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逢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我參加了星火旅行社組織的赴俄羅斯“緬懷與希望之旅”。就在那個時候,我打定主意,參加星火旅行社組織的2018年長征之旅。
我們中國人有一句口頭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事實確實是這樣,而且不僅如此。中國革命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正是由蘇共領導的共產國際催生的,并且在共產國際的襁褓中度過了它的嬰兒期。
在中國共產黨度過了嬰兒期、應該走自己的路的時候,它自己和共產國際都未能及時意識到這一點,以致于這個幼年的黨以及它領導的革命差一點被窒息而死。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掙脫襁褓、獨立行走,是在長征途中開始的。而這個過程是極其痛苦、付出慘重代價的。
我們漢語中有“鳳凰涅槃”、“置之死地而后生”、“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等等一類成語,用來揭示磨難對于成長的價值。千回百轉、歷盡艱險的長征,對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來說,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最艱難、最危急的時期。走過了長征,中國革命在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那種命懸一線的危局。
長征是中國革命的一個全息縮影,它的內涵太豐富。長征結束以來的八十多年中,人們一直在解讀它,可是,最淵博的長征專家也不能說自己窮盡了長征的道理。
長征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走長征路,歷來被認為是解讀長征的方法之一。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專門走長征路的人們就不絕于途,甚至有外國人不遠萬里來中國走長征路。
星火旅行社組織的“重走長征路”大型紅色之旅,已歷三屆。本屆長征之旅,團友超過百人,全程分乘3輛大巴,歷時26天,車程約8500公里。
長征是不可復制的。我們車輪上的長征,與紅軍戰士雙腳下的長征不可同日而語;何況,紅色旅游終歸是旅游。可以說,當年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我們能夠親身體驗的,不到萬分之一。
長征的意義,已由紅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走長征路的人們能夠從中獲得怎樣的感悟,取決于每個人自己的情懷。
我這次全程隨團走長征路,領略到了沿途山河之壯美,感受到了大型旅游團的熱鬧與歡樂,對紅軍長征的意義也不免有所思索與感悟。
在此,借美篇這個平臺,回顧一下旅途的見聞,也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與感興趣的網友交流,切磋。
旅游長達26天,照片、視頻甚多,本游記擬分8篇寫出,陸續上傳。
本游記中的部分照片和視頻來自旅游團的微信群。謹向所有分享照片和視頻的團友深表謝意!
本屆團友來自全國各地,按行程安排,于9月11日在江西瑞金報到。
有先期到達的團友,到古田會議會址、長征“零公里處”等地參觀。
我坐K903次列車,從太原到瑞金,時間長達三十多小時。在列車上,我聽“喜馬拉雅”播放的《西行漫記》、《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翻閱隨身攜帶的《毛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寫下美篇《學習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學習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9月11日晚上,入住瑞金市中山國際酒店。
9月12日上午,在酒店會議室舉行活動啟動儀式。
旅行社負責人楊路主持儀式。
特邀嘉賓王立華大校演講。
第一次穿上紅軍裝。
下午,參觀共和國搖籃景區。景區主要包括葉坪、紅井、“二蘇大”會址和中華蘇維埃紀念園(分南區和北區)等。
首先來到中華蘇維埃紀念園北區前面的廣場上。
第一次全團合影。
拍過集體照,來到葉坪景區。
葉坪景區位于瑞金市東北約5公里處的葉坪鄉葉坪村。
景區內陳列的“瑞京號”軍艦。
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瑞金當時被稱為“瑞京”。
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
《蘇區干部好作風》歌詞: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
日著草鞋分田地,夜打燈籠訪貧農。
蘇區干部好作風,真心實意為群眾。
柴米油鹽都想到,問寒問暖情意重。
進入葉坪核心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印刷廠舊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局舊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
1931年9月,中國共產黨蘇區中央局機關遷駐這里。
1931年11月1日至5日,在這里召開了中央蘇區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誕生,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兼人民委員會主席(政府首腦)。臨時中央政府設“九部一局”,頒布了《中華蘇維埃憲法大綱》、《土地法》、《婚姻法》等法律。
這里原是謝氏宗祠,“一蘇大”閉幕后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地。一個宗族祠堂,裝下了蘇維埃共和國的主要的首腦機關。
司法人民委員部。
財政人民委員部。
內務人民委員部。
軍事人民委員部。
外交人民委員部。
董必武辦公室。
臨時中央政府“九部一局”及其主要領導人的駐地基本上都是辦公、住宿合一。
巡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背面的景觀。
毛主席在葉坪的辦公及住宿處。
毛主席舊居后面的一棵古樟樹。
毛主席當年經常在古樟樹下面讀書,閱報。
1931年春天的一天,毛主席正在屋內辦公,蔣軍飛機前來轟炸,一顆炸彈正好落在屋后古樟樹的樹杈上,沒有落地爆炸,紅軍戰士排除了炸彈,毛主席安然無恙!
現在樹杈上的炸彈是復制品。
毛主席住處皆辦公室內景。
蘇區中央局機要科舊址。
紅軍烈士紀念亭。
巡看紅軍廣場。
紅軍檢閱臺。
紅軍烈士紀念塔。
向紅軍烈士們致敬!
毛主席的題詞。
朱總司令的題詞。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機關舊址群。
國家政治保衛局舊址。
國家總金庫舊址。
離開葉坪,我們來到沙洲壩。
沙洲壩景區位于瑞金市西約5公里處的沙洲壩鎮沙洲壩村。沙洲壩景區里面有著名的紅井,因此也叫紅井景區。
在這里,毛主席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被制成大型字碑,豎立在景區內。
沙洲壩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第二個駐地。
1933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葉坪臨時中央政府駐地連續遭到國民黨飛機轟炸。為安全起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搬到沙洲壩。1934年7月,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從這里搬到云石山。
這里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人民委員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土地人民委員部、糧食人民委員部、財政人民委員部、國民經濟人民委員部等二十多個部委以及中共中央局、少共中央局、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等機構的舊址。
這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民經濟人民委員部舊址。
中央國民經濟委員部調查統計局。
列寧小學。
列寧小學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蘇區普遍設立的新型小學校,原則上以村為單位,學制五年,初小三年,高小二年。學校開設國語、算術、勞作實習、社會常識等課程。學校中有共產主義兒童團組織。學生經常參加站崗、放哨、送信、宣傳和生產勞動等。
毛主席在沙洲壩的舊居,也是中央執行委員會辦公地。
毛主席舊居前的大樹。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水從紅井里打上來,直接飲用。
離開沙洲壩景區,我們來到“二蘇大”景區。
“二蘇大”景區位于瑞金市西約6公里處的沙洲壩鎮老茶亭村。
“二蘇大”景區的主體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會議討論并通過了憲法大綱、蘇維埃建設和經濟建設等議案,以及關于國徽、國旗、軍旗的決定。毛澤東繼續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張聞天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大禮堂背后有防空洞——飛機洞。
我所在的第一班首次合影。
此時,班委會尚未選出,但旗手已經自發產生,他就是來自西安的大個子老王。
大禮堂內景。
中央蘇區全盛時期,面積約8.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53萬,是全國最大的一塊蘇區。
這時候,全國共有十幾塊蘇區,總面積4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萬。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行動的指南。《共產黨宣言》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總之,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
“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特別強調所有制問題,把它作為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當時的發展程度怎樣。
“最后,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提供了成功經驗,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1921年,中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誕生,其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則是完成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共產國際的直接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作為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的同盟者,參加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個革命的任務是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1927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走到革命的對立面——買辦、豪紳階級一邊,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三十多萬革命者倒在了血泊中。
這時候,中國共產黨人才醒悟: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于是,暴動!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有十月革命的經驗在前,最初的武裝斗爭不可能不是以城市為中心。但是,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毛澤東就意識到,城市暴動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須另辟蹊徑,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從1927年上井岡山,到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前,四年之內,毛澤東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并且打下了一大片紅色天地。當上海的處于地下狀態的黨中央搞得自身難保、必須找一個安身之地的時候,毛澤東領導的這塊以瑞金為中心的紅色區域,成了最佳選擇。
毛澤東從井岡山到瑞金的探索,已經顯露出他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革命作風。他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年10月5日)、《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11月25日)等一系列著作,就是他這一時期實踐探索的理論總結。他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總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僅推動著自己領導的紅色區域的不斷發展,而且帶動了其他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
毛澤東從井岡山到瑞金的成功,是在不斷排除來自中央以及湖南省委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影響的情況下取得的。他的《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5月)就是針對左傾教條主義的,是比較集中地反映他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路線的最早篇章。
但是,在當時的共產國際的政治框架下,黨內教條主義的來頭太大,剛剛找到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毛澤東的實踐,敵不過來自十月革命故鄉的布爾什維克們的理論。如果不經過一番親身實踐的嚴重教訓,“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們是絕對不會把“山溝溝里的馬克思主義”當回事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