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活動 > 紅色旅游

毛主席教西柏坡農民插稻秧

求真 · 2017-10-13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如今每一位來到西柏坡的客人,都會聽到講解員娓娓講述毛主席教西柏坡鄉(xiāng)親們插稻秧的故事,每一位傾聽者無不為毛澤東對西柏坡人民的關懷而動容。

  主席坐在地邊的一塊石頭上,身體微微前傾,衣襟敞開,右手放在右腿的膝蓋上,衣袖挽起來一部分,露出小臂,左臂放在左腿上,左手抬起來,拇指和食指曲環(huán)成拿東西的形狀,其余三指微微拳起來,眼睛慈祥的看著坐在對面的老農,誠懇而又認真的正在講述著什么。老農坐在主席的對面,身上披著一件上衣,身子前傾,頭上包著一個毛巾,頭向前伸著,仰起臉,一邊凝神的端詳著毛主席,一邊在仔細的聽著主席說話,右手里拿著幾棵莊稼苗。赤著腳,褲腿高高挽起。他們身旁站著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梳著一個長長的獨辮,辮子放到了胸前,微微低著頭,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在看著主席和老農交談。在主席的右側,一個小男孩坐在地上,左手和胳膊放在主席的右腿上,頭上留著普通小孩只在頭最前邊留的一片頭發(fā)的娃娃頭,仰著臉,臉上帶著孩子的稚氣與天真,眼睛里充滿著好奇,專注地看著毛主席。

  這是東航全體黨員用主題黨費捐建的于2011年建成的西柏坡“領袖風范雕塑園”里的一幅雕塑。主題是“毛主席教農民插稻秧”。

  領袖風范雕塑園是一所寓雕塑于園林的綜合性建筑。園內樹木蒼翠,鮮花盛開,映襯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位書記的風范銅雕。這些銅雕由著名雕塑藝術家程允賢先生創(chuàng)作。其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每一組雕塑都代表著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生動地再現(xiàn)了領袖風范。如“毛主席教農民插稻秧”,劉少奇深入農戶進行土改調查的“一家人”等。整個園子氛圍高雅,景色迷人,是一個寓教于樂的好去處。

  2017年7月的一天,我和幾個朋友來到西柏坡做一次紅色旅游。參觀了幾處景點,似乎走進一個歷史的長廊,看到了一幅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的畫面。來到“領袖風范雕塑園 ”,當看到眼前這幅雕塑時,看著這幅溫馨的場景,心里再次翻起一股熱浪,生出無限的激動和感慨。雕塑大師形象的再現(xiàn)了毛主席時刻與人民心連心的深厚的階級感情,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個精彩的瞬間,手法細膩,讓人覺得那么真實,那么自然,那么親切。生動地反映了領袖平易近人、與百姓血肉相連的關系。

  這雕塑反映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毛主席1948年5月27日來到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離開,在這里渡過了短短十個月的時間。在西柏坡的日子里,毛澤東是忙碌的,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屋內如豆的燈光常常燃到東方發(fā)白。但是在工余時間,他關心最多的還是西柏坡老鄉(xiāng)的生活情況。炎熱的中午他還會到村外河邊的小樹林里午睡。他對這里環(huán)境的親切與熟悉絲毫不亞于他居住了十三年的陜北。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還時常到村外的田邊散步,一邊查看莊稼的長勢,一邊詢問老鄉(xiāng)收成如何,能不能吃飽等問題,對西柏坡的老百姓十分關心。

  那是1948年7月中旬,一天下午,天氣異常悶熱。毛主席來到西柏坡村東散步。

  西柏坡瀕臨滹沱河,滹沱河擦村而過,兩岸的田地肥美,每年可以種兩季莊稼,秋麥兩熟。這時,正是盛夏,田野里的花生那小小的黃花,疏密有致地灑在橢圓形葉片中,猶如鑲嵌著粒粒金燦燦的寶石。微風吹來,送出縷縷清香。紅薯的蔓細長,匍匐地面,紅綠相間的薯藤像一條條亂麻似的縱橫交錯地覆蓋在土包上。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fā)出旺盛的活力。各種莊稼正是長勢最旺的時候,一片一片的田地,星羅棋布,一片碧綠,長勢喜人,生機勃勃,偶而有微風吹過,使人頓感涼爽了許多。毛主席一邊欣賞著田園風光,一邊信步走著。許多天來夜以繼日的考慮與國民黨進行最后決戰(zhàn)的戰(zhàn)場布局的勞累和疲倦,似乎都趕跑了,主席的精神不錯,興致勃勃,似乎看到了今年農民們會有一個好收成。翻身農民的積極性很高,生產熱情高漲,有了好收成農民的生活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走著走著,便看見前面的一塊稻田里,一位農民彎著腰、赤著腳正在稻田里拔草,,稻田里的稻子長得又細又弱,像沒有施肥、沒有澆水的旱苗,或者是在背陰處、墻縫里、其他比較高大的莊稼爭走了陽光和肥料,不能正常生長的弱苗一樣,沒有一點精神。毛主席看著這又細又弱的稻苗,微微皺起了眉頭。剛才的興致好像突然拋到了九霄云外,全沒了。這稻田的稻苗,與周圍其他旺盛的莊稼形成的反差太大了。善于思考、善于調查研究的他,又時刻在關心群眾生活的他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向正在稻田里起勁拔草的老農大聲地招呼:“喂,老鄉(xiāng)!”

  拔草的老農聽見有人喊他,忙走了過來。毛澤東主席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問:“你們這里種稻子不是插秧嗎?”怕老農聽不明白,說著,還用手比劃著插秧的動作。

  老農從手勢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忙說:“不是。俺們這里沒有栽過稻子,都是直接往地里撒種。”

  毛主席問:“一畝地能打多少啊?”

  老農回答道:“好年成頂多打兩石,平常年景也就打一石五六(180斤為一石)”。

  毛主席深感惋惜地說:“這么好的地打這么點稻子,產量太低了。這樣種不好,在我們那里都是先育秧,然后再插秧,稻子長得又粗又壯,一畝地能打七八百斤。”毛主席一邊說一邊作手勢,“你明年不妨試一試。” 因為毛澤東主席湖南口音比較重,那位農民好像聽得有些似懂非懂。這時,站在旁邊的楊尚昆怕農民聽不懂,又把毛主席的話給他“翻譯”了一遍,說:“老鄉(xiāng),這位同志是說,在他們的家鄉(xiāng)那里大部分是稻田,他們那里的種稻方法是,先育秧、后插秧,這種方法比你們這里直接撒種打的稻子多,讓你明年不妨試一試。”

  老農應該是第一次聽說要先育秧然后再插秧種稻子,覺得很新鮮,不知道具體怎么做,有些茫然。作為以種地為業(yè)的農民,是很希望自己的稻田能夠得到高產,能夠多打糧食,這樣就能進一步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毛主席看出來了,,便在地邊的石頭上坐下來,開始手把手地教這位農民,在什么時候育秧,秧田地怎么選擇,苗期如何管理,如何確定插秧適期等,把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一一細致地做了詳細的介紹。老農終于弄明白了毛主席說的種稻子的方法。

  西柏坡是一個山水環(huán)抱的小山村,滹沱河就從村邊流過,這里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日照時間長,是很適合種稻子的。第二年,西柏坡的村民們按照毛主席教的方法,改為先育秧,然后再插稻秧的方法種稻子,水稻畝產量果然大大提高了。

  與毛主席交談的這位農民叫閻志亭,當時他并不知道教他種稻子的人是毛主席,只覺得他是一個文化人,覺得這個文化人講的很有道理,覺得主席很會種莊稼,種稻子,對地里的活很在行。好像找到了渴盼的種地能手一樣,很興奮。所以聽的也很仔細,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問毛主席。毛主席總是耐心細致的進行說明,一會時間,兩個人像是知己一樣,相談甚歡。經常種莊稼的人,對地里的活一點就透,老農頻頻點頭,覺得自己一下子又學到了多少年來一直渴望稻子高產的、新的種莊稼的本領,心里很高興。可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敎自己種稻子的人,就是解放區(qū)里人人都知道的、人人都感激的、人人都渴望見到的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也是自己做夢都想見到的人。據(jù)西柏坡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說,當年,主席在西柏坡指揮大決戰(zhàn),可謂日理萬機,經常通宵工作,甚至幾日足不出戶,加上保密工作的需要,黨中央對外稱“工人勞動大學”,所以親眼見過主席的村民并不多。極少數(shù)見過而且知道是毛主席的人就更少了,并且現(xiàn)在多已作古。前些年一位80多歲的焦春雪老太太,是當年西柏坡村村長閆連章的妻子,一次老人家半是理解半是嗔怪地數(shù)落起已過世的老伴:“毛主席住咱村,他知道,可和我一屋子吃一屋子睡,當時也沒告訴我,保密工作做得可好哩!”

  后來當閻志亭得知那天教他種稻子的人就是毛主席時,激動地把這件事講給了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從此,這件事就流傳開來。

  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大會于3月5日至13日召開。十天后,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離開了西柏坡。毛主席離開西柏坡進北京了,并沒有忘記這里,仍然關心著西柏坡的生產和群眾的生活。仍念念不忘西柏坡鄉(xiāng)親們種水稻的事情。

  1949年開國大典前,毛主席就請西柏坡的當時的黨支部書記到北京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既是對西柏坡人民對國家和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做出的重大貢獻的感謝,也是給了西柏坡人民一種最高的禮遇。1951年12月中旬,毛主席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給西柏坡黨支部寫信,提醒他們來年春天種水稻時一定要先育苗、后插秧,希望大家互助合作,把農業(yè)生產搞好。1953年3月下旬,毛主席又派了農業(yè)科技人員專程到西柏坡指導種水稻。1958年6月,毛主席還惦記著西柏坡種稻的事,特意讓中央辦公廳給西柏坡村鄉(xiāng)親們寫信,讓他們到水稻高產的涿縣,就是現(xiàn)在的涿州市去學習。

  當時的西柏坡村村長閻連章接到中央的來信,激動興奮的他急忙跑到打麥場上向鄉(xiāng)親們報喜。鄉(xiāng)親們爭先恐后地傳看著來信。覺得毛主席離開西柏坡已經十年過去了,毛主席又日理萬機,黨和國家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他處理,可對于自己在這里生活過只有十個月的只有不足百戶人家的小山村,仍然惦記著,鄉(xiāng)親們的心情十分激動。村民們都積極踴躍地報名,想去考察學習。可是村里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產,最后決定選派閻連秀、王志遠兩人作為代表去參加學習。

  閻連秀、王志遠帶著全村人的希望和重托,帶著對毛主席的感激,在涿縣認真的考察,細心地觀摩群眾種稻子的過程與方法,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認真的記了下來。反復琢磨,,爛熟于心。經過認真的學習和觀摩,終于將先育秧、再插秧的水稻種植方法和稻田的先進的管理經驗帶回了村里。這種種植方法使西柏坡村的水稻產量大大增加,水稻越種越好。于是,毛澤東主席教農民種水稻的故事也越傳越廣,越傳越遠。很快周圍的村子也紛紛效仿起來。

  1988年5月26日,胡喬木在西柏坡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的展覽后,提出“毛主席教農民種水稻,如果有反映,是很有意義的。”1993年,西柏坡紀念館在修改陳列展覽時增加了這一內容,后來經過歷次改展都始終保留著這一內容。如今每一位來到西柏坡的客人,都會聽到講解員娓娓講述毛主席教西柏坡鄉(xiāng)親們插稻秧的故事,每一位傾聽者無不為毛澤東對西柏坡人民的關懷而動容。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AV一在线不卡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中文网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