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5日,距離公考也就不到兩個月時間了。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那將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回頭的。公考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勇氣;信心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豪情。抱著對祖國人民無限的熱情,抱著對偉大領袖的崇敬與向往,我踏上這條萬馬奔騰的獨木小棧。是幸運還是卮運,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奮進還是徘徊?一系列的問題只能在不斷摸索中找尋合適的答案。但值得肯定的一點是:這條道路我沒有選錯,停止倒退沒有出路!而現在所或缺的,正是一種信心,一股堅定不移的戰斗豪情!
毛主席曾說:“有利的形勢和主動的恢復往往取決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也得講求“天時、地利、人和”,正所謂相機抉擇,趨利避害。但問題的關鍵是,當我們已經具備干成一件事情的一點或者一部分有利條件之后,是否能調整事物固有的結構,進而從一個側面醞釀有力的質變,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1957年,“反右斗爭擴大化”,知識分子和基層群眾紛紛挨整,攪得全國形勢一片頹靡,各界對于共產黨的執政權威發起了質問與反駁,對形左實右的階級專政深惡痛絕。群眾的反抗,一方面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甚至出現權利越位,盛氣凌人的現象。最為典型的就是北京市委凌駕于中央政府之上,在幕后黑臺的指使下到處“放炮”;另一方面,說明通過官僚整官僚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正是基于這點認識,毛主席開始改變斗爭路線,將滑向資產階級特權陣營的高官巨貪,投敵叛國異己分子(高崗、饒漱石集團),從無產階級工農聯盟中清除出去,毅然決然的表明中央政府的堅定立場。毛主席善于發現問題,又能夠恰如其分得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更難能可貴的是,主席身邊有一批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好同志,好秀才,他們執紅色筆桿,書犀利文章,與資產階級法權思想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在理論戰線高舉馬列毛主義偉大旗幟,昭示著廣大革命群眾一往無前的斗爭航向,也從不同的角度對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給予有效論證,使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日臻完善,成為推動全球被壓迫民族反抗暴政的有力武器!
作為一位領袖,武略威甲的馬上功夫與犀利果敢的文風策略相得益彰,敏銳的政治視角與深邃的思想理念齊舞共輝。那將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智慧與財富。我們這群80后生,雖然歷經市場經濟大浪淘沙式的沖擊,但卻沒有丟掉堅韌不拔的革命火種,沒有淪落為單調的金錢骨架。汶川地震中所彰顯的民族精神,說到底就是毛澤東同志一貫強調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再現,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普世價值”,其實質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宗旨。魯迅先生曾經撰文痛斥“拿來主義”者割斷歷史,盲目崇外的奴才行徑。時至今日,我們自己卻快要忘卻了。不可否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生產力長足進步,科技創新,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更使我們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偕行。其積極影響力可見一斑!然而,任何事物都兼具兩面性,我們對于一切事物都要采取分析的態度:正像在盛譽改革成效功績之時,我們是否注意到現行體制機制中潛伏的問題與矛盾?市場不能包打一切,我們在90年代相繼失去了“免費教育權”,“醫保權”,下崗分流,居無定所。不斷玩轉花樣的國企改革,使得一系列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走向冷酷無情的市場化牢籠,寅吃卯糧式的發展壯大已將國民經濟推向近于崩潰的邊緣!
基于此,我們應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應該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赤子情懷,客觀冷靜,審慎思索關乎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而不是僅僅將目光停留在官方媒體的正面宣傳上。我們要學習毛澤東主席分析問題的觀點和方法,特別的要善于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去研究對策。我們更要“政治掛帥”,飽蘸革命的濃墨重彩,抒寫鐵骨錚錚的國考華章,做毛主席的好學生,做為民服務的紅筆桿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