是循環不斷的經濟危機,從兩個方向一次次沖擊著資本的統治。封建社會由于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使作為生產力要素之一的勞動者無法正常地繁衍和發展,這就表明封建的生產關系已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前進,故而,農民起義發生了,新的王朝建立后,以均分土地的方式使生產力獲得了重新發展的條件,王朝的循環這才能繼續下去。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而絕大多數財富被少數資本家占有,工人在溫飽無法得到解決時,說明這時的生產關系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了,于是工人通過罷工對生產力進行破壞,同時使生產關系得到一些變化,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重新適應。而經濟危機更是落后的生產關系無法適應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的標志,它通過對生產力的大肆破壞,使生產力降到和生產關系相適應的地步。經濟危機的循環正類似于封建社會的王朝更替,到了一定的階段,這種社會也必然和封建社會一樣滅亡。
話至此,一定有人會提出疑問:可是從二十世紀后半期開始,為什么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發展迅速,人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好呢?
首先,社會在前進的過程中,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這是一種大的趨勢,中間會有起有伏,但這個趨勢不會變。
其次,我們來看看,廣大人民生活富裕的國家全世界有幾個?不就是西歐和北美那幾個國家嗎?這幾個國家的生產力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為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小的范圍已經無法容納這種生產力,于是世界市場更加“繁榮”。從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開始,擴大市場就是是它的主要任務之一。于是航海業獲得了大發展,整個世界也進入了殖民化時期,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殖民地的出現,充分表明,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滿足。由亞非拉國家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中,殖民地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不僅依靠剝削本國人民,越來越依賴于對殖民地國家的人民的剝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許多國家獲得了獨立,西方列強再也不能以武力來剝削亞非拉國家。但第三次科技革命隨之而來,在科技上,資本主義國家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他們以科技為武器,再次侵入落后國家。
西方國家的人們,為什么會過上富裕的生活,因為他們在全世界建立了他們的經濟殖民地。他們的生活是建立在對全世界落后國家的剝削上的。你到他們的國家看看,看看哪個家庭里沒有中國制造的產品。
資本家從海外獲得超額利潤,然后把這個利潤在國內進行分配,通過改善普通民眾的生活來減少社會矛盾,維持著他們國家的穩定。這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繁榮的秘密。
生活在西方國家的人們,他們擁有了富足的物質生活,幸福這就降臨了嗎?
從西方哲學產生的那一天起,每一位哲學家無不在思考關于幸福的問題。但是,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這一切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提倡“個人主義”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為個人謀福利”是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認可的最主要的人生目標。哲學家們擺脫不了個人主義的桎梏,這就悲劇性地決定了他們無法找到幸福的秘密。以至于許多哲學家在皓首窮經的研究之后反而陷入絕望之中,甚至走上自殺之路。
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這是多么荒唐的謬論啊!
幸福存在于心靈深處,它決定于內因而非外因,所以,想依賴外部名利獲得幸福,這無異于緣木求魚,升山采珠。
四
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在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帶領下,在我們廣闊無邊的國土上,我英勇無畏、聰明智慧的四萬萬人民,首次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毛主席莊嚴宣告:“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私有制必然產生一個人剝削人的階級社會,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礎上,人與人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毛主席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成就,——經濟、政治、道德、文化,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這是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時代。這是一個廣大人民當家作主,少數階級敵人被專政的時代。大多數人受少數人壓迫的年代“永遠”過去了。
廣大人民的生活熱情空前高漲,廣大人民的創造精神得到了徹底解放。新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雜交水稻、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復方蒿甲醚,衛星上天了,原子彈爆炸了。我可愛的中國受盡了百年的侮辱之后,重新以不可侵犯的姿態巍然屹立于世界之上。一切霸權主義者在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國人民面前發抖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生活在毛澤東時代,我們是多么幸福!
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一致。勞動成了自主勞動,成了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生活所需”,勞動成了光榮的事,不再僅僅是謀生手段。而在一個剝削社會里,勞動必然是異化勞動。
在這個時代,我們有了崇高的理想,——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那是一個物質豐富、人人平等的理想境地。
在我們的道德文化中,“為人民服務”成了最廣大人民的人生觀。為人民服務就是為社會服務,就是為自己服務。剝削社會里“官民對立”“階級對立”的現象再也不是社會的主流了,最廣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上完全一致了。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你想的是怎樣救死扶傷;如果你是工人,你想的是怎樣發展生產;如果你是警察,你想的是怎樣打擊階級敵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個人和集體融為一體,我們的精神不是進入了“幸福”的境界嗎?
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把我國人民的精神帶入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光明境界”。這就是社會主義,這就是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主義。
在這個我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的時代,幸福真正地降臨人間。
但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是試圖給這個時代抹黑。比如他們提出:那時候人民吃不飽飯。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內一窮二白,且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美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全方位的封鎖,蔣介石反攻大陸之心尚存。為了保衛無數革命先烈用流血犧牲換來的新中國,為了新中國的獨立自主,當時中國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國防的現代化。但是在一個經受了百年侮辱,百年戰爭,瘡痍滿目的新國家,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實現工業化和國防的現代化,必須有一個財力物力的積累過程,并且由于國內外的險惡形勢,新中國必須在短時期內實現自己的目標,這就要求這個國家必須有一個高積累的過程。所以,我們的英明領袖毛主席向全國人民提出我們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全國人民要勒緊褲腰帶建設社會主義。為了實現工業化和國防的現代化,我國必須在農業上實現高積累,所以,在這個新建立的國家,農民就必須付出許多辛苦。
如果我們不進行高積累,把生產的糧食等都吃了,喝了,國家不實現工業化,國防也不實現現代化,我們一時是能吃飽肚子,但我們的國家安全怎么辦?蔣介石要反攻大陸時,我們還怎樣抵抗?蘇聯要侵犯我東北地區時,我們怎么辦?印度在我國西南邊境挑釁時,我們又依靠什么去還擊?親愛的中國同胞們,新中國的建立多么不容易啊,我們今天所以還能生活在一個安定的環境里,難道不正是毛主席時代的人民為我們打下的基礎嗎?我們怎么能夠數典忘祖呢?
但是,毛主席逝世了,資本主義在中國復辟了。
五
什么叫資本主義?在生產力方面的主要標志就是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則以私有制為主,在這上面,它和封建社會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人類從農業社會走向商業社會后,資本主義也就確立下來。
既然中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始發展私有制,那么,資本主義就是從那時開始逐漸復辟的。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國家不是已經完全成了資本主義社會嗎?私有經濟的成分已超過公有經濟,成了國家經濟的主體,并且就國家的發展趨勢看,國家是鼓勵私營經濟的發展的,國有經濟也正在被一點點地排擠出去。
難道中國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可以達到目前西方國家的水平,與它們平起平坐嗎?
清朝末年乃至民國時期,中國人曾試圖發展本國的資本主義,但既是資本主義,必然要進入開放的世界市場,你認為那些在經濟競爭力上遠遠超過你的西方國家會看著你發展起來,與它們進行競爭嗎?過去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毛主席教導我們要認真研究歷史,我們的近代史留給我們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所謂的市場換技術不更是癡人說夢嗎?西方國家靠什么剝削落后國家,科技不是最重要的武器嗎?你怎么會幻想它們會把剝削你的武器交給你?
依靠毛澤東時代廣大人民勒緊褲腰帶留下的巨額財富,在毛澤東去世之后的三十年里,中國經濟得到了大發展。經過國有企業的改制,教育產業化,醫療社會化,總之經過一系列的私有化改革,中國涌現出大量富人,大量的社會財富進入了極少數人的腰包,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卻從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淪為富人資本家的雇傭工人。資產階級重新掌握了國家權力(國民黨時期掌權的也是資產階級),官商成了難分彼此的一家。
既然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追求高額利潤的階級本性促使他們瘋狂地壓榨人民。三十年的改革之后,老百姓上不起學了,看不起病了,買不起房了。毛主席如果活到今天,他老人家會流出多少眼淚呢?“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毛主席《訴衷情》一九七四年)
六
有人會說:“既然我們已經活在這樣的時代,那再提什么‘為人民服務’不是過時了嗎?”
那怎么會過時呢?難道說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你就滿足了嗎?你不愿意再去追求幸福了嗎?雖然我們重又淪入一個黑暗的時代,但與過去的人們相比,我們是有追求光明的武器的,那就是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并且我們的目標是如此明確,那就是重新建立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將三十年前人民失去的東西再奪回來。
或許又有人會說:“既然社會主義那么好,為什么資本主義就復辟了呢?”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思想改造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中國封建社會歷時兩千多年,私有觀念根深蒂固,要想將人們從個人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具有社會主義的人生觀——即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那是很需要一段時間的。所以,毛主席才提出了繼續革命的理論,什么叫繼續革命,其重點正是思想大改造。
從建黨的那一天起,毛主席就把人的思想改造當作最重要的工作來做。從領導湖南農民運動,到1927年在三灣對紅軍的改編,從延安整風到文化大革命,其目的無不是要改造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讓人們擺脫個人主義的束縛,成為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為人民服務的戰士。
在新中國建立之前的幾千年的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里,“個人主義”是人們思想的根基,要破除這個根基,是多么艱巨的工作啊!
但是,要實現全人類真正的幸福,除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難道還有第二條道路嗎?除了建立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人們還有其它方式可以獲得自身的解放嗎?
在共產黨成立之后的五十多年時間里,共產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它對人們思想的改造,成果是顯著的。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政權的過程,不正是共產主義勝利的過程嗎?在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中,沒有共產主義理想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戰士憑什么能夠堅持下來。在建國之后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沒有共產主義理想的指引,我可愛的中國人民中怎么會涌現出鐵人王進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共產主義戰士雷鋒。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共產主義思想還沒有在廣大人民心中扎根,“個人主義”在人們的思想中還占據著重要位置,共產主義思想是位列次席的。
這個國家再不是人民的了,重又成了少數統治者壓迫人民的工具。
在這個官僚資本主義社會里,你幸福嗎?
醫生在追名逐利,工人在追名逐利,警察在追名逐利,官員在追名逐利。人們重新跌入“個人主義的泥淖”中,何來幸福?
有錢了你就幸福嗎?有權了你就幸福嗎?
你吃得再好,你穿得再好,你比雷鋒幸福嗎?你比掏糞工人時傳祥幸福嗎?
“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種人是多么幸福啊!
你為什么不幸福?因為你跌進了個人主義的泥淖里。你把自己和人民隔離開了。
公交車上,小偷公然行竊,眾人漠然視之;機關里,官員公然貪污,人民束手無策;公司里,領導肆意踐踏下屬,無人為下屬作主。
在這樣的社會里,你怎會幸福?
廣大人民重新淪為被壓迫者被剝削者,人民何來幸福?
七
毛主席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人民的政權與私有制進行了徹底的斗爭。這個政權以實現人人平等,消除剝削為目標。
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之后,讓我們高舉“社會主義繼續革命”的大旗,逆風前進吧!
八
有同志面對當前這個群魔亂舞的時代感到絕望,認為光明的社會主義只能是海市蜃樓。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1921年共產黨建立之初的中國,是什么樣的狀況呢?但是經過幾十年的革命,共產黨不是建立了一個新中國嗎?
有同志又會說:現在的社會和過去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不同了,要想在目前的條件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是遙不可及的。
我要批評這些同志,這種思想完全是惰性的表現,是畏懼困難的表現,是偷懶的表現。只要客觀一點看待,我們現在面臨的社會現狀和過去那個時代相比,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都是反動勢力極其強大,人民的力量相對弱小。這里的關鍵問題,是看我們有沒有革命的熱情。
有同志又會說:那時候發生了世界大戰,所以共產黨才得到機會,發展了自己的力量。
我要說的是:1921年共產黨成立的時候,它預料到要發生世界大戰了嗎?在革命條件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有人動搖了,比如林彪,但是全黨在毛主席的思想教育下樹立了信心。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更有信心呢?將來社會形勢往哪個方向發展,你現在就能看清嗎?
同志們,如果你是一個愿意追求幸福的人,如果你不認為目前這個社會會永遠持續下去,請不要找那么多借口,讓我們為整個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吧!
如果你要說:我活著一定是看不到社會主義再次出現,我為之努力值嗎?
這難道不正是個人主義的私心在作祟嗎?
有同志又會問:那么,現在我們能做什么呢?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是所有共產主義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所有的共產主義者都應該積極研究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看法是:目前,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宣傳,以一張口向個人所及的范圍進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宣傳。
當更多的人理解了社會主義,當我們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我們怎么就不能繼承毛主席遺留的事業,我們怎么就不能重新建立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
2008年10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