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時值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天朗氣清。在北京西山腳下的農家小院內,坐滿了老、中、青三代人,由大學網舉辦的“做自信中國人”張桂芝老人主題贈書儀式暨“自信中國”書系學者見面交流會,正式開始了。
張桂芝,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退休工程師,網名“紅色娘子軍”,經常在網絡上發表時評,對當下中國所面臨的內憂外患及未來中國之命運充滿憂思。在看到劉仰、摩羅及韓德強等學者的文章和著作之后,張老師深受啟發,深感青年的思想狀況對于國家命運的重要性,認為三位學者的觀點和思想正是她最想表達的,而三位學者的文章又深入淺出,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可讀性極強,定能激發青年人的閱讀興趣,引導青年人深入思考。于是她決定拿出自己辛苦積攢的六萬元退休金,用于購買三位學者的著作,免費贈送給青年大學生,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民族命運,關心人民疾苦,立志為人民服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并委托大學網承辦此事。這便是本次活動的源起。
在張桂芝老師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大學網后,大學網的工作人員無不被其老驥伏櫪的晚年志向所感動。我們和張老師經過協商討論后,精心挑選了三位學者的五本著作,分別為劉仰老師的《中國沒有榜樣》《我們為什么不快樂》,摩羅老師的《中國站起來》《中國的疼痛》,以及韓德強老師的《中國反思》,合稱“自信中國”書系。我們認為,這五本書是在中國崇洋媚外思想泛濫的今天,為中國歷史和文化正本清源,向西化思想奮起反擊的振聾發聵之作!在內憂與外患并舉的今天,在改革陷入迷途的今天,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喪失了理想和信仰的今天,這五本書對于提升社會正氣、提振民族自信、重建中國的信仰和道德理想,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大學網以“新青年、新文化、新主流”為口號,呼吁21世紀的新青年沖破個人奮斗的狹隘視野,踐行和傳播為人民服務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心國家、民族以及人類的命運。這五本書的核心思想,恰好與我們的宗旨達成默契。因此,大學網愿意和張桂芝老師一起,向廣大青年學子鄭重推薦“自信中國”書系,希望我們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希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亙古名言能夠化為越來越多的人的實際行動!
為了辦好本次贈書活動,我們特意邀請了“自信中國”書系的三位作者,以及著名作家魏巍之女魏平老師,清華大學教授李定凱老師,原北京叉車總廠黨委書記李平老師和《南風窗》主筆李北方老師,出席贈書儀式并發表致辭。以上這些老師,要么是直接受到過毛澤東思想的哺育,要么是在對西方思想和中國現實的不斷反思之后重新認識到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因而紛紛表示毛澤東思想不僅對提升當下中國的民族自信大有裨益,而且同樣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我們既要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充滿信心,也要努力去挖掘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以毛澤東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實踐和傳統,這是未來中國實現偉大復興和崛起的取之不盡的兩大文化資源。以上老師的發言內容,我們會在整理之后陸續在大學網上登出。我們認為,只要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能夠自覺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傳統這兩大文化資源中吸取營養,必然可以抵御住西方劣質文化的侵染,讓近代以來備受西方凌辱的中華民族重新挺起自信、高貴的精神脊梁,創造出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這是一代偉人對青年人的殷殷期盼和深深囑托!今天,張桂芝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將同樣的期盼和囑托轉達給了當下的青年。在此,我們向關心國家未來和青年成長的張桂芝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自信中國”書系的三位作者劉仰老師、摩羅老師以及韓德強老師表示深深的致敬!向參加贈書儀式的魏平老師、李定凱老師、李平老師和李北方老師表示真誠的感謝!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愛國之士能夠加入到張老師的事業中來,為青年之成長與中華之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歡迎廣大愛國青年報名參與贈書活動,填寫相關信息并聯系我們,我們將在審核后,分批分期寄發!報名表及我們的聯系方式,請點擊【這里】
關于本次活動的更多信息,請參考:
圖書捐贈人張桂芝老師
參加贈書活動的同學在活動開始前合唱
《中國反思》作者韓德強老師
《中國沒有榜樣》、《我們為什么不快樂》作者劉仰老師
《中國站起來》《中國的疼痛》作者摩羅老師
魏巍之女魏平老師
原北京叉車總廠黨委書記李平老師
清華大學教授李定凱老師
《南風窗》雜志主筆李北方老師
張桂芝老人捐贈的圖書
劉仰老師給大學網題詞
【關于本次活動的更多報道,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