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5年,初唐詩人王勃,路過已經頗為繁華的南昌,他即興而作《滕王閣序》,夸耀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此時的江西顯然已非兩漢魏晉時能比。
滕王閣
隋唐,是江西的巨大轉折。唐朝設立江南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安史之亂,給江西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和先進的生產力;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唐玄宗開鑿大庾嶺,將整個江西水系納入全國黃金水道,形成京杭大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超級大動脈,北至幽州(北京),南到廣州,西起川渝,東至蘇杭,只要你在江西上船,就能到達全國任何一座大城市。此時的江西,即將在南方各地的綜合競賽中一躍而出,一騎絕塵。
京杭大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超級大動脈 ,成就了江西
接通了長江,就等于接通了全國
大唐王朝使得北方安定100余年后,安史之亂爆發。中原人口第二次大規模南遷,此時江西的平原湖澤地帶已基本開發完畢,移民開始向丘陵山區進發,其中一批進入贛南,成為了客家先民!憑借著“人口紅利”,江西在之后的200年間,成為長江流域發展最快的區域。
客家人遷徙圖
到了宋代,已經有了兩次人口大規模積累的江西終于徹底爆發了。無論是人口總數、糧食產量,還是科舉及第人數都躍升至全國前五。景德鎮也開始正式燒制官窯,從這里運出的瓷器未來將成為中華文明的標志之一。
景德鎮陶瓷
再加上北宋靖康之難,中原人口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江西再次吸納大量新移民,無論物質與精神財富,江西都達到鼎盛時期。
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中,有三家五宗源于江西,它還擁有全國最發達的儒家教育體系。其書院數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尤以朱熹主持的白鹿書院為最。江西已然代表文人雅士的最高精神追求,徹底從邊緣走向了中心。
曹山寶積寺
宋代江西:滿朝文武半江西。江西地區進入了歷史上最興盛、最繁榮的時期,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之一。這個時代的江西,無論是人口總數、糧食產量,還是在科舉考試中及第的人數,都名列全國前三名之內這個時代的江西,在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經濟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撐起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半壁江山,留下了一系列值得驕傲的記錄,號稱”兩宋文人半江西”!“宋代科學半江西”。
宋代江西是當時人口第一大省、第一教育大省。新移民的后代開始全面步入中國的歷史大舞臺。王安石、歐陽修、晏殊、黃庭堅、陸九淵、楊萬里等等,這一時期江西人才輩出、如日中天。歐陽修不無得意地說,“區區彼江西,其產多材賢”。
宋代的江西,是全國的腹心之地!
宋代江西擁有224所書院,為當時全國之最。那時的四大名牌高校: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其中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五老峰!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相當于現在的清華北大!她還與江西其它三大“985”高校,組成了“江西四大書院。它們分別是”吉安白鷺洲書院(文天祥曾就學于此)、上饒鉛山鵝湖書院、(朱熹與陸九淵曾舉行鵝湖之辯 )南昌豫章書院(程朱理學傳播基地),不僅如此,那時江西的“211高校,數量質量也冠絕全國”。
北宋的最頂級學府
朱熹
白鹿書院丹桂亭
林立的書院,帶來的是林立的人才!兩宋時期,江西的進士總數達到5142名。宋代江西是當時中國人才第一大省。宋朝有127位宰相,其中江西籍的多達16個,占全國12.5%,其中,北宋宰相更是占到26%!號稱“翰林多吉水(吉安),朝士半江西”, “一朝之中,首輔,少師,太宰,少傅,尚書等極位之人臣,皆是贛人”!
唐宋八大家,江西獨占其三!王安石(臨川)、曾鞏(臨川),歐陽修(吉安)。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吉安人、思想家陸九淵,撫州人。兩宋詞壇四大開山鼻祖: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楊萬里、姜夔、黃庭堅等等都是江西老表。
北宋力主變法的王安石
開一代文風的歐陽修
元代短暫動蕩之后的明清時期,江西也保持著經濟、文化和社會繼續發展的局面,傳統經濟趨于鼎盛。江西的文化優勢依舊無可動搖!在官場上,更是出現了“滿朝文武半江西”的局面!
有人說:明朝的一半,都是江西人撐起來的!明代一朝,江西進士多達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而且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或占據前十名中的多數,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文化興盛最為突出的地區是現在的吉安和撫州。吉安地區自有科舉制度以來共有進士近三千,出了19位狀元,被人譽為“進士之鄉,狀元之鄉”。
科學家宋應星
明朝初年,一連兩屆科考(1400,1404),狀元、榜眼、探花均出自吉安,在科舉史上絕無僅有,空前絕
后。因而吉安有“一門九進士,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兩尚書”的美譽。整個明代歷代內閣,江西人層出不窮,如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胡儼等等。與中國最早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科學家宋應星是江西人。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是江西臨川人,昆曲鼻祖魏良,輔江西南昌人。
明初江右填湖廣 遷徙圖
“江右填湖廣”:元朝末年,湖廣地區是紅巾軍與元朝軍隊以及朱元璋—陳友諒廝殺拉鋸的主要戰場(不限于他們),由于社會動蕩,生靈涂炭,田疇荒蕪,十室九空,無論是北方移民還是土著居民已經寥寥無幾,人口隨農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劇減少,并允許“插標占地”,因此而奏響了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宏偉史詩。
長征路上,常常能遇到的萬壽宮
江右商幫:一個包袱一把傘,走遍天下做老板。江西移民運動,使得由于江西人遍布全國,人員和信息交流,促進了中國十大商幫之一的“江右商幫”的發展。江右商幫是最早成形的商幫,主營木材、金融、鹽業、農業品,稱雄中國900多年。對當時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1500多座江西會館和萬壽宮遍布全國。在湖廣,有“無江西商人不成市”;在云貴川“非江右商賈僑居之,則不成其地”。在我們長征路上,就經過了數不清的江西會館和萬壽宮。
湖南、貴州常常能見到的江西會館
這就是江西的輝煌!近代以來,江西似乎貧困而沉默,是一個經常被無視的地區。然而回顧歷史,古代江西卻在中國歷史上獨占鰲頭,輝煌了整整一千多年!看兩宋和大明的名人,都是江西老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