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成長——重慶后援站見聞
作者:重慶志愿者
2008年5月21日,汶川地震后第9天,中午。烏有之鄉抗震救災自愿者重慶后援站來了幾個特殊的募捐者,她們是重慶市育才中學高2009/13班、14班的學生代表(還有兩個南開中學的同學),四個小姑娘。
四個小姑娘在其中一個家長和這個家長的同事陪同下,帶來了100多個90后對遭受地震災難的群眾的深深的情意。他們手中攥著由五角、一元、十元構成的1746.5元來到后援站,等待他們已經聯系好了的物資——水、衛生用品——送來。他們還特別關注這些物資的去向,希望看到他們的捐助被切實送到需要救助的人手上。
等待中,與她們交談得知,學校已經組織過了一次捐助,但是,當他們從網上得知烏有之鄉及重慶驢友的這次活動后,他們又自發的商量,想通過這里把他們的心意直接送達受災的人們,以自己微薄之力傳遞他們對災區的救助之情,表達年輕一代是這個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的未來。
一個小姑娘對我說,很多人都認為80后、90后生活在一個生活條件較好的時代,以為他們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她說其實不是這樣的,她的同學中,有理想、希望自己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不少,她自己希望明年能考進華東理科大學,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陪同她們來的那位家長說,她女兒是班干部,自從地震以來,就沒有花過一分零花錢,除了交學校組織的捐款,還積極尋找能直接幫助災區人民的途徑。她和同學們在一個貼吧看到別人轉的“重慶點對點救助后援站”消息后,就有了這次特殊的捐助。
這100多個90后的捐助意義在于:90后,他們已經清醒地意識到,未來有那么一個時期是他們的,他們要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