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岸英墓前的講話
湖南 頑石
岸英,我們看你來了,我們代表億萬熱愛毛主席、信仰毛澤東思想、珍惜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的中國人看你來了!我也是作為湖湘子弟,代表家鄉人民看你來了!
盡管從實際年齡看,你比我的父親還大,但我還是愿意稱呼你為“岸英”。為了朝鮮,為了祖國,為了正義,為了和平,64年前,剛滿28歲的你就將壯麗的生命奉獻給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從此長眠在你灑下了鮮血的這片土地上。你燦爛的笑容、噴涌的激情和勃發的英姿永遠定格在了28歲的青春歲月,大半個世紀過去了,在我的心中,你依然是那個活力四射的青年,稱呼你“岸英”,我感覺無比的親切和自然。
當我們的友好鄰邦朝鮮遭到美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當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到列強炮火的威脅,當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侵我疆土、殺我同胞、淫我姐妹、掠我財富的歷史有可能重演,岸英,是你和你的戰友毅然奔赴戰場,用鮮血和生命援助了朝鮮,保衛了祖國,打敗了侵略者。你們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你們用鋼鐵般的意志,用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用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為中國也為東亞奠定了60多年的和平基礎。你們永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岸英,你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一位普通的戰士,你和十多萬優秀中華兒女一起永遠留在了朝鮮。但是,你又是一位特殊的戰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你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既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彰顯了共產黨人最優秀的品質。
你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作為毛澤東的兒子,你不僅沒有受到過任何優待,相反,你比其他人承受了更多的苦難。從小顛沛流離,僅僅8歲就和母親一起身陷囹圄,親眼目睹了母親遍歷酷刑慘遭殺害;11歲就帶著弟弟流落上海街頭,賣報紙,擦皮鞋,撿煙頭,推板車,挨凍受餓,遭人毒打;在蘇聯生活和學習期間,你毅然參加了蘇聯紅軍,在歐洲反法西斯戰場沖鋒陷陣,殺敵建功;回到祖國后你下農村、進工廠,始終和普通勞動者同呼吸共命運;新中國成立前夕,為了首都的安寧,你甚至主動承擔了排雷任務。你經歷了無數的苦難,可你從來不叫苦,從來不屈服。你的這種熱愛生活,笑對苦難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永遠的財富!
你勇赴國難,舍身成仁。你短暫的生命演繹了什么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朝鮮被美帝鐵蹄踐踏,當侵略者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兒子,你最先獲得了抗美援朝的消息,你享受到了別人沒有享受或者不愿享受的“特權”——第一個報名參加志愿軍。這是血與火的考驗,這是生與死的抉擇,在這樣的考驗和抉擇面前,你沒有絲毫的猶豫,沒有一丁點兒膽怯,即便是鋼鐵元帥彭德懷也感動得潸然淚下。
你忠誠祖國,熱愛人民。你深愛要求嚴格而又慈祥和藹的父親,你深愛身罹疾病相依為命的弟弟,你也深深愛著美麗賢淑新婚不久的妻子,然而你更愛祖國愛人民,你舍小家為大家,你走出了小我成就了大我,為了天下人都能愛其所愛,你瞞著弟弟和妻子,辭別父親,毅然投身沙場,從此魂留他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每當看到思齊大姐敘述那些生離死別的場景,我都會忍不住痛哭失聲。
你理想崇高,信念堅定。你的選擇,你的舍棄,你的所作所為,無不昭示了一個共產黨人崇高的品質。你生命雖然短暫,卻兌現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在你之前,你的家庭為了中國革命已經犧牲了五位親人,而你踵武其行,堅定地選擇為理想獻身。你說:“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共產黨員不上,誰上?”彭德懷曾經感慨說:“國難當頭挺身而出,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級干部本人就沒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堅決請求到朝鮮抗美援朝的。”
你謙虛謹慎,保持本色。你從不居功自傲,更不以特殊身份謀取私利。你虛心向農民學習,向工人學習,向戰友學習,始終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本色,所以當你的舅舅寫信向毛主席求官的時候,你才會這樣給舅舅回信:“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了,而尤以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來臨了。”從今天的現實來看,許多人應該愧對岸英你啊!
岸英,在中華民族又走到了一個特殊歷史關口的時候,我們來看你和你的戰友,既是對一代英烈的緬懷,也是來向你和你的戰友學習,更是希望藉此讓更多人傳承你們的精神。鳳凰涅槃,人天共仰,為國舍命,日月同光。我深信,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定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你和你的戰友將感召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勇敢地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捍衛偉大的毛澤東思想!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將萬古長青!
可親可敬的岸英,我們還會來看你,還會有更多同胞來看你和你的戰友,安息吧!
2014.7.2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