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墻門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衛和潘州衛合并為松潘衛時。門洞厚實,造工堅實,經數百年風雨而不蝕不壞。登上城墻可飽覽周圍的雄壯景色。第五季重走長征路到松州啦!
松潘城內,小橋流水,景觀獨特,一條湍急而清澈的河流從松潘古城的東端穿過 環城路 向西流,在經過 中央大街 后,轉往南流,從南城門左側流出松潘古城,使得整個松潘古城頓時活潑生動起來。尤其河兩岸的人家,依著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樓,欣賞遠山近水,非常寫意。山上朝下望,小城靜謐、安詳。然而就在松潘城內,松州廣場上,馬上就要開始一場萬人花燈大會!
“松潘花燈”始于清末、盛于當代,是歷史、民族、宗教等多元文化交匯的“結晶”,是傳承歷史、傳播文化、交流情感的載體
搶住時機,在大唐松州門前同“花兒”們合個影。
同藏族同胞互獻哈達,表達最誠摯的祝福!
在城內的街道深處,古色古香的小巷順佳把人拉回到遙遠的過去。
至此盛會,團友們都十分的高興。長征路上,像這樣大規模的接觸各個少數民族的機會,太值得珍惜啦!
松潘置縣2335年,是歷代漢地與西羌吐蕃茶馬互市集散地和軍事重鎮,素有“高原古城”和“川西門戶”之稱。近年來通過古城的保護與修復,松潘再現大唐街市、再吟邊塞長詩、再游茶馬市場、再轉松州燈會、再誦漢唐樂府,千年古城煥發著勃勃生機。
松潘廣場上,是花與紅旗的海洋
跟紅軍合影!我發現在這里“紅軍”格外受優待。上城墻的時候,鐵門關上了。我穿著紅軍服過去看到門關了,準備掉頭。前面的大叔喊,跟看門的說一聲,讓紅軍上去。然后,真的就上去啦!
我們列隊,同上萬的藏羌回漢各族同胞一起高唱國歌,升國旗!
焰火呼嘯騰空而起,是各族人民節日的標配!
背靠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和前來演出的回漢同胞一起合影高呼!民族大團結萬歲,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團結在一起!
回想我們長征一路走來,途中穿過了大半個中國。當年紅軍為了避開敵軍優勢兵力的圍追堵截,紅軍不得不走過國民黨統治相對薄弱的地區。這些地區大部分是少數民族雜居區或聚居區,涉及苗、瑤、壯、侗、土家、彝、白、黎、水、布依、仡佬、納西、傈僳、藏、羌、回、東鄉、裕固等近20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在紅軍長征經過地區中,路途超過了半數。
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受到歷代封建王朝和近代國民黨反動政府、軍閥的欺壓蹂躪,與漢族的隔閡很深。以漢族為主體的紅軍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不得不面對諸多民族矛盾。然而,紅軍的宗旨、嚴明的紀律以及正確的民族政策,不僅使紅軍一路通過了少數民族地區,而且得到少數民族同胞們的擁戴,他們以各種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紅軍,許多人還參加了紅軍。
紅軍真是偉大!我們今天的民族團結局面不忘忘記當年的紅軍和紅軍政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