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人民子弟兵成立以來的第93個年頭,自成立以來,就是解放窮苦大眾的先鋒大纛,就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定海神針。在人民子弟兵無數個傲視全球的戰績中,長征無疑是最傳奇、最驚險,影響也最長遠的一次。
1935年10月,歷經千難萬險的中央紅軍終于到達陜北。根據地之于紅軍的重要性,在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的這一年里,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下,在雪山草地的自然困難面前,備歷艱辛的紅軍體會尤深。
歷史上諸多以少勝多的戰役,處于劣勢的一方,往往都是依靠偷襲敵人的后勤補給,使敵人失去糧草支撐,陷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從而獲得轉機。如著名的官渡之戰,弱小的曹操通過偷襲袁紹的后方物資集中地烏巢,從而一舉扭轉戰局,滅了袁紹。
紅軍何其悲慘,縱橫十余省,長驅數萬里,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紅軍都處于無后方作戰的險地之中。
雖然,紅軍是窮苦人的隊伍,這一點上不同于以往任何舊軍隊。但是紅軍同樣是人,是要吃飯、穿衣、休息、征兵、治傷的。
因為沒有穩定的根據地,紅軍所經過的地方雖然受到群眾歡迎,但畢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尚未和當地群眾建立魚水深情,紅軍就又要在敵情變化壓力之下被迫離開,打土豪分田地不能鞏固,當然也無法吸引多少當地群眾參軍。
因為沒有穩定的根據地,紅軍最要緊的任務是戰略轉移,需要避免跟敵人硬碰硬的打殲滅戰,更缺乏對俘虜進行政治教育的安定條件,俘虜參軍的數量也同樣十分有限。
因為沒有穩定的根據地,紅軍就缺乏穩定而安全的后方醫院。對紅軍來說,負過傷的干部戰士都是寶貴財富。負過傷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有了戰斗經驗,負傷卻不能就職,則意味著革命的凈損失。
因為沒有穩定的根據地,紅軍的情報也變差了一截。在以前,國民黨軍進入蘇區,就會變成聾子、瞎子,只能被紅軍牽著鼻子跑,等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疲憊不堪,紅軍再突然發動攻擊,將敵人一舉殲滅。但是,長征之后,紅軍獲取敵人動向只能依靠一些軍事技術手段來獲得,得到的敵情還常常會出錯。如著名的土城戰役,就是因為軍委二局不能及時破譯川軍情報,才會成為久攻不下的攻堅戰的。
紅軍是十分不幸的,被迫長征,不僅丟掉了幾萬平方公里的根據地,犧牲了十之八九的紅軍戰士。但是,紅軍又是極其幸運的,在長征的血與火的長期淬煉中,全黨全軍痛定思痛,不僅留蘇派開始認識到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老紅軍們也對紅軍的締造者毛澤東更加信任。正確的領導一經恢復,中國革命就又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基于對中國革命和敵我態勢的了解,遵義會議之后毛主席帶領紅軍開始了出神入化的戰略轉移,從此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長征作戰好戲連連,再也沒有遭受重大挫折。
在一定意義上,自從離開根據地,三大主力紅軍都在尋找新的根據地。但最終,仍然是中央紅軍率先在陜北找到了適合紅軍生存和發展的群眾土壤,重要的原因,不僅在于毛澤東是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的最早提出者,重視根據地的作用。更在于他高瞻遠矚,看到了當時同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已經成為主要社會矛盾。因為,毛主席最清楚,只有勞苦大眾的民心,才是最可靠的根據地,才是中國革命勝利最大的保障。
人人都知道長征偉大,然而卻很少有人提及,紅軍生死存亡考驗下最終選擇了毛澤東,才是一切傳奇與偉大的原點。
這就是長征,是一條一批胸懷崇高信仰的圣徒們在一個個生死考驗中鳳凰涅槃的路;是一條黨和紅軍在歷經失敗后、在極度危難中終于走出教條主義、選擇了自己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革命事業、然后轉危為安、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路;是一條在一次次的錯誤和挫折中教育了我們的黨、教育了我們的軍隊、最后把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升華形成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路。
在人民子弟兵成立93周年的日子里,回望長征,那也是一條中國革命由至暗低谷,走向勝利和光明的路。子弟兵們當以長征為鏡,守護好民心這片“根據地”,守護好毛澤東思想這塊法寶,莫忘初衷。
2020年9月10日,第六季“走長征路,圓長征夢”大型紅色旅游活動,將再次集結于瑞金。如果你也有同樣的長征夢,那就一起出發吧!這份五年來不斷更新的、近7000字的文案,已介紹了活動的方方面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