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加速懷舊-扇了精英們一記耳光!
做完三個俯臥撐,打開“做人不能太CCTV”,正是《朝聞天下》欄目。其中這樣一條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 80后進入加速懷舊時代,原因是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了。
作為一個80后,這則新聞確實引起了我的共鳴,于是我不由得琢磨起它來。哎呀,還真是大有“嚼頭”……
80后,按年齡最大80年出生的,不過29歲。80后,心智基本成熟,即將成為社會的新生力量,完全是“早晨8、9點鐘的太陽”嘛,本該青春飛揚、激情迸發、展望美好未來才對,怎么年紀輕輕就變得懷舊了?
80后,成長于“偉大的改革開放”、趕上了“5000年來最大的盛世”、沐浴著“和諧社會”的陽光、怎么就這么不知足,怎么就開始加速懷舊了?
看來要首先做個證偽了:80后真的懷舊么?從我 本身來看,我這個80后確實是懷舊的,而且一天比一天懷舊,我所接觸到的越來越多的80后也開始變得懷舊,看來這個命題可以成立。
那么,不得不思考的是80后為什么懷舊呢?新聞里的答案是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誠然,這是不錯的。80后的倒霉蛋們剛好是趕上了教育產業化改革的,就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買房的壓力、結婚的壓力、競爭的壓力 、社會墮落的壓力,太多的壓力,壓得80后喘不過氣來……越來越多的80后淪落為游離于城市之中的邊緣人,準確的說是城市與農村的夾心層,他們不屬于農村,更不屬于城市,可怕的是還有更多的人在前赴后繼,“夾心層”在飛速膨脹,按照如今的社會形式發展下去,80后、90后、不管什么后都將被席卷。請注意,這個“夾心層”將成為中國最徹底的無產階級,比至少還有2畝地的農民更無產!中國社會問題的爆發必然源于他們,推動社會變革的生力軍也必然是他們,而懷舊只不過是他們無奈的呻吟,在懷舊中緩解壓力、自我麻痹、轉移情緒。然而,在一個恰當的節點他們心中的烈火就會噴薄而出,變成摧枯拉朽,不可阻擋的的力量。值得思考的是,僅僅是因為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么,恐怕每個人心目中對于公平、正義、平等、自由尊嚴的呼喚和扭曲的社會所產生的強烈反差,更是催生80后懷舊的一個重要因素!
可是,最關鍵的是80后懷的是什么舊呢?80后過去的生活好?顯然不是!我小時候連包方便面都買不起,到初中才不穿補補丁的褲子,看個電視滿村跑,一個村才2臺電視機。那么是80后過去的生活壓力小?更不是!在 孩子和學生時代當然是沒什么壓力的,可是年紀輕輕、青春勃發的20多歲的青年人,會常常懷念自己的孩提時代和學生時代,希望重新變成孩子,變成學生?當然不會!那么,80后,究竟懷的是什么舊呢?作為一個80后,我是知道的,他們懷舊的對象絕不是個體生命中那些消失的部分,而是對過去一種社會形態的懷舊——那就是毛主席時代!
為什么會懷念毛主席時代,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在改革開放給他們造成的不滿、迷茫、痛苦、絕望、壓力下,他們渴望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他們呼喚的公平、正義、平等、自由、尊嚴曾經在毛時代那樣真切的存在過!80后的懷舊,只不過是一個逐漸清醒的過程。他們從重新認識偉大領袖毛主席開始,認識到那個時代的一切,罪魁禍首鄧xx,也必然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改革開放還在繼續,更多的人開始清醒,懷舊開始加速,不光是80后……
附文:
“80后”進入加速懷舊時代
2008年07月18日 作者:尹棟遜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商販正在向大學生推銷毛絨卡通玩具。現在毛絨玩具主要消費群已經明顯由兒童或青少年轉向成人群體,他們購買后有的作為禮品,有的根本就是出于興趣抱回 家當做裝飾。尹棟遜 攝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恢忠認為,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有懷舊的心理,這說明我們的社會正在進行快速的變革和發展,很多東西還沒有被人們完全消化就被新的東西取代了,“懷舊是對過去的總結,也在為下一步積蓄能量”。
“我懷念過去的日子,那是一個美好的時期,有理想,令人神往。現在感覺有點疲憊。”大學畢業僅3年的“80后”朱麗娟略帶傷感地說,“一件衣服穿了很久,也不愿扔掉。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懷舊的人。”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某知名網站對2493名公眾進行了一項調查(89.7%為“80后”),結果顯示,43.7%的人表示自己有時懷舊,37.5%的人經常懷舊。從不懷舊的只有1.5%。
看樣子,朱麗娟不是一個人在懷舊,和她一樣懷舊的“80后”大有人在。只是,大部分“80后”才剛剛步入社會,還有的仍在校園。青春正富,他們怎么這么快就開始懷舊了?
57.2%的人認為“80后”開始懷舊
前段時間,某服裝品牌推出了以上世紀90年代英語教科書中的兩個情節人物LiLei和HanMeimei為主題的文化衫,一經推出便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本次調查顯示,36.5%的人看到LiLei和HanMeimei感到很親切,30.4%的人很懷念他們,還有25.6%的人說,再看到這兩個人物形象,感覺“恍如隔世”。
“當然記得LiLei和HanMeimei咯,一聽到英文字母歌我就會想起這兩個小家伙,他們兩個稱得上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學英文的標志性人物。我也會經常翻著那時的英文教科書,懷想那個略帶稚嫩的年紀。”華中科技大學大三學生王祥說。
王祥說,其實我們真正懷念的并不是Li Lei和Han Meimei,而是那時的自己,那是很真實很美好的生活。
“記憶味道是香甜的。家門前的槐樹,春天時開得繁花滿樹,風一吹,香氣醉人。捋幾枝槐花下來細細切碎,包在薄薄的面團里,做成槐花包子。媽媽包得很辛苦,我吃得很幸福。”來北京闖蕩數年,現在中關村經營一家小型辦公器材公司的崔玉軍依舊沉醉在過去的味道中,“這么多年,我一直很懷念那種味道。”
“那天到電影院看《變形金剛》,當看到影片中擎天柱首次亮相的場景:先是精彩震撼的汽車人變形,而后用深厚的嗓音說出"我是擎天柱"時,唰的一下,我眼里全是淚水。”在杭州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吳天說。
“80后”開始懷舊了嗎?調查顯示,57.2%的人對此表示認同,不認同的人占12.4%。71.5%的人表示,懷舊不分年齡,年輕人懷舊無可厚非。
51.2%的人認為“80后”懷舊是因為競爭壓力太大“現在進了游戲廳,新游戲幾乎不會玩了,唯一會玩的就是老游戲"拳皇"。玩"拳皇"都成為一種懷舊了。”今年剛參加工作的王東峰說,“這世界變化快,我們熟悉的很多東西都不在了。”
“80后”為什么會懷舊?調查中,51.2%的人認為這是因為,“現實不太如意,機會太少,競爭壓力太大”。43.5%的人認為原因是“社會急劇變遷給現代人帶來的心理緊張和壓力所致”。還有43.3%的人表示,這是因為“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的疏遠和人際信任的危機”。
朱麗娟說,“80后”剛一成年便面對極大的現實壓力,就業、結婚和高成本生活。大部分人心氣很高,現實卻不能讓他們如意。
在北京一家公關公司工作的顏浩坦言,懷舊不僅是回憶個人過去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對回憶的向往。“很多時候,懷舊是人們為了逃避對現實生活的失望,而創造出的一種浪漫的圖景。
民調顯示,35.4%的人表示“通過懷舊可以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32.3%的人認為懷舊是“對一個行將結束的人生階段和時代的總結”,還有22.8%的人認為這是由于“80后”心理還未“斷奶”,害怕或畏懼走進社會。
“現在是一個人還沒長大,就要懷舊的時代。”香港亞洲藝術文獻中心研究員張朝暉認為,沒有長大,是因為中國還沒有真正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之所以懷舊,是因為很多人感到了經歷社會變遷的痛苦。
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趙靜蓉說,社會的劇變對年輕人的生存造成了沖擊。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對急劇的社會變化無所適從,就會本能地轉向過去,回憶過去的自我形象和生存經驗,借助想象彌合遭到現實割裂的、破碎的自我。
西南農業大學研一學生胡秉峰在博客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悄然已是奔三的年紀,曾經光潔無邪的臉上已經有了一絲沉重的風霜。我們正在逐漸成為支撐起社會大廈的主力軍,一剎那我覺得自己很獨立很堅強,但又覺得在心靈最底層的地方,失去了什么,如同釜底抽薪。”
胡秉峰說自己懷舊的原因很簡單,“至今,所有的”80后”都已成年,屬于自己的一個時代也結束了。”
“懷舊是對過去的總結,也在為下一步積蓄能量”
日本導演、《W的悲劇》的編劇荒井晴彥曾說過,“有人說,"過分糾結于過去,對現在和將來無益",我說,人是健忘的,只有不忘記過去,才有現在和將來。”
“懷舊可以給我帶來生活的勇氣、繼續前行的力量。”朱麗娟認為,自己每次懷舊后,都會有所進步。
調查顯示,61.2%的人認為懷舊“可以使人得到心靈的慰藉和滿足”,56.4%的人認為懷舊“是一種減壓方式”,44.9%的人認為懷舊可以“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恢忠認為,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有懷舊的心理,這說明我們的社會正在進行快速的變革和發展,很多東西還沒有被人們完全消化就被新的東西取代了,“懷舊是對過去的總結,也在為下一步積蓄能量”。
曾有學者指出,國家愈發達,它的人民愈懷舊,他們愈能把現代生活和傳統生活有機整合在一起。1965年,美國人RoyReiman看到了美國社會普遍懷舊的心理趨勢,便創辦了一份《懷舊》雜志(ReminisceMagazine),后來這份雜志成為美國最暢銷的雜志之一。
“懷舊不僅能滿足心靈慰藉的需要,而且能鼓舞和激勵人奮進,就如同上山旅途中的小憩,會使人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胡秉峰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