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 山 行
奚仁德
三生有幸去韶山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韶山出了個毛澤東。
日從韶山出,日出東方紅。韶山,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我向往,神往已久的神圣之地。盼星星,盼月亮,只盼著韶山紅太陽,只盼著早日能去韶山好逛逛。故居是啥樣?故園是啥樣?滴水洞是啥樣?
這個機會終于來了!這一天終于來了!
三生有幸去韶山。
2019年7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應邀參加了在毛澤東的故鄉韶山召開的,由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和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毛澤東圖書館共同主辦的“首屆毛澤東著作及版本研討會”。
能應邀參加這種全國性的研討會,我當然感到很高興,很榮耀。但是,更讓我高興、興奮和激動的,倒不是能參加這樣的會議,因為,參加類似于這樣的會議,我這已經是第七次了,而是這次開會的地點——韶山。
7月10日,我收到了組委會發來的邀請函。我立馬就叫兒子在網上給我購買了去韶山的火車票——去韶山的高鐵票,而不是普鐵票。普鐵票太慢了,我等不及了。我恨不得立刻、馬上趕到韶山,插上翅膀飛到韶山。
在等待去韶山的日子里,我天天都在做著各種準備。不是做開會的準備,因為開會,我已經不需要做什么準備了,論文早已發過去了,而且已經編入論文集里去了,我只要及時到達開會,聽聽人家的發言而已,如果要發言,每人10分鐘,我把論文的摘要闡述一下就可以了。我忙著做的準備是,制定去韶山的旅游規劃,旅游途徑,旅游景點,以及收集有關韶山的資料,特別是有關毛澤東故居、滴水洞、故園一號、毛澤東廣場、毛澤東銅像、毛澤東詩詞碑林等等的資料。我回憶著以前有關這方面的圖片以及影像,想象著我到了那里的情景。真所謂,人未去,而心早已去矣。
7月25日6點多,我從江蘇的海安坐高鐵,經南京,經杭州,經南昌,經長沙,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向韶山飛馳。跨越4省,行程2000多公里,下午6點多,到達了韶山南站。下了火車,我立即打的,前往韶山賓館。我在車上,不斷地在心里高呼,韶山,我來啦!毛主席,我來到您的故鄉啦!
故園一號成文物
這次開會的地點就在韶山賓館。開會,吃飯,都在韶山故園六號樓。住宿,在韶山故園三號樓。
韶山賓館,原來叫韶山招待所——這跟全國各地的許多賓館一樣,原來都叫招待所,后來(改革以來)都改成了賓館。
韶山賓館現有一至六號樓。二至六號樓,與其它各地的賓館樓房一樣,就是一般的賓館,并沒有什么大意義,或特殊意義。而有著特殊意義的,就是一號樓了,也就是故園一號樓。它位于二號樓與三號樓之間,只供參觀,而不接待普通賓客。為什么呢?因為當初它是專門為毛澤東回韶山而修建的。除了毛澤東居住了三天外,其后也只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來訪元首居住過。其他的所有賓客,只能參觀而不能居住。2005年5月1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園一號樓,雖然是免費參觀的,但是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你必須是韶山賓館的房客,必須持有韶山賓館的房卡,才可進入到里面參觀,否則,只能在外面觀觀而已。我住在三號樓,每天吃飯,開會都在六號樓。每次去吃飯,每次去開會,都會從一號樓旁經過。每次經過,我都認認真真地外觀一次。我的房卡隨身攜帶,憑房卡,我跟隨別人,一共兩次進到樓里參觀了。真是里外觀了個夠,看了個透。
樓的外觀,跟媒體上的照片一樣。有兩個明顯的標志。一個是大門左邊的廊柱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故園一號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個是樓房的右側墻角外有一塊又大又圓的石頭,石頭上刻著有關故園一號樓的簡介。如果沒有這塊牌子和這塊石頭,你又怎么能看出,這就是毛澤東當年回韶山時下榻的賓館呢?
從大門進去以后,管理員先讓你在客廳里看一下有關故園一號樓的有關介紹,以及毛澤東1959年6月25號回韶山的有關影像資料。然后再帶你參觀。所有房間,只有西邊的大會議室是可以進去的,其它的房間,只能在門口看看,拍拍照片。我進到會議室里面去了,仔細觀看了里面的陳設,以及墻上掛的照片,并在里面拍照留念了。
看看外觀,看看里面的陳設,我感慨萬分。1959年,在當時,這也許是一座豪華的賓館。可是跟60年后的賓館相比,跟二至六號樓相比,它顯得是多么的簡陋啊!我住的三號樓的房間,都不知道比這主套房豪華多少倍呀!然,毛澤東是韶山之仙,毛澤東是湘江之龍。此陋室,因毛澤東居住過,它,陋室不陋。有銘贊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毛德馨。談笑無鴻儒,往來有白丁。可以請鄉親,寫詩經。無讒言之亂耳,無宮斗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故園一號樓,原來最初籌建的時候定名為韶山內部招待所,后來因為是建筑在松山上,建成后就叫松山一號樓。再后來因毛澤東在此樓里寫了一首《七律•回韶山》,詩里有“故園”一詞,所以再改成了故園一號樓。
此樓的來歷是這樣的。1957年,毛澤東有回韶山的意向。消息傳到湖南,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周小舟就召開省委會,決定籌建一處毛澤東回韶山時的住所。建房之前,這里的地名是蘆家灣,位于韶山的松山山麓,前面有梯田、水塘、楓樹,左邊有楠竹林,右邊有茶園,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
故園一號樓,雖然叫樓,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樓,只是一套長而寬敞的平房。它,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青磚灰瓦,采用內外雙走廊設計。正門進去是客廳,客廳左邊依次是:主套房、副套房、休息室、工作人員室,右邊是會議室,總面積約605平方米。
當初設計是這樣安排的,主套房是供毛澤東居住的,副套房是供江青居住的。可是,當年毛澤東回韶山時,江青并沒有隨行而來。按理,江青是毛澤東的現夫人,毛澤東這次回韶山,回家鄉,正好可以隨行回來認祖歸宗,做個名正言順的第一夫人。可是,江青就是沒有隨行回來。什么原因呢?是江青不愿意嗎?是毛澤東不同意嗎?根據種種跡象,估計是毛澤東不同意。因為,毛澤東無論是出訪蘇聯,還是出京視察,毛澤東一向都不帶江青隨行。據史料記載和管理員講解,朱德和康克清,劉少奇和王光美都曾經一起來居住過。副套房自然就成了康克清和王光美的住房了。特地為主人準備的,主人卻沒來居住過。不是特地為其人準備的,其人卻坐享其成了。歷史在這里開了個大玩笑。
1959年6月26日晚,毛澤東自費在會議室里擺了六張八仙桌,宴請當年的地下黨員、自衛隊員、農協會員、兒童團員、婦女聯合會員,以及親戚們。宴席上,毛澤東起身向比自己年長12歲的堂兄同時又是當年的私塾老師毛宇居(毛澤啟)敬酒。毛宇居隨即起身說到:“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說:“敬老敬賢,應該應該!”這一細節,一直被傳為佳話。宴會結束時,毛澤東與大家合影留念。這些照片,現在都陳列在會議室里。據說這次宴會,毛澤東自費花去了200多元,差不多毛澤東半個多月的工資。不知道1959年的200元,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元。估計至少相當于2萬元吧。
七律一首傳千古
故園一號樓,還有一件載入史冊的事,那就是毛澤東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七律•回韶山》。
七律•回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
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
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叫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煙。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當年離別故鄉的情景回想起來像夢一樣,隱隱約約,不甚分明。我詛咒,痛恨那逝去的光陰,那過去的歲月。回想過去,故鄉三十二年前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首聯和小序相照應,提供了理解全詩的指導線索,是下文32年前、32年間、32年后歷史內容的發端和敘事的總起。首先引出的是“三十二年前”的“紅”與“黑”,即革命與反革命的大搏斗的歷史畫卷。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黨組織喚起農民,組織起農民,農民們紛紛拿起武器進行武裝斗爭。國民黨反動派高舉著屠刀鎮壓農民武裝。
頷聯精煉而形象地表現了國共兩黨,蔣毛兩人之間武裝斗爭的情景。對仗工整,紅黑分明。關于這一聯所寫的歷史事件,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有詳細的闡述。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正因為有革命烈士的流血犧牲精神,增加,充滿,激發了革命者的雄心壯志,革命者才敢于,才能夠將舊的日月換成新的日月,舊的天空變成新的天空,舊的世界變成新的世界,舊的社會變成新的社會,舊的中國變成新的中國。
在革命斗爭中,許多革命志士英勇犧牲了。從1927年到1949年,韶山地區有36位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英勇獻身。單就韶山沖來說,毛澤東親自培養和介紹的五個共產黨員——毛福軒、鐘志申、龐福侃、毛新枚、李耿侯和另外八位烈士,都在革命斗爭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毛澤東的家庭,先后有六位親人為革命事業而犧牲了:
十年內戰時期——
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1930年11月被國民黨殺害于長沙。
毛澤東的二弟毛澤覃,1935年4月在江西瑞金和福建長汀交界地區,同敵人作戰時壯烈犧牲。
毛澤東的堂妹毛澤建,1929年8月被國民黨殺害于衡山。
抗日戰爭時期——
毛澤東的大弟毛澤民,1943年9月被國民黨殺害于新疆的烏魯木齊。
解放戰爭時期——
毛澤東的侄兒毛楚雄,1946年秋天,隨八路軍北上赴延安途中,被國民黨逮捕殺害。
抗美援朝時期——
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1950年11月25日,在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
真可謂是滿門英烈啊!
頸聯,是對頷聯的承接,又是一個飛躍的發展。頷聯重點是反映大革命前后的斗爭。頸聯則是概括了從犧牲到勝利的整個過程,因果關聯。這是毛澤東發自肺腑的感慨。這是革命領袖的偉大胸襟和革命氣魄的藝術概括。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滿懷喜悅地看到,家鄉的莊稼長勢喜人,風一吹,就泛起千萬重的波浪。漫山遍野的農民們,在暮靄的黃昏中,從山岡上,從田野中收工回來。
尾聯,承上句“換新天”而來,盛贊農民們的沖天干勁,是“新天”的具體表現。農民,是英雄的農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就是毛澤東的人民觀。遍地,不僅僅是韶山的遍地,也是全中國的遍地。
這首詩,以“別夢”開篇,以“喜看”作結,中間兩聯貫連新舊兩個時代,展現了中國革命斗爭的巨大歷史畫卷。寫過去,憤慨深沉,用“咒”字來概括;寫現在,無限喜悅,用“喜”字來抒懷。既有悲壯激昂的謳歌,又有詩情畫意的描繪,把對歷史的回顧與現實的展現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它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32年的歷史詩篇!它是史詩!它必將流傳千古!
如今,這首詩的原筆跡放大稿就陳列在故園一號樓的休息里。它將成為這所重點文物單位中的重點文物。它是故園一號樓的鎮樓之寶。
滴水洞中滴水動
滴水洞,滴水動,滴水洞中滴水動,水動九州,水洞千古;
這是我參觀完滴水洞后,回到韶山賓館后,靈感爆發,創作的半副楹聯。自己擬出了上聯,自己竟然對不出下聯。真是急煞我也,愧煞我也。也罷,在此就向所有楹聯愛好者誠征下聯吧,請各位聯長不吝賜教。
話說2019年7月28號上午10點,韶山毛澤東圖書館的參觀結束了。圖書館的同志用專車把我們送到滴水洞。滴水洞是收門票的。由于我們是專車送去的,長驅直入,沒有叫我們買門票。是要我們的門票,還是不要我們的門票,誰負責買這門票,門票多少錢一張,這一切都不管我們的事,我們只管盡情盡興地參觀就是了。
汽車停在一號樓前,我們下車,就直接從一號樓開始參觀。
滴水洞一號樓和故園一號樓是一樣的,也是專為毛澤東居住而建造的。同樣也叫做樓,其實也不是樓,也只是一套高大而寬敞的平房。
話又說回來。1959年6月27日,毛澤東要離開韶山時,對周小舟說,你們省委研究一下,在這里修幾間茅房,其他領導可以來休息一下嘛。我老了,也想回來住一住。
兩年后,滴水洞附近多了幾棟別墅。
為什么會建在滴水洞呢?
毛澤東當時只是隨便說了說,并沒有說要建在哪里。毛澤東可以隨便說,周小舟他們可不能隨便建呀。怎么建房子,不是首要問題。首要問題是要建在哪里。建在哪里好呢?有三處選擇。一處是韶山賓館,一處是毛澤東故居,一處是滴水洞。韶山賓館,已經有了故園一號,沒必要重復建。毛澤東故居,周圍沒有很理想的地方,而且會影響人們對毛澤東故居的瞻仰和參觀。再一點,根據毛澤東的話語,不單是毛澤東個人來居住——就像故園一號那樣——還要有其他領導人來居住,似乎有行宮的意思。這就有了一個要更加保密的問題。而這兩個地方都不能更好地保密。排除了這兩處以后,就只有滴水洞了。
滴水洞確實是一個理想地。
滴水洞位于韶山西部,占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這里自然風光綺麗,山環水繞,有奇花異草,有珍禽異獸。《毛氏族譜》贊之曰:“一溝溪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它又處于毛澤東故居和毛澤東祖墳之間,真正是毛澤東家鄉的中心地帶或核心地帶。而且三面環山,又處于峽谷之中,最便于保密了。
它為何叫滴水洞呢?
在滴水洞的山溝里,原有一條小溪,相傳是龍之垂涎匯集而成,自山谷腹地流向山口,宛如銀溝,斗折蛇行,跌巖而下。溪上曾有一小橋,靠右邊的橋頭有一個小山洞,不管天晴或下雨,洞內總有水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終年不斷。水滴掉入洞中,叮咚叮咚響,回聲蕩漾,優雅動聽,其韻如琴。所以,人們就稱之為“滴水洞”。
地址確定了,就立即著手修建。為了保密,修建時稱之為二0三工程,對外是軍事禁區。
一共建成了三座樓。
一號樓,是一座清灰色的四屋脊平房。它背朝著毛澤東的祖墳方向,面向著龍頭山方向,坐北朝南,倚虎歇坪的山腳而建,前龍后虎,虎踞龍盤。這是毛澤東的下榻處。房內有會議廳,有兩套住房,一套是供毛澤東住的,一套是供江青住的。兩套住房,分別有臥室、衛生間和辦公室。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澤東來居住過11天。江青卻從未來這里居住過。
二號樓是兩層樓的客房,共有24間,是供衛士和服務員居住的,通過回廊和一號樓相通。
三號樓有三層,就在進洞口不遠的山腳下,距離一號樓和二號樓約600米,是供警衛中隊和省委接待處的人居住的。
1966年,是中國政治風云最莫測的一年。5月16日,中央公開發表了著名的“五一六通知”。“五一六通知”的發表,表明文化大革命的熊熊大火已經正式點燃。大火點燃后,毛澤東又一次離開了北京。此后,毛澤東一系列動作頻頻——6月10日,在杭州召集會議。6月15日,在南昌召集會議。6月17日,到達滴水洞。6月28日,離開滴水洞,到達武漢。7月8日,在武漢給江青寫了一封信。7月16日,暢游長江。7月18日,回到了北京,8月1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八屆十一中全會。8月5日,公開發表了著名的《炮打司令部》的大字報。8月8日,公布“十六條”,8月18日,第一次接見紅衛兵……
這一系列動作中,杭州和南昌的活動是半公開的,給江青寫信是保密的,游長江,開全會,大字報,接見紅衛兵等是公開的。唯有在滴水洞的11天,是秘密的,甚至是神秘的。
離開南昌以后,人們就再也不知道毛澤東的去向了。在外人的眼中,心中,毛澤東似乎消失了。甚至有人認為毛澤東生病了,而且可能是生大病了。毛澤東去滴水洞是及其保密的,只有周恩來,汪東興等極少數人知道。在滴水洞的11天中,毛澤東基本上不接見任何人,也不外出。唯有一次,走出滴水洞300米,爾后又迅速返回滴水洞。它整日整夜地把自己關在房子里,沉思,神情凝重。很顯然,毛澤東是認為他遇到了難題,而且是大難題,很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難題。毛澤東在深思,在熟慮,在運籌。毛澤東在閉關。
毛澤東在滴水洞閉關期間到底想了什么,只有天知道。人們至多也只能從他出關后的一系列動作和舉動中,猜出一點端倪而已。毛澤東閉關11天后,出關了。毛澤東一旦出關了,一系列驚天動地的動作就接連不斷地出現了。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不周山下紅旗亂。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過程開始了。
滴水洞決定了中國1966年到1976年的歷史命運,決定了毛澤東人生最后10年的命運。滴水洞將名垂千古,名揚天下,蜚聲宇內!
滴水洞,滴水動,滴水洞中滴水動,水動九州,水洞千古啊!
毛澤東離開滴水洞后,滴水洞還先后建造了防震洞和防空洞。不過,這一切似乎都白忙了。因為,毛澤東以后再也沒有能夠回來。
滴水洞并不因為毛澤東1966年6月28日離開了它,它的故事就結束了。
文革期間,滴水洞一直是屬于國家級保密單位。汪東興在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間,曾經多次到滴水洞視察,檢查這里的安全與接待工作。
1975年,特別是毛澤東病重以后,毛澤東曾經多次提出要回韶山。1976年6月,毛澤東已到病危期間,但他特別思念故土。到8月份,他仍然堅持要回韶山滴水洞修養。但一直未能得到中央政治局的同意。9月初,中央政治局研究決定,同意毛澤東9月15日回滴水洞靜養。9月8日,滴水洞的管理人員接到湖南省委接待處的正式通知,說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將于當晚來滴水洞檢查準備工作,準備接待毛澤東回滴水洞休養。而晚上10時,又接到通知,說張平化不來了。
張平化不來了,說明毛澤東也不來了。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毛澤東在北京逝世。毛澤東只能魂歸故里,魂歸滴水洞了。
毛澤東好在沒有能夠回來。如果他能提前幾天回來的話,那他最后肯定會在滴水洞逝世。果真如此,問題就來了。遺體怎么辦?是運回北京,還是就地安葬?就會有水晶棺嗎?就會有遺體保存嗎?就會有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嗎?歷史的內容可能就會是另外一種寫法了。
滴水洞,毛澤東最后一次回韶山居住的地方。
天上廣寒宮,地上滴水洞。三湘靈秀地,洞中別有天。永遠的毛澤東,永遠的滴水洞。毛澤東千古,滴水洞千古。
一封家書抵萬金
參觀滴水洞,不得不提到一封著名的家信,那就是《毛澤東致江青的一封信》。
從這封信中,我們能讀出什么來著?
從這封信中,我讀出了這些有關東西。
1、很多人都以為這封信是毛澤東在滴水洞寫的,稱之為“滴水洞家信”。我認為不是的。因為這封信標明的時間是7月8日。而毛澤東6月28日就離開滴水洞,來到了武漢。毛澤東在信中說:“自從六月十五日離開武林(杭州)后,在西方的一個山洞(滴水洞)里住了十幾天,消息不大靈通。二十八日來到白云黃鶴(武漢)的地方,已有十天了。”信中只是提到了滴水洞而已。
2、有人知道不是在滴水洞寫的,但為了說明與滴水洞的密切關系,說是在滴水洞寫了草稿,而后在武漢抄寫的。這種說法太勉強了。毛澤東一向寫東西不專門寫草稿,就是有修改的稿件,也是寫好后由秘書抄寫,他本人不抄寫第二遍。更何況這是家書,就更不用寫草稿了。滴水洞的所有介紹,都沒有說信是在滴水洞寫的。如果說毛澤東在滴水洞做好了寫這封信的思想準備,打好了腹稿,這還可以。
3、個人崇拜是林彪別有用心地搞出來的。毛澤東非常反感和反對。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違心地同意別人這么做。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毛澤東在信中花了很長的篇幅說了這一點。
4、1966年,毛澤東雖然已經重用了林彪,但對林彪的野心已有所認識和警惕。他認為,林彪特別吹捧他,是為了借助他這個鐘馗打鬼,即借助于毛澤東的威名和威望,打擊他林彪的異己。對這個,毛澤東還不是最擔心的。毛澤東最擔心是林彪的那個有關政變的講話。如果把這個講話和搞個人崇拜聯系在一起考量的話,就是,林彪先借助毛澤東的手,清君側,打倒林彪的異己,而后進行政變,取而代之毛澤東。毛澤東的這個擔憂,果然在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中得到了驗證。也就是說,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毛澤東在1966年就預見到了。難怪人們要稱這封信是預言書。
5、毛澤東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我是準備摔死的。”所以有人說,毛澤東的這封信是“政治遺言”。神奇的是,毛澤東的這句讖語,結果反過來得到了應驗。準備摔死的毛澤東沒有摔死,想炸死毛澤東的林彪卻摔死了。
6、從信的主要內容看,似乎是毛澤東向林彪攤牌的挑戰書或宣言書。似乎讓人覺得,1966年,毛澤東發動的這場文化大革命的首要目標,是要搞林彪。然而,奇怪的是,這封信,毛澤東并沒有直接送達給江青,而是先讓在武漢的周恩來和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看了,而后又由周恩來到上海給江青看了。給江青看了,又沒有留在江青那里,而又由周恩來送給在大連療養的林彪看。并且不允許公開。這是何意呢?為什么在八屆十一中全會正在召開的8月5日,毛澤東卻發動了對劉少奇的突然襲擊,公開發表了《炮打司令部》的一張大字報,敲響了劉少奇的喪鐘了呢?
一封信,一張大字報,都沒有點明對方的名字。一封信保密,一張大字報公開。結果,公開的大字報給了劉少奇致命的一擊。保密的信卻讓林彪成了二把手。這到底有什么玄機呢?
7月8日的一封信,8月5日的大字報,都是針對兩個不同的人的。為什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毛澤東的打擊對象竟然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是林彪達到了借助毛澤東這個鐘馗,打倒了劉少奇這個鬼的目的?
是毛澤東被逼上梁山,違心地打倒了劉少奇?
若真如此,豈不是說明,此時的林彪已經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真是驚心動魄呀!
有誰能破解這一迷局呀?
杜甫的一封家書抵萬金,毛澤東的一封家書抵萬萬金,萬萬金啊!
舊居故居皆神居
由于是乘專車集體去參觀滴水洞的,我們在滴水洞停留的時間較長,又要集體乘車回去,就沒來得及去瞻仰毛澤東的祖墳,很遺憾。
下午自由活動,我們即刻前往毛澤東故居去參觀,因為下午4點以后就不放人進去了,只出不進。毛澤東故居,距離韶山賓館只有幾百米,我們就步行而去。
到了那里,真是令人感動啊!三伏暑天,高溫酷熱,竟然擋不住人們參觀毛澤東故居的人流。天氣再熱,沒有人們的感情熱啊!毛澤東,毛主席,您的人民熱愛您啊!
我們先到登記處用身份證免費登記,拿一張包裹寄存的小票,寄存好包裹。然后就去通過安檢,進入里面,排隊,等待參觀。為了防止擁擠,排隊的柵欄,好長好長呀,大約繞了五六個彎。就像天安門廣場參觀毛澤東紀念堂那樣,繞好幾個長彎排隊。到了最后一個彎口,就按時放一批人進去。每隔幾分鐘放一批,每批大約放幾十個人。
毛澤東故居曾經改過名。五十年代,叫毛澤東同志故居。后來,劉少奇來參觀時說,故,是過去或死亡的意思。毛主席還健在,不能叫故居,只能叫舊居。于是改成了毛澤東同志舊居。毛澤東去世以后,又改成了毛澤東同志故居。
毛澤東故居,一棟古樸的農舍,坐南朝北——憑我們參觀時的直觀感覺,總覺得它是坐北朝南。整棟房子占地566平方米,大小房屋20間。整棟房子,從空中俯瞰,成漢字“凹”字形,當地人俗稱“一擔柴”式的房子。它面臨綠水——居前有一大荷花池。這個荷花池,以前是沒有荷花的。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時,也沒有荷花,這滿池的荷花是以后栽植的。毛澤東的家人就用這個池塘里的水吃、洗、用、澆灌。毛澤東最初學游泳,就是在這個大池塘里的。它背依青山——韶山。山上長滿了青松、楠竹,還有杜鵑。其實,真正的毛澤東的故居,只是這一棟房子的一部分——這棟房子東邊的14間半。西邊的5間半,原來是他家鄰居的。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則要先搞清楚毛澤東故居的來歷。
毛澤東故居和隔壁鄰居的房子,最早是一個叫毛克宇和一個姓李的人共同修建的。當時總共修建了11間,毛克宇和那個姓李的人各5間半,中間的堂屋,兩家共用。
毛家祖籍江西。明朝開國時,毛澤東的先祖毛太華隨軍遠征云南,在當地娶妻生子。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華又從云南遷徙到湖南。開始不是定居在韶山沖的上屋場,而是定居在滴水洞的東茅塘。
以后,到了清朝光緒初年,毛太華的第17代傳人,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時,祖輩傳留下來的東茅塘那幾間破舊的房子和10多畝水田,已經無法滿足子孫們成家立業的需要。毛祖人有兩個兒子,毛德臣和毛翼臣。為了便于分家,毛祖人于1878年在韶山沖上屋場買下了那個姓李的家的5間半房子和幾畝水田。
毛祖人買下了這5間半的房子和幾畝水田,給哪個兒子呢?1888年,毛祖人給兩個兒子分家。因上屋場離東茅塘較遠,約有5公里的距離,而且田質又不好,誰都不愿意到這里來定居。無可奈何之下,毛祖人只好請族人來用“抓閹”的辦法來解決。其結果,大兒子毛德臣抓到了。但是他堅決不依。后來,忠厚老實的二兒子毛翼臣,也就是毛澤東的祖父,主動做了讓步,并說服18歲的兒子毛順生帶著妻子文七妹,搬到了上屋場。
毛順生略識文筆,又善家務,又能經商,是一個很精明能干的人。在他的努力之下,家境逐步寬裕,不僅還清了毛翼臣時欠下的債務,還另外夠買了7畝水田,還于1918年將原來的5間半舊茅房,擴建為14間半的磚瓦房,即現在的毛澤東故居的模樣。那間堂屋仍然與毛克宇兩家合用。
西頭鄰居家的房子,在毛克宇去世后,兒子毛竹平因家庭生活困難,于1914年將房子賣給了族長“天地公”。不過,房子賣出后,毛竹平一家又繼續留住了5年。
1919年,毛竹平一家搬出西頭的房子,隨即由一個叫毛廟生的人搬進。
毛廟生居住的時間不長。后來又由一個叫毛伏勝的人住進來。
1929年,毛伏勝從此處搬出。接著由曾經在毛澤東家幫過工的皺湘庭搬進居住。
皺湘庭搬出后,由毛潤民居住,一直到土改。
毛澤東父母去世后,毛澤東在外鬧革命,家中毛澤民當家。后來,毛澤民、毛澤覃都先后跟隨毛澤東出去鬧革命了,毛澤東的故居就沒有人居住了。1927年“馬日事變”后,許克祥派兵包圍了韶山。到處捕捉與毛澤東有關系的人。因此,毛澤東故居,誰都不敢在此居住。
1929年,國民黨湘潭縣黨部將其沒收。房產歸縣團防局所有,租給別人居住。
解放后,湘潭縣政府決定收回毛澤東故居的所有權,同時把鄰居的5間半房子也征用過來,一起組成了毛澤東同志故居,并多次進行了修繕,成了今天的現狀。
毛澤東的故居,前后兩正房,東西兩廂房。前后兩正房共7間半,東西兩廂房共6間,廂房頂頭(北)1間。一共14間半。西邊的5間半茅草房,只是陪襯。前后兩正房之間,東西兩廂房之間,都有一個狹長的小天井。
我們首先在故居前留影,然后從正房堂屋進去,依次參觀。堂屋一間半,從堂屋向東,依次是毛澤東父母的臥室、毛澤東的臥室、毛澤民的臥室。堂屋和毛澤東父母的臥室,有平行的屋梁。這平行的屋梁,跟上面的屋梁是上下對應平行的。這是我首次看到的這種房屋結構。我估計,可能是加固的防震梁吧。毛澤東的臥室有閣樓。毛澤東1925年回韶山時,就在這閣樓上秘密開會,成立了韶山黨支部。
隨人流繼續往前,也不知道是正房,還是廂房,只曉得參觀了廚房,茅房,牛棚,豬圈,農具房,糧倉,磨坊,舂米房等。廚房里有灶臺等。農具房里有耕田的犁,有車水的槽桶等。磨坊里有拉磨等。舂米房里有舂米的臼窠等。
從這些房屋的分布及用途安排,可見毛澤東的父親確實是一個精明能干的人。
參觀完了故居里面,我們又到外面拍了幾張留影照。而后,又到故居對面,隔著荷花池拍了幾張照片。可就是拍不出媒體上拍的效果。
在荷花池邊,有一片空地,主要是供游客休息的。有座,有吃,有喝。我們各自買了一杯冷飲。在慢慢品嘗冷飲的時候,我仔細觀看了故居的風水,怎么也看不出這是一塊寶地。如果是寶地,那么和毛澤東家鄰居的那戶人家,怎么就沒出一個大人物呢?當初,11間房子,可是兩家平分,各自5間半的呀。難道真是毛澤東的祖墳葬得好,毛澤東的祖墳地,真的是一塊真龍地嗎?但,不管怎么說,日從韶山出,日出東方紅。上屋場,毛澤東家這棟房子里,就是出了一個偉大的毛澤東!
舊居故居皆神居。
信不信,由你!你們不信,我信!
參觀完了故居,還有時間。趕緊去拜謁一下毛澤東父母的墳吧。于是,順著指示牌,順著人流,我們又來到毛澤東父母的墳地。我也不知道在什么具體方向或方位。反正是在故居景區內,離故居有200米吧,要走一段山路。
到毛澤東父母墳地去的人明顯少很多了。一路上,稀稀拉拉的,只有幾個人。
墳墓在一座山頂上。根據光影,估計是坐北朝南。墓的構造,跟當地其它墳墓一樣,墓周圍,有一個人字形的外廓。不過,這個人字形,不是向里彎的,是向外拱的,成大半個圓形。中間高尖,高度向兩邊梯減。人字中心鑲嵌著墓碑。廓中心是微微凸起的墓。墓的左邊立著毛澤東的祭母聯石碑,右邊立著毛澤東的祭母文石碑。墓前有一塊祭祀臺,臺邊放著兩個拜墊。我們先向墳墓鞠了三鞠躬,又跪下,磕了三個頭。毛主席的父母,就是我們的父母。值得,應該,鞠躬,磕頭。為了研究,我們不顧忌諱,拍了照片。
墓前的祭母聯碑和祭母文碑,是湖南省韶山管理局1989年8月立的。仔細看了祭母聯碑和祭母文碑后,發現祭母文碑上刻寫的毛澤東寫祭母文的時間是“民國八年八月十五日”。祭母聯碑上沒有刻寫毛澤東寫祭母聯的時間。據查,毛澤東的祭母文是1919年10月8日寫的,即農歷己未年八月十五寫的。1919年,是民國8年。民國記年,用的也是公元。也應該是民國8年10月8日,而不是八月十五日。如果要同時標明公歷和農歷,應該這樣寫:“民國八年己未歲八月十五日”。
毛澤東寫祭母聯也是1919年10月8日,并且同時寫了兩副祭母聯,除了此碑上的一副外,還有一副:“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此聯,沒有在此立碑。
韶山如此多嬌,引無數游人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毛。
作者簡介: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理事,江蘇省詩詞協會會員,南通市詩詞協會會員,海安市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海安市詩聯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海安市老干部詩書畫研究會理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