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對“經濟大家”講寓言故事的感想
中央電視臺每晚10點所播“經濟大家”論中國經濟的節目中,勵以寧用兩個寓言故事來說明經濟問題:
一、和尚打水的故事:通常的說法是:一個和尚挑水吃,二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個故事寓意主要是說,干事情人多了有依賴思想。編這個故事和講這個故事的人們通常的目的是告誡人們干事情不要有依靠的思想,應當努力去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這是一個反面故事。
經濟學家把這個故事又編了下去,大意是說有多個和尚搞水的情況下,老和尚可以用多種辦法讓小和尚把水搞到:三個和尚如果是挑水的話,三個人可以接力挑,這樣不至于累得喘不過氣來,三個人就可以把水挑的夠用;第二可以想一個科學的辦法,如搞個水車什么的(如果是現代人,搞個抽水機。“大家”沒這樣說,是我說的),用既省力又快速的方法把水搞到;第三,老和尚用誰挑的多,誰分到的食物多激勵小和尚,這些和尚會爭著挑,會把水挑的用不完。
經過這么發揮著往下編故事,這個故事原有的寓意沒有了。
編者把新故事的寓意引進到經濟生活中:對管理經濟來說,如果某種辦法不能揍效、達不到目的,要想另一種辦法。得出這樣的結論,并無可厚非。
問題是,作為經濟理論家,我們“高才生”的導師,用這種假設的論據,來說明現時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在是有點“空”對“實”的感覺。
要說明經濟問題,必須具實論說,那才是真正的學問!
二、龜兔賽跑故事:經濟學家編輯的大致內容是:龜兔賽跑由于兔子驕傲、睡覺,結果烏龜獲勝;兔子不服,說咱們第二次再賽,誰都發揮各自特點,結果兔子獲勝;烏龜又不服,說咱前面設一條小河,兔子到河邊過不去,烏龜會過去,烏龜又勝;兔子又不服,這樣兩個動物到最后商量,咱們互相取長補短,各自發揮自已的優勢,結果最后達到雙贏。
于是得出結論:在經濟生活中,不要以一次的失敗而悔心,要找到失敗的原因,在經濟競爭中要互補長短,最后達到共同發展---雙贏。
龜兔賽跑的故事,本來的寓意是教育人們不要驕傲,要認真對待工作,才能取得勝利。在這里,經濟學家把這個故事繼續編講了下去,從而推倒了原來的故事寓意。把總結經驗,又假設各種條件,再比勝負,再進一步,對立的雙方相互合作,從而引進到現時的經濟生活中,來說明現時的經濟競爭達到雙贏。
這種對現時具體的經濟活動運作的解釋,并不能說明事物發展的真正成因。要說明現時經濟活動的成敗,應從具體的實例,用實事來說明問題,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這樣才能教育下代如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使下一代人更聰明、更有才能。
因此,理論家要以實事為依據,不要以假設為由。
否則,空洞的理論會誤導下一代人的!!
農夫
2005-12-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