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子拜訪武光活動紀要
十月中旬,烏有之鄉書社聯系部分北京高校的同學前往北京市人大,拜訪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一任校長武光。
武老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深澤縣一個農民家庭,今年已經是95歲高齡了,可是依然精神矍鑠,鶴發童顏,神采奕奕。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他每天仍按時到北京市人大“上班”,“堅持學習和研究各種材料,時刻掛念基層人民群眾的疾苦,關心著黨和國家的命運”(引自齊志望《武光革命經歷》一文),接待關注國運,關注民生的社會各界人士。
在本次拜訪中,同學們向武老問了很多問題,他都耐心地一一作答,在談話中飽含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同學們的期望。
武老回憶了自己當年的革命經歷,由此談到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武老感到很是擔憂,他說現在社會的思想太復雜,太亂,流毒甚多。學校是社會的有機組織之一,這種雜亂無章的思想,必然波及在校學習的學生,學生們一方面沒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另一方面沒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很多的同學口頭表示愛國,但是不愛社會主義。這是因為現在很多青年過多的關注的是吃喝玩樂和個人的利益的獲得,對關乎國運,關乎社會進步的事情關注很少,沒興趣關注,甚至漠不關心。這是當今教育的悲哀,也是當代青年的悲哀。知道“社會主義”的學生已經很少了,大多數人不知道何謂“社會主義”,怎么讓他們愛?在很多青年過多的注重自己的一己之利,堅信“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社會法則的情況下,社會主義的理念又如何深入青年的認識之中去呢?社會主義是堅持公有制,反對私有制的。
一個國家的青年有激情,有思想,有責任,有愛國心,那么這個國家便大有希望,因為國家的未來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國家的前途靠青年人去創造,青年人是國家的棟梁。一個國家能否興盛發達,能否傲立世界,決定于這個國家的青年能否積極,健康的成長。
當今的社會條件之下,今天的青年應該擔負起怎樣的社會怎任呢?青年人的歷史使命又是怎樣的呢?武老希望青年關注國家政治。樹立遠大理想,砥礪意志,加強學習,尤其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哀,莫大于心死”青年人最忌諱的是沉迷于吃喝玩樂,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不思進取。武老回憶起自己當年關心青年成長的一件事——80年代末,武老發現《北京日報》上有一則關于關心即將赴國外留學的學生的文章,大概意思誰說,希望這些青年出國之前吃好,喝好,玩好。武老感到很是不安,教育青年不應該這么教育,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啊。于是給報社寫信,表達自己的意見,報社退回了他的信件,并附件說明,這是《北京日報》社轉發的《中青報》的消息,是胡耀邦同志的提法。
因為現在很多的青年人沒辦法享受到武老主持北航學院工作那一段歷史時期的求學條件(一切費用全免,發津貼,包分配工作),有很多的關于自己自身前途的擔憂,太多的時間花費在謀劃自己的考試,升學,工作,住房等瑣事,沒有太多的時間關注國運,關心社會。真正關心社會的青年學生已經是少數。這少數的青年應該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切實行動帶動更多的人相信馬列主義,堅信毛澤東思想,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在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內使大多數的人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真正實現沒有貧富差距,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和諧社會的建設。當今的困難,當今的局面只是暫時的,世間萬事萬物都處在遵守特定的規律不斷變化的狀態,“好的社會使鬼變成人,壞的社會使人變成鬼”,我們青年人應該勇敢地擔負起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大任。
武老舉例說,五十年代社會主義社會初建,大學生在求學階段根本不用自己花錢,一切全由國家供給,腦子里沒有“撈錢”的概念,不但學習期間沒有經濟負擔,而且畢業后沒有就業負擔,國家包分配。大學生在學校求學期間,主要的觀念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學成后為建設祖國,為服務人民作貢獻。
武老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以反映當年濃烈的學習氛圍。他說,當時學校領導和老師們主要工作不是勸學生們要安心學習;而是恰恰相反,給學生們做思想工作,勸同學們不要過于勞累,要注意勞逸結合。晚自習結束后,很多同學還是不愿意回宿舍休息,跑到廁所,路燈旁學習……社會主義社會初建,社會變好了,落后的人也隨著大潮流慢慢改變,人民普遍要求改變以往社會的丑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那個時代絕不是人們的幻想。那些曾經在萬惡的舊社會淪為妓女的人,也都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義,成了高尚的勞動者,積極參投身到社會勞動中去。正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社會,才使得不務正業的人都改邪歸正,成為社會建設的有生力量,積極參與社會建設。
武老對在來訪的同學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同學們能堅持真理,能堅定不渝的堅持社會理想。武老一生的時間都在證明他的這種執著和堅定。武老17歲的時候,放棄了在地方作國民黨的縣宣傳部部長的職務,放棄了每個月40大洋的優厚待遇,沒有和家人告別,于1930年來到北平,加入“紅色革命互濟會”,為了在洋車夫中展開革命宣傳,武老毅然決然地做了一名名符其實的洋車夫,頂著烈日,冒著嚴寒,受盡了官僚的白眼,受盡了警察的百般刁難,以瘦小的身軀支撐著在北平最艱苦,最累的工作。當工友們問及他為什么放棄優越的待遇,到北平干“苦差”的原因時,“武光想,富貴于我如浮云自己做出的選擇是絕對正確的,決不后悔。于是他毫不猶疑地說:‘為了革命,實現共產主義,殺頭都不怕,還說這些!’”(引自《武光革命經歷》齊志望)。武老1937年被國民黨關押五年后出獄,冒著生命的危險兩次找組織;文革期間關押7年半、流放3年半……這些,這一系列艱苦,艱辛,武老從未計較。他總是從大處著眼,替全黨,替全國人民考慮。也從來不會因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艱苦條件的折磨而放棄對黨的信任,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正如申春同志所言:“他具有抗御歷史風云的能力,未被風云所吹倒或湮沒,這是基于他的政治智慧、他的天賦和才智、他的探索精神和堅如鋼鐵的政治信仰。這就是我們尊敬的豁達、博大、真誠的武光同志……”
武老給當日來的青年們贈送了他的自傳《花絮征程》,這本厚重的書記載了一個高尚而堅定的靈魂,講述了一個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歷,滿懷著武老對祖國前途的擔憂和對青年的期冀!
“老驥壯志期千里,
不戀夕陽只奮蹄,
何懼道遠路坎坷,
余力未盡奔不息。”
——《追道》武光
注:“道”即共產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