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撫今追昔,長征正是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經過80多年的歲月洗禮,長征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豪情萬丈的精神歷久彌新,召喚著人們一次次去重走長征之路,重溫初心,不忘來時的路。為了方便大家了解長征沿途景點情況,我們整理了長征“沿途看系列”資料,用圖文、視頻的方式,幫助讀者走近這一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
瑞金, 位于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部,武夷山脈南段西麓,贛江東源貢水上游。東界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南鄰會昌縣,西連于都縣,北接寧都縣。它是著名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地。
▲漂亮、權威的瑞金宣傳片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毛澤東當選為政府主席,定都于瑞金,以中國工農紅軍作為國家的武裝力量。因為地處農村和面臨戰爭環境,所以有人把它叫做"山坳里的中國"、"馬背上的共和國"、"山林里的國度"等等。中華蘇維埃的誕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政權首次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在今天,我們可以在距城區5公里的葉坪探訪到“一蘇大”舊址、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
▲“一蘇大”舊址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王稼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生活和工作過,“毛主席”的稱呼就是從這里喊響的。
▲毛主席故居旁的古樹上,曾經掛過一枚啞彈
政府起初設在葉坪,后來因為白匪軍狂轟濫炸,為了安全防空,從葉坪遷到沙洲壩。毛澤東主席便住在沙洲壩的村子里。
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元太屋辦公和居住,他發現這里的群眾喝的是池塘里的臟塘水,便把解決群眾飲水難的問題掛在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衛員小吳商量著如何為群眾挖井的事。
1933年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帶著小吳拿著鋤頭、鐵鍬來到池塘邊找水源,被一早起來的老表看見了,于是毛主席領頭挖井的事,立即傳遍了沙洲壩。只一會兒功夫,一大伙群眾來到了挖井現場,在主席的帶領下,沒幾天功夫,一口直徑85厘米,深約5米的水井挖好了。
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親自下井底鋪沙石、墊木炭。毛主席用實際行動,為機關干部和沙洲壩群眾樹立了榜樣,中央各機關掀起了開挖水井的熱潮。從此,沙洲壩人民結束了飲用臟塘水的歷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1950年,沙洲壩人民把這口井取名為“紅井”,同時在井旁立了一塊木牌,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十四個赤金大字,以后又將木牌改為石碑。
▲掬一口紅井水滋潤心田,井水清甜似乎向我們訴說著毛主席的故事
▲中央蘇區第一個黨支部舊址--澤覃邱屋
臨時中央政府從葉坪搬遷到沙洲壩后,在這里召開了“二蘇大會”,“二蘇大”會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造型為8個角,從空中俯視,宛若扣在大地上的一頂紅軍八角帽。無論是在體量還是在建筑風格上,它和“一蘇大”會址都大相徑庭,柱子頂端的裝飾顯然借鑒了歐式風格。人們把它稱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前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此召開。
禮堂的建設采用了八個面的回音效果,在禮堂的任何一點都可以聽到主席臺傳來的聲音,彌補了當時沒有擴音裝置的不足。設計真可謂匠心獨具。
大會期間,代表們聽取了毛澤東作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兩年來的工作報告,《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們的經濟政策》這兩篇文章就是從這個報告中節錄下來的。在大禮堂旁邊還有一個可容納2000多人的防空洞。
為了紀念黨的艱苦創業的光輝歷程,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大力傳承和弘揚偉大的蘇區精神,瑞金新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紀念園"
▲紅五星廣場
紅五星雕塑,中華蘇維埃紀念鼎,分別坐落在兩處山嶺制高點,彰顯了紅都瑞金獨特的歷史地位。
中華蘇維埃紀念園位于瑞金市區城西塔下寺,分為南園和北園,南園主要分布:瑞金革命烈士紀念館、紅軍烈士亭等景點。北園主要有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中華蘇維埃紀念鼎、四省百縣林,和全國十三處蘇區雕塑景觀。
▲在蘇維埃紀念園的臺階前
中央蘇區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為主題,以蘇維埃憲法大綱、對外宣言、中執委布告第一號,八一建軍節決議、中革軍委5號命令為景觀題材,以立柱式的《紅色中華》及突出毛澤東思想發源地,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方面內容進行設計,將圖文資料與事件展示出來,體現"飲水思源、共和國的搖籃"的主題理念。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就要當紅軍,贛南采茶歌舞劇《八子參軍》
1934年10月初,國民黨反動派的北路軍和南路軍瘋狂地對興國、石城、長汀和會昌等地進攻。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中央作出了戰略大轉移的決定。10日那天,風嘯雨殘,中央機關的領導齊聚在云石山的路旁,編入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與當地群眾灑淚告別,踏上漫漫的長征路。此時,在云石山成立了以項英為書記中共中央分局和陳毅為主任的中央政府辦事處,繼續領導蘇區軍民堅持革命戰爭。
在云石山古寺中,有一位中央領導與毛澤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那就是張聞天同志。張聞天曾經一度推行“左”的路線,隨著中央革命根據地形勢的變化,就在這里,張聞天顯露了他一生中最為寶貴的品質,他尊重實踐、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剛正不阿。兩位主席經常相互交流,張聞天思想轉變很大,并充分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他后來也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
今天,站在新長征的起跑線上,
驀然回首,歲月滄桑,征途漫長
仰望長征出發紀念碑高揚的風帆,
于都河翻卷的波浪拍打著我們的心房!
80年前的今天,中央紅軍遠征忙,
子弟兵星夜渡過于都河,
歷史抉擇長征開篇,偉大轉折就此起航……
瑞金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而文化正是旅游的靈魂。今天我們正將各地紅色旅游景點串聯起來,打造紅色旅游專線,吸引更多的人“瞻仰一次圣地、凈化一次靈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